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操作中孔加工方法的改进探索

时间:2022-08-29 03:32:45

钳工操作中孔加工方法的改进探索

摘 要:钳工操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精细的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因其所用的工具较为简单,操作较为灵活多变,实用性强,因而许多工作都采用钳工技术进行解决。但是钳工操作中最困难的就是对于特殊孔的加工,其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取决于加工方法的合理性。针对目前钳工操作殊孔加工方法的现状,主要探讨一下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钳工操作;钻孔加工;钻头改进;特殊孔

在钳工的整体操作中,特殊孔的加工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往往由于机械设备的限制或者零件结构十分特殊,导致这项工作变得复杂而且困难。传统的钻孔技术所使用的加工方法,诸如画线、冲眼等,无法应对众多特殊孔的加工过程,因而我们应该探索多种方法来进行钳工操作中的特殊孔的加工,切实提高特殊孔的质量和精度。

一、钻孔时钻头柄部打滑

麻花钻柄部是麻花钻的夹持部分,它的作用是定心和传递扭矩,但麻花钻的柄部类型是锥柄或直柄,从事过钻床孔加工工作的人员经常会发现钻头打滑的现象,即使用钥匙拧紧也一样。特别是在对大批量直径超过6 mm的大孔进行加工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夹持钻头的柄部打滑的现象。如果出现钻头打滑现象,会造成钻头尾部的记号被磨掉,同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柄部拉伤痕迹。当再次使用被磨掉尾部记号的钻头时,如果不对钻头直径进行测量,就不知道其钻头的准确大小,从而降低加工效率,且如果拉伤严重时甚至会在夹持钻头的时候发生一些不良现象,如夹持时中心不稳,使得钻头摆动,从而导致加工的钻孔直径偏大、孔不圆及位置偏移等问题。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手动冲击钻的防滑三角柄使钻头与钻机连接更牢,即使出现钻不透孔的现象,也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

有鉴于此,且我们的台钻钻夹头也是三爪的,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它应用到台钻的麻花钻中呢?于是我们将直径为10 mm的麻花钻在不抹去尾部标记的前提下,把柄部加工成三角柄(如图)。把改造成三角柄的钻头放到钻夹中去,随便拧一下就紧了,在连续加工多个孔后也没有发现钻头出现打滑的现象,表明钻头改造后其传递的扭矩增大了。但是要把钻头改成三角柄比较困难,必须三面对心且距离相等,否则会造成钻头装夹时不对心,使钻头摆动,所以对改造者的操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但不是所有的钻头都要做成三角柄,要视情况而定,一般大批量加工大孔时,我们可以做成三角柄。但是小钻头我们一般不建议做成三角柄,因为小钻头钻孔时所需的扭矩小,钻头与工件的接触面较少,产生的摩擦力就比较小,所以只要求用钥匙锁紧就可以满足钻孔了。

二、较厚钢板钻孔时钻头掉落

对于比较厚的钢板用麻花钻进行大孔钻孔时,我们一般会使用两种大小不同的钻头进行两次孔加工,首先我们可以用小麻花钻进行小孔加工,然后再用大麻花钻进行扩孔,但是要保证其两处的孔的同轴性能较好,否则零件就会被损坏。用麻花钻进行扩孔时,由于钻头横刃不参加切削,轴向力小,进给省力,但因钻头外缘处前角较大,容易把钻头从钻夹套中拉下来,所以应该把麻花钻外缘处的前角修磨小一点,并且在钻孔的时候要适当控制进给量。

三、钻孔时产生振动或不圆

在钻孔操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钻头振动,使得我们的孔径增大或使钻头弯曲折断。在长期的钻孔操作中,我发现钻孔时产生振动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方面:钻头后角太大,钻头左、右切削刃不对称,摆差大,主轴轴承松动,工件夹紧不牢,工件表面不平整,有气孔砂眼,工件内部有制品、交叉孔等。对于以上问题,我们总结出的改正措施有:减小钻头后角,刃磨时保证钻头左、右切削刃对称,摆差在允许范围内,调整或更换轴承,改进夹具与定位装置,更换合格毛坯,改变工序顺序或改变工件结构。

四、对于不同孔的样式进行不同的加工

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对于斜孔,我们应该先铣平面钻孔或用中心钻钻出锥坑后再进行钻孔,另外还可以考虑将钻孔的斜面置于水平位置进行装夹,用钻头钻出一个浅坑,将工件倾斜一个装夹,再把浅坑钻深一些,使之形成一个过渡孔,最后将工件置于正常位置装夹,进行正常的钻孔。对于精密孔进行钻孔,先磨出两个顶角,按照专业的角度规格进行钻孔过程;如果是在硬度较高的材料上进行钻孔,先在钻头的外刃上磨出单边分屑槽,采用较大的封角和加大月牙槽圆弧半径,增加了外缘刀尖角,增加了散热的能力。剪短横刃,减少了轴向力。

每一个工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问题,钳工操作中对于特殊孔的加工方法的探讨是一个长久的问题,需要我们长期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更好的加工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零件特殊孔的加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江辉.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模式研发[D].西华大学,2014.

[2]徐景槐.钳工锯割与锉削操作技能训练的技巧[J].学园,2013(24):179-180.

上一篇:以生为本,生态课堂 下一篇:基于“理实一体化”理念的中职电子电工实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