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研究

时间:2022-08-29 09:01:49

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研究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按道理说,物理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但是,目前物理却成了公认的难学的科目造就了一批批学困生。

从学生本身来看,学困生一般都是学习基础较差,知识缺漏多,智力稍钝,反应稍慢,学习上懒散,马虎,作业上抄袭,心理上自卑,失去上进心。

另外高考指挥棒的驱使,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由于高考任务的要求,大多物理老师不依据物理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教学的各个环节,一切围绕升学有望学生转,把目光聚焦在个别学生身上。正所谓,一切围绕考纲转,与题无关决不谈。任意加深、加难教学内容,贪多求全,加快进度,频繁考试,制造人为分化。本应该是生动有趣的课堂变的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学方法陈旧,满堂灌,黑板上讲实验、做实验,使学困生从失望走向绝望。

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改变物理学困生的现状。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我认为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高中物理与初中相比,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有所加深,若学生还在用原来学习初中物理的办法学高中物理,必然会走不少弯路。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掌握不好,学习物理的过程必然时倍功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学好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比如:在讲原子物理部分时,我给学生讲了师徒共建原子大厦的故事。汤姆生卢瑟福玻尔和查德威克。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了枣糕模型,他的学生卢瑟福通过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并还用α粒子轰击金箔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学生玻尔提出了轨道模型及其学生查德威克通过用α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就是他们师徒3代4人共建了原子大厦。这样讲学生对原子物理的学习就感了兴趣,自然问题探究就容易多了。

在讲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时,我拿一个玻璃杯子,装满小米,然后倒到了水平桌面上,我说这一粒粒的小米就像一个个分子,要想测出小米的直径,只要测出杯子的体积和倒在桌面上小米所占的面积利用V=Sd即可用d=V/S算出小米的直径,同样的方法先把油的体积测出来然后再把油滴在水面上,等油全部完全展开后测出油膜所占的面积,然后用d=V/S就可以估算出分子的直径了。这样讲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方法了。

二、重视物理模型的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消除学生思维障碍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时,设想的“理想实验”就是建立了一个没有摩擦的光滑轨道的物理模型.在“洛仑兹力”教学中,对于洛仑兹力公式的推导,其中I=nqv是难点.但在建立导线中电流流动的微观图象的物理模型后,问题便简洁多了.再如我在讲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提出了人船模型和子弹打木块模型,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先对知识有个宏观的了解,这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该部分知识的信心。

三、注意传授学生知识的前后联系,让知识成为体系

我在讲解解决力学问题的三种途径时,我举了一个例子:一个质量为m、初速度为v0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F经过时间t上升的高度为h,末速度为vt,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根据这些数据,我首先让学生对该物体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出结论F-mg=ma,然后根据运动学规律得出vt-vo=at和vt2-vo2=2ah,紧接着我让学生把a用(F-mg)/m代替代入vt-vo=at可以得到vt-vo=(F-mg/m)t整理可得(F-mg)t=mvt-mvo即可得到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我让学生把a用F-mg/m代替代入vt2-vo2=2ah可得vt2-vo2=2(F-mg/m)h,然后整理可得到(F-mg)h=1/2mvt2-1/2mvo2 这正是动能定理的表达式。若把mgh移到等式右边可得到Fh=mgh+1/2mvt2-1/2mvo2=ΔEK+ΔEP即可得到功能原理的表达式。若F=0则会出现ΔEK=ΔEP这又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从一个小小的物体运动模型就可以推出几乎中学阶段所有力学规律来,告诉学生知识的联系是多么紧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结论时,不由增加了对知识的整理欲望,求知信念。

四、让物理教学从课堂走向生活。

由于平时在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大多都是模型与生活实际相差比较远,学生学了之后,不能马上见到效果,会产生一种想法,现在学的若考不上大学,到了社会上均是无用的理论。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象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应用。有了这种想法,学困生就会破罐子破摔。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实践。比如:讲了变压器理论,就带学生去就近的变电站参观、讲了超声波知识,就联系就近的医院去参观与超声波相关的诊疗设备。讲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的运动就让学生以电视机为器材,亲自用示波器做实验,等等。让学生感觉物理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学不好物理,就可能不能好好的体会生活。这样学困生对物理的学习就从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

尽管转化物理学困生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只要我们物理老师尽心尽责,从情感上必须一个一个地主动和他们交知心朋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真诚相待,不歧视,不训斥,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从而激励物理学困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物理学困生勇于拼搏的精神.矫正物理学困生的厌学心理,唤醒他们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填平心理上的鸿沟,得到心理平衡,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必要的优惠措施,使物理学困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统一授课、分组练习、分别辅导的方法。对物理学困生实行“五多一优先”:多鼓励、多提问、多扳书、多检查、多辅导,优先批改作业。课堂练习、布置作业和考试命题时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帮助他们消化书本知识,帮助解答疑难,指导解题方法,及时补齐知识上的缺陷。在他们熟练地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提高。抓住物理学困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保证他们与优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平等地位,采用各种形式或途径,进行表扬鼓励,实行激励评价,激起他们的成功欲望,使他们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逐步提高,这样在中学阶段减少物理学困生已不是梦想。

上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探究活动初探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