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时间:2022-08-29 09:03:29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培养富于创新精神、多元发展的新一代人才,是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科研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活动促发展,以科研打品位,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步伐,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及管理水平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更新观念,形成共识,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学校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长,以处室主任、信息技术教师为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领导小组,组建了教育技术装备室,有计划、有步骤、有总结地逐步深入地开展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学校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努力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校园,让学生能适应现代化生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此,我校不断加快硬件建设,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上形成共识。

通过努力,我校目前建有57个标准教室,其中51个教室装配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等多媒体教学设施,并通过千兆宽带与局域网、互联网直接联网,每个教室都成为多媒体教室,达到1∶1标准。学校拥有电脑601台,教师一人一机,网络终端738个,学生数与终端数之比为3.4∶1,生机比达到7.6∶1。另外还有6个微机室(其中2个电子阅览室),1个网络控制室,3个美术教室,3个音乐教室,1个心理咨询室等。另外学校广播电视系统配套齐全。信息中心、电子阅览室对学生定时开放,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备课、管理的信息化,极大地丰富了师生教与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师生自主、创新的工作和学习创造了一个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平台。学校建立了“家校路路通”,为加强家校合作交流拓展了新的天地。先进的硬件设备为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提供了保障。

(二)培养一支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一方面加快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抓软件建设。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观、科学能力、科学知识四方面的综合素质。

1.按照“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引导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在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施行,全方位体现,分阶段考核验收”的原则。根据教师年龄、掌握程度,开设了常用软件培训班、课件创作班、应用提高班三个层面的培训班,做到了因材培训。

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层面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先后培训学习PowerPoint、Author ware、Flash和网页制作,并学会制作个人网页;第二层面分学科指导,选拔有一定制作课件能力的教师组成研究小组,开发课程资源,并上传学校“资源库”,实现学科间资源共享;第三层面选拔学校骨干参加信息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开展校本培训。

2.学校先后派9人参加中心组织的集中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网上教研”、“博客网页培训”、“常用教学软件使用”等内容的培训,真正做到了“骨干突出,全员提高”的目标,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常规性地开展信息技术研讨活动,使全体教师在实践与反思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3.学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成功地举行了课件制作比赛,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学校把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作为职称评聘、岗位聘任、业务考核、人事聘用等方面的评定内容之一。

(三)科学筹划,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要求,我们实施了以下三点:

A.在全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推进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普及和应用;

B.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C.在市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配备6台专用服务器,分别为WEB、FTP资源库服务器校园内部实现光缆主干千兆联接,构建了校园Intranet。

在校园网建设完成后,我们实施了“构建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校园”计划,建成了以下几项应用系统:

(1)FTP和 WEB服务器应用系统

(2)校园网的信息平台

(3)网上资料库如高考资源网资源库、中学试卷网,K12资源库

(4)校园“家校通”工程,采用了电信的家校通平台,与家长老师能及时沟通。自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通过这些信息化的服务手段,方便于教育教学,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保证。

(5)网络教学工程

为了灵活适应学生个体学习、分组讨论和集体学习的需要,我们开展了网络教学的尝试,让学生利用校园网的资源或Internet上的资源,满足学生探索学习的需要。

(6)网络管理工程

学校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改革,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已经建立了包括校园新闻、校园公告的管理系统,能及时传递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意见和建议的邮件。建立了“家校通”平台、网上家长学校和“网上邻居”。学校有自己的网页主页,学校部门、年级部、教研组和班级也有自己的网页,学校先后建成教学素材库、电子备课材料库、电子文献中心、校园自动化管理系统。学校学生管理(档案、成长材料袋、学籍等),教育科研(题库、资源、论文、课题等),交流与宣传(校友录、教师网、论坛等),财务、人事、后勤等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实现了管理手段现代化。

学校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辅助管理,使网络成为快捷沟通、服务师生的重要工具。学校在校园内网上设立教师考核栏,每天公示教职工的出勤情况、夜自修值班情况、校园违章停车情况、教师参加教职工大会出勤情况、升旗仪式出勤情况;每周公示教师听课情况,每天公示全校各班三项评比成绩等。

(四)依托信息,多方面发展

作为苏州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学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管理的整合。同时我校把课程管理、学生管理、过程管理、制度管理、目标管理、资源管理和数据化管理相结合,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配套;把管理与引领相结合,努力实现执行课程转向开发课程、管理教师转向发展教师、要求学生适应的教育转向适应学生的教育。通过管理来引领全校师生,以管理来促进学校文化的生成与创新,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校内资源提高了管理的信度和效度,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满足多元发展的需求。主要有以下三点:

1.积极探索,开展第二课堂综合实践活动。为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常熟市乡土教材《常熟历史》课题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地理组举行《魅力常熟》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常熟古城、虞山文化等方面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进行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得到了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2.鼓励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在学校“文化艺术节”,借助信息技术为载体,为师生搭建一个展示才华,体现能力的平台。如生物组的“生理健康教育的电脑展示”、地理组的“地理环保卫生电脑漫画展览”、信息技术组的“电脑绘画设计、网页制作、幻灯片制作比赛”等系列活动,异彩纷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了崇尚科学的热情。

3.落实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目标与策略,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实现我校整体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使现代化教育技术全面进入教育教学领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探索现代化的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按照“设备先进、软件配套、运用普遍、优化教学”的思路,形成我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教师和学生。

(五)以科研促教改,开展学科整合和新型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

1.课题研究――专题引领凸显优势

结合国家级子课题《“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与有效利用研究》,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和网络环境下教学新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题过程性管理中,先后多次举办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系列讲座和计算机中级技能培训,使每个研究者精通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积极参与CAI教学软件的制作与开发,学会现代教育技术案例的设计,掌握现代技术教育教学的常规模式,构建和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建立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教师通过互联网开发教学资源,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建立了网络资源库,校园网络信息畅通,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化。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教改经验,在教学上取得了很多令人惊喜的成绩。特级教师、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常熟市学科带头人、常熟市教育能手等教学骨干占全校专任教师的37%。有多位教师获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称号,一批教师还参加了苏州市、常熟市教研室组织的教学基本功大赛并获奖,另外多名教师在省、市开设示范课,获听课者好评。

我们还注重积极推广教科研成果,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我校有多篇论文在各级比赛中获奖或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并且有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得一、二等奖。

2.课程整合――影响和效果初见端倪

为了促进学校电教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我们把重点精力放在了“课程整合”、“基于网络的教与学”、网络资源建设上,主要采取抓研究、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以科研求提高,以科研促发展的策略。目前我校网络教学、网络管理探究跻身全市前例,课程整合初见端倪。

积极构建网络管理环境是我校教学工作的显著特色之一,它对于推动我校素质教育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走教育信息化之路,不断开发和完善网络环境,提高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继续推进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育人为本,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把我校建设成为常熟市现代教育示范名校,是我们尚高人的奋斗目标,相信不久的将来,我校将成为一颗镶嵌于常熟现代教育的璀璨明珠。

上一篇:学校管理艺术初探 下一篇:灵机“易”动 让打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