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发展方式

时间:2022-08-29 09:23:12

浅谈校企合作发展方式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教育部2006年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的有关精神。本文探讨高职院校与企业协作共同发展的一些见解。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00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乌海的工业经济有了跨时展,但人才短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乌海长远发展战略,为了解决乌海市专业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状况,2003年乌海市委市政府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决定组建乌海学院,从而实现自己培养人才为本地经济服务。如何充分利用好乌海学院的人力资源和科研设备增强乌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已成为乌海学院长远发展的一项重任。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开展,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整已涉及到乌海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乌海市确立了以“重环境 调结构 创新富民”为载体的学习实践方案。纵观乌海经济现状,资源依赖程度依然很高,资源浪费严重,科技含量不高,企业产品大都属于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产业链条延伸不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也关系着乌海市今后发展战略的成败大局。同时高校如何设置适合本地的高职专业,制定对口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等种种问题也急需解决,教育部2006年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再次强调“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要求高职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因此如何贯彻教育部的相关精神,促进高职院校健康良性发展的问题迫在眉睫。综上所述,高校的优势人才科研设备资源与企业结合发展将对各方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只要选择合理的最佳的切入点实现校企之间的合作必将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也将为推动乌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随着低碳经济的到来和全球气候变暖对环保提出的要求,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具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高附加值产业项目是企业选择项目的前提条件,这样的决策需高素质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参与,高校从教学科研的角度出发经常参与这领域的研究,校企之间合作可以共同探讨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其次,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需求大量的高素质员工,很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所学专业课程内容陈旧,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低下,不能迅速适应企业生产,这些都制约着企业用人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约着校企之间的良性发展。因而,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制定出适合企业需求人才的培养方案,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场地与技术人员为企业培养所需求的高技术技能型管理人才,避免企业新进员工二次培训,而高校存在的意义正是为企业、社会培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高校也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企业的新产品研发需求的项目研发人员不只制约着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企业新产品研发的瓶颈所在,而高校具备这样一支年富力强有进取心的年轻队伍,校企合作可以充分使高校科研人员与科研设备充分利用,达到资源共享最大化利用。

2从高校的角度看,能否制定出适合企业需求的用人计划,培养出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正是制约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大学生毕业后不能迅速融入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和企业的生产活动严重脱节,校企之间通过深层次的合作可以实现双方共赢。同时通过双方的合作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学校的教科研队伍创造出的实用的科技成果还可以得到转化的支持平台,这也为校企之间的合作创造了一个良好互补环境,同时也可解决学校发展的经费问题。高校的教师队伍也缺乏必需的生产实践能力,这样没有实践活动的教科研活动又怎能创造成社会需求的科技成果和培养出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呢,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还可以锻炼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3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从大量的调查分析来看,当前校企之间的合作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调查发现,所有高职高专院校都开展了形式不同的产学研合作及实习基地,但以协议形式执行情况不佳,合作的企业目的不明确,合作尚处于松散状态。高职院校对产学研合作教育重视不够,企业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缺乏合作热情。合作虽形式多样,但主要形式单一。合作形式最普遍也是最主要的是学生实习,其次是订单教育,参与其他形式合作的学生数目比较少。高职院校希望通过实习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企业希望通过实习优先录用新员工,未将合作的重点放在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上。[1]当前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很高,但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学校安全教育不足,本地区企业规模偏小或岗位少,大量接收实习生不便于管理,导致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善,有相当多数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通过系一级部门联系进行,与企业间难于形成深层次的合作,缺少学校一级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企业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产学研合作教育,多数是由人力资源部门兼职负责或以项目形式开展。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校企合作很难深层次开展。

综上所述,校企之间的联合是双方互赢得需求,是校企长远发展的需要,我粗浅谈

一些关于校企合作方式以供参考:

充分利用学校的无课或课少的教师到企业做挂职项目或技术负责人,企业根据需求可采纳挂职人员的管理或技术方案,根据市场运作给予挂职人员一些必须的经济回报,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人员不足问题,也可以解决教师队伍实践环节不足问题。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聘请企方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课外指导,这样一方面培养出大量适应企业工作的后备员工,也可为企业提前在实习生源中选拔优秀毕业生,同时也解决了学校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及为学生的就业提前做好工作。

目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发展还需政府的支持与协调,高职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政府三方转变观念。[2]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实训资源,人才培养的成本较高。政府在对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方面,需对高职教育投人更多的实训资源,如建立实训室、建立公共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财力不足大大限制这方面的发展,因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鼓励社会资源投入高职教育势在必行。建议政府建立专项基金,采取政府投一点,企业集一点,社会筹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建立多元化的产学研投融资体系。本地区的一些科技含量较高项目实施时将高职院校作为合作方之一,能积极与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总之,学院校企产学研的发展不仅要靠自身的不断努力,还需社会与政府的全力支持。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请各位同行予以批评斧正。

上一篇:农村民间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下一篇:浅析新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