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直营:连锁大佬集体补课

时间:2022-08-29 12:20:53

回归直营:连锁大佬集体补课

“芳”品牌是一家女性瘦身减肥连锁企业。创立近10年,建立了12家直营店,1000多家加盟店,在业内小有名气,想加盟的人在排队,去消费的顾客也是络绎不绝。

但从2009年起,“芳”品牌的加盟门槛一下子抬高了很多,不仅对加盟商在理念方面的要求和考察严格了,而且加盟费用也提高了一倍。公司内部都知道:公司要转型了,以后会以发展直营店为主,加盟店会越来越少。

业界掀起直营化浪潮

其实,从加盟转直营并不是“芳”品牌的个别现象。早在2007年,知名餐饮连锁品牌小肥羊就通过一系列的清理整顿,将原有的700多家连锁店减少到300多家,砍掉的全部是经营不规范的加盟店。2008年后,小肥羊调整直营店和加盟店的发展比例,以每年20家左右的速度发展加盟店,以每年40~60家的速度发展直营店。

以美特斯邦威、肯德基、真功夫等为代表的连锁企业,更是“加大直营比例”、“回归全直营”、“坚持全直营”,将这股直营化浪潮推向一个小高潮。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的报告称:“2009年,特许企业的开店计划更趋稳健。其中,加盟店的开发速度将比2008年有所放缓,增幅从25%下调至19%。直营店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从2008年的29%上升至41%。”

笔者分析CCFA近两年“特许百强”的数据发现:连续两年上榜的78家企业中,有14家企业加盟店数量2009年比2008年减少(见表1)。加盟店数量减少反映的是加盟店关多开少。

是什么因素导致连锁企业改弦易辙?我们不妨跟着“芳”品牌一起,来探寻一下其中的道理。

快速加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方女士的“芳”女性减肥瘦身店是在自家的小区里起步的。依靠良好的口碑,全国各地的加盟电话纷至沓来,“芳”品牌进入了加盟时代。五六年里,其直营店仅仅开了12家,加盟店却近千家。从“芳”品牌近3年的收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加盟在其中的分量(见表2)。

但是,摊子铺开之后,方女士开始对自己“欣欣向荣”的事业忧心忡忡。

生意不好怨总部

那么多加盟店,生意肯定有好有坏。但是,如果是一个成熟的品牌,生意不好的比例应该很低。

而“芳”品牌几乎有30%的加盟店经营不理想。有的是开业初期经营惨淡,后来慢慢改善;有的是开业初期生意火爆,半年一年后生意下滑并一蹶不振。

生意不好的加盟店也并非没有赚到钱,亏本者还真不多。但是,看着其他加盟店每年净赚百万,这些加盟商心情极其不好,很不平衡。两三百家这样的店,每天光打电话找方女士的就有十来个,总部无力招架,疲于应付。

方女士认为,经营不好,近一半是因为选址不当。“芳”品牌的店是从小区起步的。一开始,加盟店也基本上都在小区里。但是小区有大有小,有富有穷。后来,有人想在写字楼里开,方女士不同意,因为房租很高,她不知道能不能赚出钱来。为了减少投资、降低风险,她在房屋租金上把控太严,选择了不符合条件的店面。结果不仅没有控制住投资风险,反而使风险剧增。

另一部分是加盟商的管理水平造成的。兰女士原来是家庭主妇,从来没管过人,不到10个员工的小店竟让她搞得鸡犬不宁,3个月员工基本换一遍。这样的店根本留不住顾客。她责问总部,方女士派人到现场一看:总部给你培训的人怎么一个也没有了?这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还有一部分加盟店生意不好,在电话里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只能笼统地归咎于经营不善。

总部支持捉襟见肘

开业后的运营管理、营销促销、后期培训往往是加盟商最不满意的地方。

在加盟合同里,“芳”品牌承诺每年对加盟店进行两次现场督导。方女士的督导部有近20个人,分十多个组。每个组分管2~4个省级行政区。十多个组到全国1000多家加盟店走一遍就需要近300天。督导员在加盟店也仅仅只能待两天。加盟店和总部的沟通剩下的就只有电话联系了。

方女士也希望扩大督导员队伍,但是,她只有十来个直营店,指导加盟店的人只能从直营店抽调,她抽不出那么多人。现在的十几、二十几个人中还不乏滥竽充数的。督导员的经验有限,对加盟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击中要害,改进的方法也少,加盟商怎么会满意?

1000家左右的加盟店基本上各自为政。各加盟店的市场环境不同,所处发展阶段和管理水平不同,总部统一的营销、促销活动根本没有针对性。因此,总部只是在公司周年纪念日、新店开业时做一些折扣促销活动,加盟店开业自行选择参加。

总部很想把开业后的加盟培训做好,但请到总部培训很难。差旅费谁出?日常经营怎么办?有的加盟商斤斤计较。她不来,但是照样抱怨你的培训不到位。

加盟店失控

湖北某加盟商刘女士偷偷地增加了一些“芳”所没有的美容项目,而且越来越多,既延长了产品线,又赚到了费。可是,“芳”的定位和模式越来越模糊。

要不是刘女士的“先进事迹”上了报纸,总部还蒙在鼓里。后来认定刘女士违反加盟合同,必须整改。几番讨价还价后,她也只是有所收敛而已。像这样“添油加醋”的有多少,“芳”总部并不清楚。

