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教师专业化建设 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时间:2022-06-02 08:49:03

加快教师专业化建设 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2013年9月20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要求”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基本理念,包括“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3个方面的内容;二是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分为15个领域,细化成60个具体要求;三是实施要求,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师资培养培训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及教师如何实施《专业标准》提出具体要求。这是继2012年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之后,教育部印发的第四个教师专业标准,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大举措:中职教师第一次有了专业化的教师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12000多所,在校生超过2100万人,专任教师88万余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总体规模约占我国职业学校教育的三分之二、高中阶段教育的二分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党的十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无论是提高教育质量,还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都是关键点。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各级各类教师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教师专业标准可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所谓通用标准,就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对各级各类教师统一规定的标准,即政策性标准;而专业标准,是指为教师制定的具体专业发展标准,包括教师专业伦理标准、专业知识标准、专业能力标准等内容,即业务性标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属于一个层次,且具有普及文化教育的功能,其教师专业标准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具有某些相通之处。但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要求其教师专业标准更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为此,教育部在已颁布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单独制定了体现“双师”素质要求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专业伦理、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实践水平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把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作为实施职业教育教学的主体,不再参照普通教育教师管理,第一次有了专门的专业化教师标准。

《专业标准》是贯彻党的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部署,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精神的一项重要成果。《专业标准》的颁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方向:指明了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方向

《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要求”三大部分组成,基本内容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分为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15个领域,细化成60条具体要求。

《专业标准》贯穿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队伍专业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师德为先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关爱学生,团结协作;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生为本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能力为重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终身学习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大趋势:是加快中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推手

在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必须对作为实施职业教育教学主体的中职教师提出新规范、新要求。《专业标准》的制定,是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趋势下的必然要求。

《专业标准》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一是体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要求。将党的十精神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最新要求写入《专业标准》,要求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践行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理念。二是突出“双师”素质要求。针对职业学校教师“双师”素质评定缺乏标准的问题,突出职教教师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特征,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普通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又要具备相应行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能够实施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实训实习。三是回应社会关切问题。针对教师实践能力与产业技术进步脱节的问题,要求教师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工作岗位要求,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针对教师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要求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员工培训、业务咨询等社会服务;针对学生实训实习组织松散、学生权益屡受侵害的问题,在“专业能力”维度中专门增加“实训实习组织”内容,明确教师职责,要求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实训实习,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

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在对《专业标准》的主要特点所进行的阐述中看出,制定并实施中职教师专业标准,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换个角度看,《专业标准》更是建立了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队伍的基本准则,成为了加快中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推手。

大力度:为中职学校教师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确保《专业标准》有效落到实处,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师资培养培训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如何实施《专业标准》提出具体要求,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以说,《专业标准》是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

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是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是中等职业学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管理机制。

四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专业标准》是跨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门槛的最低准绳和基本要求,是检验教师教育院校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是否合格的标准,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正如国务院参事、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黄尧所表示,这部《专业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让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准入有“约”在先,教师培训有“的”放矢,教师培养有“章”可循,教师考核有“法”可依,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一篇:比较与反思:审视深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下一篇:德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