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Word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9 11:02:0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Word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使用任务驱动法实现Word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Word教学;任务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G4

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主性较强的素质人才。而教学改革要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施,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改革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1、内容分析

Word是Office组件之一,也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践性很强,非常实用的一章节内容,而该课程是中职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要求学生具备灵活应用word处理文档的能力。学生在学习word之前,已经学习了windows,会使用记事本、写字板。再听教师讲授word时,普遍感到简单乏味,但真正操作起来会有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完成对新内容的学习。也就是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将知识点贯穿到不同难易程度的任务中,使学生能自主、探索性学习。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及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认知主体性。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这种学习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协作性。

2.1、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因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因素。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烧陶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并能向指导者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2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学习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效果评定。

2.2.1情境创设: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知识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2.2.2任务驱动:指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要求教学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结论开始,将新知识点巧妙地隐含到一个个的任务中。

2.2.3协作学习:指多人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多人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通过群体思维与智慧,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会得到拓展。

2.2.4效果评定:就是通过自评与他人评价,使学生认清自己在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的过程中,有什么长处与不足,提升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培育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它除了起到学习诊断作用外,还能培养学生敢于自我剖析的品质,增强了心理素质,也是情商教育的有效手段。

3、建构主义理论在Word教学中的应用

3.1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导入新内容。教师展出自己用word制作的一份板报,并提问: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设计一份板报呢?这样就设置了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景来架设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的桥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2任务驱动

以教师的板报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组成要素有哪些,如:艺术字、文本框、表格、图片、边框等。并分解子任务。通过任务分解,使学生对整个任务有明确的认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特长、性别等特点进行分组,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份板报。要求:一、主题鲜明,内容健康。二、要插入艺术字、图片、表格等。三、要有自己的风格。

3.3协作学习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选题并规划设计板报样式,并制定规划表交给教师。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各显其能,通过报纸、期刊、网络查找资料,为开始创作做好准备。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和观察各组的制作情况,密切注意各组对各个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的问题,及时穿插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最终完成任务。

3.4效果评定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分析各组的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提出合理的建议,并演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教师可以再拿几份有特色的板报,让学生指出其编辑所采用的技术,是如何实现的?进一步巩固了word知识。通过该任务的完成,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结,达到了意义建构的目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团队精神。

3、结束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课程教学中已广泛应用。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一个个任务,将知识点贯穿其中,使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最终成为知识的灵活应用者。

【参考文献】

[1]吴言.任务驱动[J].职业技术教育,2002,(31).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上一篇: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黑龙江冰雪艺术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