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黑土地 强村富民谋发展

时间:2022-08-29 05:26:34

立足黑土地 强村富民谋发展

通化县大泉源乡新设村在近两年来,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夯实农业基础,着力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以产带农”的强村富民之路。

新设村有6个自然屯,总户数337户,人口1260人。现有土地2600亩,耕地面积2500余亩。由于缺少必要的发展资金,该村基础设施较差,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大多靠种地来维持生计,2009年,全村人均经济收入不足4500元,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

2008年通灌铁路和通丹高速公路大泉段开工,新设村按规定得到了一笔为数不小的占地补偿款,钱能考验人的良心,也能考验党支部对老百姓的真心,穷光蛋一下子成了大富翁,新设村党支部有点“懵”,静下心来一想,还是决定用老办法——开大会讨论。最终决定,这笔钱一部分用来搞新农村建设,力争今后一年一个台阶,到2010年进入标兵村行列,另一部分作为大家的创业资金,支部负责找项目定出路。参会的所有党员和村民异口同声:“村里支配这笔钱我们放心。”

调整产业结构,脱掉贫穷的帽子

2010年,为了尽快让村民摆脱贫穷落后的生活,新设村加大农业产业化调整力度,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发展,确立了发展棚模经济、种植食用菌,带领全村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工作思路,决定推行“公司加农户、基地带农户、协会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走一户一棚的“小农户,大基地,大规模,大群体”的产业路子,把农户组织起来,整体进入市场。为了做好这一项目,新设村两委班子带领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于2009年12月—2010年4月,先后组织村民107人到辽宁台安、浙江丽水、磐安等地对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市场价格及市场前景进行了考察,看到了棚膜种植食用菌的巨大商机,以种植香菇为例:一个棚可放2.5万棒菌棒,每个菌棒的成本为1.6元左右,一个菌棒可产1.8斤香茹,香茹的市场批发价全年平均价为2.5元,一个菌棒可产生4.5元价值,可实现利润2.9元,一个棚可增收7.25万元。该项目为两年三茬,一个棚一年可增收10.8万元。还邀请食用菌方面的专家对有发展食用菌意愿的农民进行了授课,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双带“作用,党支部号召党员、干部率先建起了日光棚,村支部书记建10栋、会计建5栋、治保主任建5栋、妇女主任建2栋,在“两委”班子的带动下,全村40户村民共建日光蓄热式温棚100栋,冷棚100栋。党支部将农户发展棚膜的资金的来源分为三部分,一是村集体资金,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为每个建棚户无偿借款2万元,2年后还本;二是村党支部为建棚户协调贷款;三是农户自筹。这样,就再次为想发展棚膜食用菌的百姓降低了门槛。

创业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有党支部做后盾,大家携手共行什么样的难关都闯得过,棚膜户有困难找支部出主意,支部有困难召集大家想办法,为做大项目,保持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产供销的问题,新设村引进了浙江商人陈永发的肆益农产品加工厂,企业负责菌种的制作、技术指导、产品全部回收和先期垫付一部分菌棒款;为了更好地凝聚人力、财力促进基地健康发展,党支部决定成立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选择产品的品种、市场调研、产品的询价和与企业进行谈判;农户自己负责所属棚膜食用菌的生长管理,基地采取农户+专业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运行。村党支部其实自己还有个“小九九”,他们与肆益公司、合作社三方协议,将来棚膜户的食用菌每卖出一公斤就要给村集体0.1元的提成,这样仅凭一期食用菌基地就能给村集体每年增收80余万元,这真是一个解决村集体增收,用钱生钱的好点子。

通过企业的带动,新设村计划在2011年新增棚户300户,力争全村一户一棚,目前,该村人均实现纯收入5864元,村集体收入达到80万元。

2011年投资1500万元完成园区二期工程建设,建设面积500亩,建成日光蓄热式暖棚100栋,冷棚200栋,打水井200眼,修水泥路2公里。目前园区总占地面积830亩。建成食用菌大棚500栋,其中暖棚200栋,冷棚300栋。引进的肆益农产品开发公司目前建设厂房1500平方米,冷库300平方米,可年加工食用菌60万吨。该公司与合作社签订定订单,公司负责菌种引进,菌棒制作,技术指导、产品回收。实现了产加销,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公司和村集体签订了合同,每收购一市斤蘑菇,村集体提取一角钱,2011年仅此一项,村集体收入达到了60万元。实现了农户、企业、集体三赢。2011年园区产值600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2012年,我们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已引进鞍山台安老板入户园区,将新增食用菌生产棒90万棒,目前正在进行接菌养菌。到年底我们产能将达到200万棒。年产食用菌300万斤,产值900余万元,利润400万元,效益非常可观。到年内,我们力争将新设食用菌园区打造成东北食用菌的集散地。

