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的阅读与写作

时间:2022-08-29 12:35:49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的阅读与写作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的阅读与写作,在此我总结了自己语文教学的经验,提出了几点关于激发学生阅读写作兴趣的建议和方法:多看多听,感知理解;图文对照,聚思广益;这些肤浅的见识,只供语文教学中同行们的参考和借鉴,不到之处敬请同行们多多批评指出。

关键词:阅读;兴趣;学生;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115-01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价值潜能的开发,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也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人的发展,关心人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改革在不断深化。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只有搞好阅读训练,才能够积累写作的材料和方法;只有认真地阅读好文章,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从中汲取好的写作方法,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也只有广泛地阅读优秀作品和文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多看多听,感知理解

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长期以往,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则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1.1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职业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任务也就比较重。这几年,在具体的教学之中,笔者采取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学法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教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把养成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通过有效的语文训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注意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引导学生多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而发现问题,产生疑惑,萌发求知欲望。注意提高和保持学生读书的热情。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选取适合学生成长的一些书籍,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1.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一是做记号的习惯。对阅读材料中遇到的不理解的或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指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对领悟之处也作下特定的标识,以备忘却。二是摘词句的习惯。将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摘录下来,将内容浓缩在小小的笔记本上,还可以通过归类建立自己的资料库。三是提问题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可通过实践“敢问——会问——善问”的渐进方式,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四是自己动手习惯。

1.3利用影像,突破难点,培养分析思维能力感知只是认识的开始,理解才是目的。理解是在感知基础上的认识和深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记述和介绍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性状、特征等的课文,它们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课文反映的客观事物连教师自身也未见过,仅凭教材、教参的文字介绍和简单的图示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若善于巧借电教媒体来解决,则为理解课文、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知识铺平了道路。

2.借助于现代媒体进行课前指导,培养学生采集储存写作材料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助投影、录像,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

3. 学习写法,提高写作

语言是文章的外壳,是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表露。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 都体现了作者一定的语言风格,或生动形象,或清新自然,或通俗易懂,或含 义深刻,或幽默风趣,或富于人生哲理,或引经据典,或化用名诗名言等等, 从而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为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关的问题设计,对学生加以引导,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风格,领悟生动的语感,品 味、赏析、学习、借鉴语言特色,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生阅读文章一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二是习得写作经验。因此笔者认为阅读教学时教师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这一点人教版语文教材作了很多安排,但我认为还很不够,教师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设计,当然这些训练一定要落到实处,可让学生当堂展示,也可作为课外训练,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自评、互评、点评结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我坚信:有你我他的共同参与,活化新知,尊重传统,我们一定会迎来阅读教学的艳阳天。

总之,运用恰当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学生的课程教育就能很好的完成。

上一篇:浅谈英语教学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BLZG型全自动立式压滤机在矿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