还有让总部头痛的是,有将近一半的加盟商不及时缴纳权益金,其中绝大多数根本就不打算缴纳。因此,加盟店准确数字只有500家左右。据说,这个比例在业内还算好的。

还有同样比例的加盟店不接受总部的配送,或者在配送上打折扣。有些加盟店违约情节恶劣,比如未经许可。

偷开与仿冒

在中国,有一个市场规律是“有名即有假”。五粮液在市场上有多少是真的?“芳”品牌加盟店也有假。总部接到过十多个加盟商的举报,有偷开或开仿冒“芳”品牌店的,甚至一些假冒加盟店与个别加盟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加盟商要求总部整顿市场,但宝洁都做不到的事情,方女士哪能做到?她不得不开展一场没有尽头而效率很低的“打假”运动。

加盟的定时炸弹

有一次,业内专家的一句话让方女士出了一身冷汗:“你的企业对加盟店的依赖度太高了,哪天加盟做不下去了,或者市场变化了,你的企业就危险了。”

是啊,红火的加盟总有一个兴衰的周期。尤其是减肥行业,市场十分混乱,一个概念、一个产品可能就能忽悠一阵子,令消费者不知所终,令整个行业发展方向发生变化。自己对加盟业务的依赖度高达80%左右,一旦有个风吹草动,10年奋斗也许一朝片瓦不存。

从目前千家加盟店的现状看,自己已经超负荷运转了。她预计,继续按照原来的模式发展,赚钱的加盟店比例会大幅度下降,开关店比率将会

从开多关少,到开关平衡,再到关多开少。到时候,来自加盟商的抱怨、投诉甚至诉讼会令她不胜其烦,来自团队的压力则是火上浇油。加盟的人少了,团队的信心会动摇,员工的奖金会减少,不满会增多,流失不可避免,事业进入恶性循环。

完善加盟体系,几个“神仙会”下来证明行不通。这不是花钱做几本手册,买几个软件,请几个高手把项目运行起来这么简单。没有足够的直营店做支撑,体系的完善十分困难。

这些不仅仅是她想到的,也是她在别的品牌那里看到的。

这几年资本在追逐连锁,但资本对“芳”品牌过高的加盟比例兴趣不大,有的提议方女士收购一批加盟店扩大直营店的比例。方女士动心了。

变,必须得变!

未雨绸缪:砍加盟,扩直营

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减少加盟店数量,提高加盟店质量;发展直营店,提高其在体系中的比重;扎扎实实地完善自己的商业模式和经营体系;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几年后争取上市。

她制订了一个新的5年计划,目标是未来5年将直营店发展到200家,加盟店控制在500家左右,关掉那些不交钱的、不规范的,再开一些质量高的,用新开的加盟店替代一部分老的不好的加盟店。

按照她的计划,其未来5年的收人格局与近3年发生了质变。直营店的贡献由25%左右提升到70%以上(见表3)。即使碰到加盟的“天花板”,她的企业也不至于遭遇灭顶之灾。

加盟转直营,“芳”品牌需要做许多事情。方女士请专家给自己开了一个“重点工作清单”(见表4)。

“芳”品牌由此进入“直营连锁”时代。她们的路走得如何,能走多远,还有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我们拭目以待。

点评:

最初做加盟和如今回归直营都是必然的

加盟是创业时的必然选择

“芳”的成长过程很有典型性。它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前后,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第二个10年和第三个lO年交替之际。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旺盛的市场需求,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都是红红火火,涌现出一大批加盟项目和品牌,就像方女士本人所说的,是自己“命好”。

加盟对创业阶段的特许人和受许人都具有很多好处。对于一个只有好创意,好产品和好的商业模式,而没有足够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创业者而言,还有什么比加盟对他更有价值的发展模式呢?方女士选择加盟是必然的,如果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她可能会错过这个时代,也许就没有今天的规模了。而加盟商通过“芳”的探索找到了经营模式,避免了许多创业风险,大部分都赚到了钱。

同时,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项目本身存在的缺陷、问题和风险往往被掩盖和忽略了。项目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到后来才被发现和重视。

把握“补课”和转型机遇

图1是笔者总结的《连锁经营品牌成长曲线》。最上面的实线是“国际成熟品牌线”。它们进人我国后,初期发展速度较慢,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市场和顾客,探索经营。

图的下部有三条线,均用于描述本土品牌。他们的特点都是早期以快速发展为主,其中,加盟店是发展的主力:黑色的实线表现发展成长顺利的品牌。这类品牌十分罕见,福奈特、全聚德基本属于此类;红色实线比较典型,许多品牌符合此类轨迹,他们先快速加盟扩张,之后收缩整改,提高控制力后再发力扩张,例如小肥羊;蓝色虚线表现了无数被淘汰的企业的成长轨迹。他们由于只把握了发展机会,没有把握提升机会,最终被淘汰出局。

总结“芳”品牌的问题,主要有3个;1.缺乏体系,能力不能支撑规模;2.加盟业务趋于饱和,将遇“天花板”,3.直营店加盟店比例失衡。

变革措施是:1.减少加盟店的数量,提升加盟店的质量,2.调整直营店和加盟店的比例,加大直营店的发展力度,3.完善商业模式和连锁经营管理体系,提升管理能力。

如果方女士的措施得到落实,她将成为又一个红色实线品牌。而其他许多品牌的老板则没有方女士那么幸运。

当然,成功的路不只加盟一条。真功夫等品牌坚持直营连锁,不做加盟,是因为他们认为:对内,自己缺乏对加盟店支持和管理的能力、精力;对外,目前国内投资环境、法律环境、道德环境等还没有为加盟创造出必要的条件,他不能容忍加盟商不缴纳加盟费用,加盟店超越规定模式开展经营,加盟店违反规定自行采购,更不能容忍假冒侵权的发生。

创业者的资源和条件不同,成功的路也不同。

上一篇:百度乐居上线:效果营销助力房企突破低谷 下一篇:加盟模式为何在中国屡屡遭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