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时间:2022-08-29 01:34:59

中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 要: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科技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同时也是普通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一直以来,很多中职学生在这门课学习的过程中都相当的困惑,觉得难以理解和掌握,从而对VB程序设计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和畏惧心理。教师也认为这是一门十分难以教授的课程。在中职教改新形势的推动下,中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

关键词:中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2.1-4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VB程序设计课程以课本为中心,采取从概念的教授到概念的理解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教师关注的自己讲授了哪些知识,而不是学生学到了哪些,这样导致教学和实际应用相脱离,不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造成学生学不透、学不深、学不懂,不会主动运用学会的概念解决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其次,由于单一的突出和强调授课教师的引导作用,而将学生的能动性予以了压抑和忽视,单一的强调专业知识的灌输,而将学生的创造性予以了忽视。中职VB程序设计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灵活性强等特点,对实践的环节也有相对高的要求,这给VB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将程序设计中难懂枯燥的问题顺利解决,另辟蹊径寻求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方法,是广大中职计算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1 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VB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多、实践性强、知识面较广。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注重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让学生把VB程序设计这门课学好,首先要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在进行教案的设计时,首次上课极为重要,首先向学生介绍VB6.0语言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功能,再通过一些示例来进一步说明VB6.0在编程方面的主要应用,通过示例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学习VB程序设计的用途和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派上很大的用场。例如:当笔者第一次上VB程序设计课程时给学生举了个实例:是大型超市商场的购物计价系统。这个一个实例通过VB编程的应用,编辑出一款相对简单的程序,当货物的价格被输入input 之后就会被自动的叠加起来,这样就大大的减轻了销售人员的工作量。通过这让学生明白能用用VB来设计出应用性非常强的程序。

1.2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教学的设计中,创设对学习者有利的情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使知识的学习能在和实践情况一致或者类似的情境中进行。

为了使学生能快速的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在设计教案时,笔者特意穿插了许多场景以及编程的实例,例如,在教授“滚动条”控件这一知识点时,首先讲一下“滚动条”创建的方法、常用事件、常用属性以及用途之后,然后弄个综合的例子来更进一步说明“滚动条”在编程中的是如何应用的。在对VB的窗口界面进行介绍时,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讲解复杂的程序问题,将ScaleHeight与Height的区别巧妙的比喻为房子的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图形函数的具体坐标都是与Scale Top相对的。在具体例子的程序讲解中融入语法,这样虽然知识点较多,却不令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快乐学习”的课堂状态,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上课是舒服的享受,上机是一种快乐,力争让学生在每堂课中都有大的收获和进步,此外,在课间的休息时间可以私下询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尽量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

2 采用教学互动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总是采取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底下听的方式,学生极易产生疲劳,也十分容易养成遇到难点就等着老师讲的依赖习惯。而互动教学模式的采用,可以通过某个具体任务的完成,例如在讲授Com-mand Button的控件对象时,设计这样的一个例子“在窗体上增加两个按钮,以实现窗口的最小化和最大化。(具体要求是:将最小化按钮设置为缺省取消按钮,将最大化按钮设置为缺省命令按钮)”,首先由教师示范一遍,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造成学生思想上的紧迫感,在教师进行讲解时,就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组织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难题的解决。

这种教学方式,将教师绝对的主讲地位予以打破了,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也不再是“填鸭式”的灌输,学生也更能体会到探索相关问题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从采纳了互动的教学模式之后, VB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 注重实验环节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VB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实践的效果肯定比单纯的听课、看老师演示更好。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传授、演示之后,关键的一环就是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应用的方法。在实验的阶段,教师可以给每个同学分配具体的目标任务,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使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领悟和感受。这此期间,学生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统一讲解示范,予以解决,对个别问题可单独予以辅导解决。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采取完成作业的任务模式,在整个的实验环节过程中,要求学生围绕某些具体作业的完成来进行,例如,在学习循环控制语句 For……Next的过程之中,布置一个实例任务。写一个求1到1000之间所有整数和的程序。程序代码是:Dim Sum as Integer;Dim K as Integer;Sum=0;For K=1 to 100 Step 1;Sum=Sum+K;Next K;Print“Sum=”;在这基础之上对原题进行改变,让学生独自重新完成。(1)求1到1000间所有奇数的和;(2)求1到1000间所有偶数的和。这两道题与原来的题目差距不是很大,只需要变换一下循环控制的变量 K 的初值或者步长(Step)就可。第一小题只要把K的初始值设置为1,步长变成2;第二小题只要把K的初始值改为2,步长也变为2。把作业的具体内容和课堂的知识有机的融合起来,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要掌握本节的知识点,又要掌握该控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将知识点的学习与应用巧妙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刻的领悟到VB程序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学习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需要,想出实际中所希望实现的目标和功能,指引学生自主动手解决,这样,训练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4 建立“面向过程,注重实效”的考核机制

考核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VB课程的考核方式方面,应当构建面向过程关注实效和创造力培养的机制。(1)采取面向过程的考核方法。按照平时的练习和作业完成的情况,以及分配任务完成的情况,程序设计的优劣和期末考试等按一定的比例打分。(2)加大实践操作在考核中所占的分量,把平时上机的实践操作情况纳入考核的范围。(3)利用综合的实验予以考核,积极鼓励学生编写有创意的新程序。

5 结语

只要把学生放在中心的位置,以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方向,牢牢抓住VB程序设计课程的本质特点,注重实践的环节,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断的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VB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不断的提升。此外,还要认真设计VB课堂的每个具体的环节,充分的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情感需求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此外,中职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逐渐深化的需要长期进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创新,不断地开拓,为VB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参考性意见。

参考文献:

[1]宋照文.中职VB教学与分析[J].电子制作,2013(03).

[2]石红.多管齐下,让中职VB课不再枯燥[J].中等职业教育,2011(01).

[3]张经学.在VB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上一篇:浅议对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方法... 下一篇:高校Linux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