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思考

时间:2022-08-29 12:08:36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思考

摘 要: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向自主、探究、合作式的转变。因此,如何使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了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 策略

一、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传统课堂教学思想的影响

在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忽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教学就等同于教书,学生的学习就等同于读书,学生对书本知识绝对遵从,把教材和教师讲授的内容视为金科玉律。

2.僵化套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致使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

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重地注重模式,机械地套用一种模式,往往只流于形式,处于被动僵化的局面。

3.不顾学生的反映与思维,按自己的设计进行

新课程的很多公开课设计得非常完美,可是在上课中经常碰到学生并不是按教师的设计思路进行,学生的回答有时常常出乎意外,如果按学生的思维进行,课堂设计将被打破,很多老师的处理是先把问题放一放,下课再一起探讨,这种冷冻的处理其实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联系实际,从学生角度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智力才会活跃,思维才会始终伴随着课堂教学的“旋律”产生共鸣,进发出智慧的火花。例如笔者在教授《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时,就以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导入,并结合图片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陕北风光,为笔者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整节课下来,没有一个人在打瞌睡,相反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把关注学生作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条基本原则。因此,有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的教而是看学生的学,要把课堂变成学堂,强调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完成知识学习。例如有这样一节公开教学课让笔者印象深刻:在教学“锋面系统”时,那位上课老师不是教“书”,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然后相互讨论,老师在一旁指导,最后,她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表演“冷锋”“暖锋”相遇时的情景,并演示锋面的移动方向等。通过这节课,学生一定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

3.优化选择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全面参与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但我们都知道“教无定法”,所以就不能一棒子打死,让所有的老师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都用同一种教学模式,这样只能适得其反。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模式就是“问题引导一先思后教―及时训练”,通过几年的实践,这套教学模式已基本成型,而且在教学实际中,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的方针要求,也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师根据课型的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形成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的习惯。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追求课堂教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我们在处理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时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尽可能地学到无限的知识,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高中化学基本原理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错题资源的利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