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视角下校产地统筹科技资源关系研究

时间:2022-08-29 10:52:48

产学研视角下校产地统筹科技资源关系研究

[摘要] 随着高校教育质量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服务于地方和产业发展的职责越发重要,国家不断强调以产学研整合的视角加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本文从分析高校与地方及产业发展之间关系入手,总结分析了高校服务地方及产业发展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其中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高校服务地方和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学研科技创新合作机制

一、引言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强调科教兴国对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然而,改革开放起来高校科技工作整体状况有了巨大改善后,全社会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步伐缓慢、社会人才供求间矛盾日渐尖锐、经济发展水平及质量仍然不高等社会问题越发突出,国家为教育、科研的持续高投入所产生的预期社会效益依然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重要载体的高校与承载经济发展重任的产业以及地区间仍然松散的科技资源统筹关系亟待整合。

为改善这一状况,促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全面实现,《国家中长期科技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因而,探索建立旨在统筹科技资源的高校、产业与地方政府三个主体间的互动关系整合显然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的现实问题。

二、 高校、产业、地方政府三重螺旋结构分析

作为统筹科技资源三个主体,高校、产业、地方政府在知识创新与资源共享中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大学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产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政府是创新的组织者。由于我国产业发展对研发的投入较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要使产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还需要若干年的发展过程。因此必须要求政府作为作者在、协调高效在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三个主体间互相交织的关系构成了有机的三重螺旋体系:一是由地方或区域政府及其内部机构组成的行政链;二是生产链,包括沿着垂直和水平联系或多或少的组织化的产业内公司;三是由高校研究和学术制度组成的技术―科学链。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要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良好效果,校产地三重螺旋机制中要素间高度的同步性是必须的。假如一个或两个螺旋发展较弱,或者不能很好地同步,那么,在生产机构、研究和教育体制以及公共权威间的相互作用就被严重损坏了。三螺旋就其精髓来说,虽然区别了三个群体和不同目标,却是强调了产业、学术界和政府的合作关系,强调这些群体的共同利益是给他们所处在其中的社会创造价值。其中关键是,在公共与私立的、科学和技术、大学和产业之间的边界是流动的。大学和产业内企业正承担以前是由其他部门领衔的任务,对政府来说,在不同层次的科学和技术政策中,去塑造这些相互关系日益成为工作主题。总之,地方政府―产业―大学关系可以认为是以沟通为核心的进化网络的三个螺旋,有机的实现三个螺旋间互动效应,加强在科技资源共享、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方面的合作,将会改善三主体间整体收益。

三、高校、产业与地方政府合作现状――以陕西省为例

(一)合作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陕西高校科研投入达到43.89亿元,省教育厅将实施项目带动作为高校科技投入的主要抓手,积极主动为高校争取各类科研项目做好服务,支持、引导高校争取到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7392项,获得各类经费16.98亿元。同时,省科技厅、教育厅通过举办科技项目对接,沟通高校与企业合作渠道,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全省高校与企业的科技合作项目达到6056项,合作项目经费14.53亿元。同时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2008年,全省高校承担试验与发展、试验与发展成果应用项目3906项,经费15.34亿元。通过技术转让收入1.59亿元,其中通过出让专利技术和其他知识产权收入1004.8万元、向国有企业出让技术收入1.12亿元、向民营企业出让技术收入3148.6万元。高校通过承担试验与发展和试验与发展成果应用项目,推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转化,为企业新产品研制、产品性能改进、新工艺、新过程、新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校企合作形式不断多样化

首先,高校服务社会的直接形式是校企合作,而企业也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高校联系及合作。高校科研以及所建立的大学科技园在进行原创新技术研究的同时,更致力于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加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形成的同时,大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建立了与企业实现双向考察交流,诊断企业技术难题,积极举办各领域的专场对接会,促进院所与企业实现技术项目合作,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

一是企业在高校设立助学金、奖学金,为高校完成人才培养提供资金支持。二是校企人员双向流动。企业会聘请高校教授在企业中任高级顾问,同时高校也会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担任高校的兼职职位等。三是建立大学科技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大学科技园区是实现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有效孵化平台和转化途径,为高校与产业及地方经济发展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省目前已建立了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北工业大学。

