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普通的劳动者

时间:2022-08-29 01:45:51

做不普通的劳动者

要么努力证明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特殊劳动者,要么沦为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一员。投入的工作态度,技能上的创新和精湛正是职业竞争力之所在。

刚读完赵力先生写的《图文中国昆虫记》,很不错,跟法布尔的《昆虫记》有得一拼。我特别想说的倒不是这本书写得怎么好,而是赵先生能把儿时以来延续的爱好整成了杰出的专业工作,在昆虫学领域独有建树,比之企业家、运动员、小说家的成就完全不逊色。其实我们当中可以出更多的历史学家、植物学家、某种疾病的观测研究专家、小语种专家或者再多几位研究昆虫、熊猫、土壤、行星的专家,就像赵力先生那样把个人兴趣发展成为赖以立身又十分享受的专业。因为我忽然想到,既然现在有那么多的昆虫因为城市生态的改变而迁来城市,它们要么成为更多人的宠物,要么滋扰更多人的生活,那么昆虫爱好者大可以变成养虫专家或治虫专家,那还是独特的创业方向呢。总之我们应该可以从个人爱好中找到更多出路。

这就是我要说的特殊劳动者。如果你的工作是基于强烈的calling(召唤),意味着做这件事你觉得非常有意义,而且这意义是具体而真切的,你甚至觉得你的生命乃是为这意义而存在,因此你对做这一工作具有异乎寻常的热情与追求,能给予常人不予的投入,承担常人不但的责任,并且享受这样的忙碌与需要,把这种状态视为成就。在这种召唤之外,你积累了相当的知识与技能,而且你比别人肯钻研,更关注他人的好做法,主动积极地学习别人的经验,由此创造出自己的独特技能。召唤决定了你有高度敬业的态度,并表现为工作中的乐趣,很明显与这样的人在一起工作,别人会受到正面的激励,同时也带动其他人向上,克服工作中的负面情绪。你不但可以使工作有效果,而且还会有不同寻常的结果产生。在各行各业都可以发现这样的人,这些人以工作为荣、以工作为乐,同事,老板也以跟他们合作为荣为乐。

普通劳动者则是需要一个工作,他们选择这份工作,大半是因为社会上流行这种工作;或者这种工作的机会更多;或者这种工作不仅轻省而且薪酬更好;或者父母希望他们做这样的工作;或者正好有朋友在这行当中帮忙,但唯独个人的动因他们不清楚。因此,在这份工作里他们内在的自主成为旁观者、陪衬或者配角;因这份工作他们固然累积了一些知识与经验,但新知的获取往往出于被动的安排,如果要他们在更多的现金待遇与一个培训机会之间作选择,他们更可能选择前者。所有这些决定了他们例行公事的工作态度、马马虎虎的自我要求、一分工钱一分劳动的职业标准。

我们中间大部分人抱普通劳动者的态度,但在我们的社会中普通劳动者太多了,供过于求,特殊劳动者则供不应求。对普通劳动者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批评,但这也决定了他们只能是普通的劳动者。2006年有一百多万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因为他们学习、找工作的做法以及大部分以往毕业生在工作中给雇主留下的印象恰恰就是这种普通劳动者的态度。所以他们就变成了多余的劳动者,至少是没有特殊竞争力的劳动者。更何况他们与一般的从基础工作做起的工人比较,很多一些可供空谈的知识,这些知识还大半远不是他们所热爱,工作技能方面则几乎空白,所以至少从短期来看,很多时候他们连普通的劳动者都不如。

长远来看,不同方面的知识准备有助于劳动者拓宽与加深技能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生也不是一无所用。但是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说,眼前就要看到你因技能而形成的工作效果,因此大学生要能达到普通劳动者的标准,一定要尽量给自己留出必要的时间进行技能课程与项目的训练,或者参与更多的实习技能训练。而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应尽量减少那些似是而非的知识课,多少增加一些实用技能课,或者为同学增加技能训练提供必要的时间条件。

今天只有实用技能领域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而且技能上的创新与精湛才是职业竞争力之所在。在同等职业技能面前,职业态度更决定了在职业中获得更多机会与资源的可能。在这样一个技能型社会面前(不再是改革开放初期,是个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时候了),谁也不能超越自己作为普通劳动者的地位,除非你能充分证明自己是一个特殊劳动者。

上一篇:劫匪的品位 下一篇:城市的集体“禁摩令” 摩托死于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