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大利到中国

时间:2022-08-29 06:23:17

从意大利到中国

“意大利米开朗基利国际钢琴节”是以钢琴大师米开朗基利命名的,钢琴节自1964年创办至今,一直沿用年度主题的内容组织方式。米开朗基利(Arturo BenedettiMichelangeli),1920年出生于意大利布雷西亚,14岁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19岁在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他精湛的演奏艺术和超群的钢琴技巧久负盛名。正如米氏本人是一个对钢琴艺术报以无限热爱和不懈追求、剥演奏生涯奉行审慎精到和纯粹精致的完美主义者,“米开朗基利国际钢琴节”亦是以“寻找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和至善至美地演绎特定主题之下的钢琴作品”为艺术活动的宗旨,四十多年来在国际钢琴界享有崇高地位和声望,每一届钢琴节都会吸引众多知名指挥家、演奏家和乐团的加盟。

2009年11月,由“意大利米开朗基利国际钢琴节”组委会与中国广播艺术团合作,共同在中国打造一个具有世界级品质的高端国际音乐节――“北京米开朗基利国际钢琴音乐节”。在“浪漫的欧洲”主题指引下,为期10天的音乐节以多种形式的演出和交流活动,展示了以意大利钢琴家为主的欧洲钢琴艺术家对浪漫主义钢琴作品的诠释。音乐节期间,组委会为中国钢琴爱好者安排了大师班授课活动,交流和传递了米开朗基利的独特钢琴学习理念,丰富了学员的艺术体验。

2010年,“北京米开朗基利国际钢琴音乐节”正式更名为“北京国际钢琴音乐节”,本届音乐节将从8月的“通往大师之路――广场钢琴接力赛”拉开帷幕,活动时间将持续至2010年12月。其中包括“纪念舒曼、肖邦诞辰200周年”钢琴协奏曲选拔,会组成。前来本届音乐节的有意大利指挥家翁贝托・贝内蒂・米开朗基利、“布佐尼国际钢琴比赛”首奖获得者莉莉亚・齐波斯坦、“阿图尔・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获奖者杰哈德・欧匹兹、“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居觐、“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水晶奖获得者陈萨、“日本仙台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谭晓棠等。

对于本届钢琴音乐节的组织筹备工作和内容构思策划,组委会副主席、艺术总监艾立群先生介绍说:“今年,全世界都以不同的形式纪念舒曼和肖邦的200年诞辰,本届北京国际钢琴音乐节也以此为主题,演出形式包括独奏音乐会和交响音乐会。12场音乐会中有4场交响乐队协奏的音乐会,其中包括一场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专场音乐会。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2009年的音乐节上与意大利钢琴家合作演出的民乐版钢琴协奏曲《黄河》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今年,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将以专场演出的方式介入进来,借此调剂听众的听觉感受。另一个想法是,借纪念肖邦和舒曼诞辰200周年之机,将肖邦和舒曼的钢琴作品改编成民乐版本,由广播民族乐团在专场音乐会上来演奏,以这种方式加入到纪念肖邦和舒曼的活动中来。

“今年的钢琴音乐节在演奏家人选上,也积极引入优秀的中国钢琴家。我们的想法是,未来积极推广中国作品和中国的年轻钢琴家们,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本着在国际化的前提下做出中国特色的这个原则,今年我们邀请了中国钢琴家陈萨、居觐、谭晓棠和打击乐演奏家李彪。

“今年是舒曼、肖邦诞辰200周年,本次音乐节围绕这个主题,如何做文章?组委会在周广仁先生的建议下,特别增加了舒曼、肖邦钢琴协奏曲选拔的环节,旨在为年轻的钢琴学子们提供更多与乐团合作演奏的机会,丰富他们的艺术实践和舞台经验,选拔优胜者将于与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并由中央电视台录制向全国播出。

“日前,全世界的音乐艺术交流非常丰富、频繁,国内也不乏音乐院校参与举办音乐节等活动。”北京国际钢琴音乐节’的不同在于形式更加多样、涵盖面更广,最为突出的是我们的音乐节面对大众,而不只是专业人群,我们将致力于培养、吸引更多的爱乐者。

此次邀请的三位中国演奏家是国内年轻音乐家中的翘楚,均在国际乐坛获得过较高的荣誉,具有很强的艺术实力。在国际音乐节的本土化进程中,中国的钢琴家、作曲家、乐团必须要全面参与进来。组委会确定演奏家的标准是以其演奏艺术的水准和实力来甄别的,比如具有广泛国际知名度和票房号召力的陈萨,多次在国际钢琴大赛中获奖的居觐,另外一位是与广播民族乐团有多年合作的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青年教师谭晓棠。我们希望能够推出更多受听众喜爱的本土钢琴家,这也是钢琴音乐节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届音乐节除了有专业性鲜明的主题演奏活动外,还策划了丰富的延伸活动,“通往大师之路――广场钢琴接力赛”是其中之一。这种带有公众参与互动性的仪式,在国外的社区艺术活动中并不鲜见,但在中国的音乐活动中较少出现。

音乐节的艺术委员鲍蕙荞介绍这种形式说:“在广场、公园等开阔的公共场所,有兴趣的孩子陆续上台,在准备好的钢琴上随意弹奏一段,时间不限、曲目自由,主要是为活动的开场热身……”,显然,这种环节的安排,体现出本届音乐节在向大众普及和推广钢琴音乐、鼓励听众参与方而的强烈愿望和积极创意。主办方明确提出,将更加关注高雅艺术在大众层面的普及和年轻观众的培养,音乐节的形式会更加开放互动。

对于音乐节最为关注的高雅艺术的受众问题,艺术委员会委员、钢琴教育家周广仁教授说:“音乐观众的培养,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北京从上世纪80年代才真正开始有了一些音乐活动,钢琴的普及学习也是这二十多年才开始,慢慢才逐渐培养了一些音乐爱好者。现在的音乐会上,小听众更多了,他们是音乐受众和传播的基础,他们会逐渐成长为未来的音乐观众主体,这是音乐工作者应有的一个音乐观点和认识。所以这是半个世纪、一个世纪的长期工作,音乐氛围的培养是几代人的事。”

在对北京国际钢琴音乐节的展望中,鲍蕙养女士说:“音乐节组织庞大、细节繁琐,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音乐节的形象和品牌,因此每一个活动要做实,认真地对待每一个活动,大家才觉得这个音乐节很好,含金量很高,这样才能培养起来观众基础,音乐节就能慢慢壮大起来。”

第二届北京国际钢琴音乐节将秉承“推广经典音乐理念、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挖掘优秀音乐人才”的创办原则,尝试在保持国际音乐节的文化内涵前提下,完成“本土化、公益化、普及化”的自我塑造和品牌建设。这是对国内高雅艺术演出传播模式的探索之旅,也是对国内音乐文化土壤的耕耘之路。

一个艺术品牌之所以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演奏家的个人魅力,不仅仅依赖于组织者的周密规划,也不在于它所面对的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大众,而是更大程度在于它以纯粹和真诚的品质形成深入人心的力量和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这种品质最为接近音乐艺术本身。

上一篇:郑智化称歌手是最下贱职业要做优秀画家 等 下一篇:徐洪和他的钢琴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