(三)校地合作程度逐步加强

随着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进一步显化,高校由原先单一服务企业向服务地方过渡,同时随着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宏观指导作用的加强和对整合经济发展力量重视程度的提高,地方政府作为组织者在积极促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也是更加重视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在地方发展中作用的发挥。

四、校产地三者互动关系存在问题

4.1 高校、产业与地方政府统筹科技资源存在问题

(一)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丰硕,但本地转化比例低。

科技转化率低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高校实际分析,由于体制原因,长期以来科技成果的价值以及人员职务晋升都是单纯地以获得国家经费多少、数量、所获奖励级别和数量来衡量的。陕西省高校和研究机构众多,科研成果数量较多,但是其价值往往偏于理论,与现实价值还有很大的距离,导致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严重。高校成果转化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一高两低”。“一高”为成果产出总量高,“两低”:转化率低、就地转化率更低。

(二)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

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中,涉及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其他中介服务机构等,各方处于不同系统,都有自己的主管部门。这些主管部门既希望推进产学研合作,又希望保护自己所属单位的利益,这常常会产生矛盾冲突。如利益分配问题、成果的归属权问题以及知识产权问题等等。产学研合作中各方知识产权冲突是影响知识流动的重要因素。利益是大学谋求产学研合作的出发点,知识是大学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要投入,知识产权必然成为大学与企业合作时谋求控制的战略重点。大学谋求关于知识产权的正式契约安排,必然会与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形成互动,影响产学研关系。面对产学研合作中的种种矛盾冲突,西安市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化解彼此间的矛盾,为产学研各合作方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和环境。

(三)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转化渠道不畅通

由于科研开发规律与产业经济规律间的矛盾,科研工作者不问经济效益,科研成果大多只能走到验收就结题,鉴定就止步。企业在原有产品中发展,期盼高新技术产品却寻路无门。由于目前科技中介机构的现状,在西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2校产地投入产出互动关系分析

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指标对比以分析产学研合作水平状况和类型。经过分析,发现在三螺旋模式中政府居于主导性地位,促进产业发展,努力形成校产地三者共同互动连接之模式。产业的投入虽然多于大学,但科技产出成果是最不理想。因为政府对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撑较低,由此导致产业的科技竞争力低下、产业发展缓慢。再从技术合同交易额来看,大学的交易额所占的比例最少,与科技成果形成鲜明的反差;政府的技术合同交易额所占的比例较多与产业。然而只有产业主导的创新是高效的,因为产业中的企业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可以更为敏捷地了解市场需求,并将这种需求与高校的成果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完美结合起来,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和管理,同时技术开发过程中企业科技人员的参与更能够使开发的技术随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实现研发工作的市场导向,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所以应加大产业的科技创新,努力使以政府主导型创新活动向产业主导型创新活动转变。

五、促进高校、产业与地方合作的建议

(一)采取有效措施,将高校建设成为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基地。要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基地的合理布局,建立以行业共性技术、产品开发和技术转移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以公共服务和科技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公共服务平台。高校要瞄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技术关键,抓住科技发展重点,凝聚整合自身科技优势,积极承担更多的科研任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要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骨干和引领力量。高校必须强化主动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意识,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在培养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以及为社会提供一流的服务方面实现新的跨越,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高校服务地方的工作机制。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创新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大经费投入等措施。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科技发展规划,以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承担和参与实施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培养和汇聚高水平人才,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要不断提高国际合作交流水平,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或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积极扩大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规模,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水平科研合作。

(三)着力推进产学研结合。高校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和研发人才优势,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研发为重点的创新活动中去,依托企业的灵活机制和研发经费,通过项目委托、共建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办法,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便捷通道,探索科技成果应用的有效方式,形成同企业“产研分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要加快建设高校技术转让机构。重点扶持一批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高校科技中介机构,引导高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着力深化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应继续深化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和管理机制,建立起既有利于发挥高校学术环境优势,又有利于学科交叉、队伍整合和资源共享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坚持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政策。要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加强以公共服务和科技资源共享为主要目标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上一篇:中国高增长与低就业原因浅析 下一篇:浅谈医院收费项目公示\查询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