新农村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产业发展紧锣密鼓,新农村建设蒸蒸日上,新设村党支部把钱用在刀刃上,投在新农村建设上每一分钱都在村务公开栏上公示,大笔支出则要通过召集党员开会审议通过,村党支部力求打赢新农村建设这场硬仗不仅要靠物资投入,更要靠与老百姓感情沟通取胜,为了实现全村100%庭院硬化,村党支部和大家协商老百姓只支付工钱,除此之外八十平米以内的庭院硬化费用全由村里负担,这个最大程度降低老百姓负担提议自然得以全票通过;新设村保洁范围大,但是村里只雇用了三个保洁员,他们只负责偏远的路段和垃圾点的清扫,村干部通过多次耐心说服、评比奖励等方法在村里实行了门前三包政策,村民负责自家周边的环境卫生,仅此一项政策就每年都为村里节省几十万元的卫生清理的费用,几年来村里先后共投入资金675万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新设村抓住有利契机,扎扎实实开展新农村建设。近几年,以“建设新农村,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为目标,共投入资金675万元,新修水泥路6.5公里,所有村组都通上了水泥路;新建围墙5400延长米,边沟硬化5000米,实现了围墙、边沟一体化;完成小流域治理650米,彻底改变了过去垃圾满沟、污水横流的脏、乱、差局面;新建村部1个,面积达320余平方米,配备了现代办公设施,增设了标准化卫生计生室、科技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电教室和活动室,村干部实行了坐班制,为村民处理事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硬化庭院320户,庭院硬化达到100%;新建广场4座,安装了健身器材8套,村民休闲娱乐有了稳定的场所;改建厕所285座,安装路灯84盏,新建沼气池20个,安装太阳能14个;新建幼儿园1座,解决了村里幼儿上学难、路途远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加强并完善了农村消防配套设施,建立50人消防队伍,购置消防用车3辆,共配置消防锹、耙子各100把,消防井、泵各1个,改变了农村消防设施不足的落后局面,能有效降低灾难损失。

2011年结合标杆村建设,新设村的村容村貌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投资210万元,完成公路沿线164户民居的改造任务,包括屋顶换瓦、屋顶装饰、围墙改造、更换塑钢窗,外墙粉刷,大门垛装饰、室内的锅炉吊炕安装、室内粉刷等,目前为止新建改建围墙3900延长米,更换塑钢窗1300平方米,屋顶换瓦13000平方米。目前已全部完成改造任务。计划投资1080万元的样板村新区建设,已完成投资420万元。目前为止,完成了35户满族民俗新居的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回填及房屋的框架建设任务,新区建设共征地45亩,回填土方4.1万方,建筑面积4606平米。

2012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将异地新建村部一座,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整体上与小区建筑风格一致。在新区建方面,将完成新区房屋建设项目,同时加强绿化并引水入园,搞好小区的环境建设。新区内我们还将建秸秆气化站一座,满足新区居民的用气需求。在产业发展方面,在搞好食用菌采摘的基础上,准备在后山建设果树及农家蔬菜采摘园,搞好农家乐等活动,做大民俗旅游这篇文章。

经过近几年的安居改造工程建设,共改造泥草房32户,基本消除了泥草房,砖瓦房普及率达到99.2%,电网改造工程已全部结束,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92%,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3.8%以上。在居民安全饮水方面,以前只有临近水源的2、3组居民吃上了自来水,其他村民靠吃自家深水井为主,今年,向上级部门争取到项目资金,为其余居民安装自来水,新建封闭式蓄水池1个,下放主管道6500延长米,解决全村居民饮用水的实际困难。在农村医疗方面,村内设有卫生所1个,专业医生和护士各一名;积极推进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农民参合率达到85%以上。

新设村党支部兑现了让村里一年一个新台阶的承诺,2009年新设村在全县新农村建设评比中被评为先进村,2010年就跃升为标兵村,新设村的目标是两年内成为全县强村,这可不是吹牛,一期可以给村集体每年创收80万元,二期的面积是一期的两倍,收入自然也随之翻番,新设村的目标是“一户一棚”,而随着集体和个人收入的水涨船高,新设村的新农村建设将迈向更高的台阶。

抓阵地建设,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思想情操

为解决村民文化生活需要,新设村不段加强阵地建设,运用阵地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为了极大地满足了村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村里设有文化活动室,购置和订阅了科技、法律等方面和各种书刊杂志,方便村民阅读。村里还组织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通过村民自评申报、民主互评、评委会总评的方式,每年进行一次评比,对获得十星级的文明户,村里给予表彰奖励,全村出现了低星追高星,高星再发展,户户争先、人人创优的良好发展势头。

新设村党支部计划在未来2-3年里,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做大做强棚膜经济,力争建成全省乃至东北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地。把增收用来投入新农村建设和扩大农业产业规模,规划了“新设新村”的蓝图,计划采用村民出资一部分、乡里赞助一部分、村里投入一部分的办法统一修建新民宅,对广场、幼儿园、村部等基础设施全部重建。

上一篇:12只野鸡蛋赚了“大”钱 下一篇:AK12:俄军新型突击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