浅谈新课程为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创造的有利条件

时间:2022-08-29 01:49:59

浅谈新课程为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创造的有利条件

摘 要 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关乎此次课程改革的成败,是检验此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听得多,做得少;被动接受得多,主动探究得少;个人理解得多,小组合作交流得少。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新课程改革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这些条件,利用这些条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 学习方 转变 条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037-02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广大教育者首先应该认识和掌握其身心的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个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原来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在教师强加灌输式的状况下学习,这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不但没有发展,而且还挫伤了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只成为一名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缺乏创新能力的“不健全”人。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但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同时也提供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所需要的有利条件。这些有利条件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了解这些有利条件,并合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必须做到的。

一、新课程理念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造了前提条件

新课程提出了很多的新理念,其核心部分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所说的“发展”是全体地发展、全面地发展和个性地发展的统一,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普遍达到基本要求前提下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因为这一核心理念的提出,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观念上的基础和保证。

学生来自不同的社区,文化传统会有差异,还会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性格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因此其学习偏好和需求也会不尽相同。我们如果只强调人的共性而忽视其个性,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和谐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于注重学生发展的共性,而对学生的差异性从不关注或着关注不够。传统教学中,我们教学追求标准化和“一刀切”,不顾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多方面学习需求的差异,在固定的时间里讲授相同的内容,要求学生用同样的学习方式、同样的学习进度来学习,这种“千人一面”的课堂与教学是有悖于人的个性特点的。因此,新课程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既大力提倡学生采用有个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

二、教师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创造了可能

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新定位学生的角色,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对待。学生不是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一束“火把”。每个学生都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有主动探求知识的愿望,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这些在学习上的积极性都是学习主体的学生所具有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是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从而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另外,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改变,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式地学习,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打破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只有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才能够自觉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还能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三、新的课程制度为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课程载体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的管理模式,地方和学校可以行使一定的课程自,地方和学校可以开发符合本地特色的课程,这就为课程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了可能,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和个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开设综合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知识之间的分离状态,加强了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整合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增强了不同课程内容跟学生经验之间的联系。综合课程的学习同样要求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同自己已有经验相联系,从而实现由知识向经验进行转化。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提出正是着眼于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性学习提出的初衷,就是在新的课程体系内开辟一个新的空间域,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性学习,在开展必要的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又重视实际问题解决这一过程的学习方式。

四、新课程的评价方式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时刻了解学生发展中有哪些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兴趣、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再提高。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核心,就是注重过程性评价而淡化结果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和教育功能而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改变单一的纸笔测验评价而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的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原来是用纸笔测验,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固定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情况。这样原有的评价方式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成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教师根本没有鼓励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和实践运用。新课程评价的改革改变了评价的方法和评价内容,促使学生对自己提出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说新课程对评价方面的改革,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契机,也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教育工作者只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更新教育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改革的有利条件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向上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有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人。

上一篇:新课标下农村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 下一篇:这个“空白”填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