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元素与当代茶楼设计融合性研究

时间:2022-08-28 11:21:27

中式元素与当代茶楼设计融合性研究

绪论

我国是茶馆的发源地,历史久远,发源于唐,兴盛于宋代,随着近三十年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日益丰富,茶楼又开始在全国各地兴起,其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不仅仅是喝茶的地方,更多是人际的交往、茶文化的交流,虽然名称各异,但功能大致相同。茶馆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中国茶文化有重要贡献。

茶楼的室内空间设计是一个极为专业的问题,其内部设计、摆设等直接影响到茶楼的经营,茶客品茶的感受,茶文化发源于中国,自然茶楼的设计也应体现中式意境,当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大多舍弃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精髓,即便少数中式设计,也仅仅是浮于形式,并没有挖掘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因此,以茶楼设计为载体,研究中式风格与茶楼室内空间设计融合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分析

1.传统建筑装饰题材与内容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题材和内容丰富,有具象又有抽象的图案形式。在官方建筑中友祥瑞、佛道等为主要装饰题材。民间建筑装饰的题材范围更大,多以喜庆吉祥、花草、故事、戏文、风俗等重要装饰题材。在保留至今的历代传统建筑装饰作品中,不但显示出中国民间艺匠的精湛技艺,而且还反映了民族风格、文化素养、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1)人物故事类

中国传统建筑木雕及彩绘中人物故事纹题材很丰富,不拘于某种形式。人物故事题材的装饰,顾名思义,其传递的信息往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故事性的叙事因素,人们通过它寄托某种情感,从而达到教化人心的目的。以人物为主的题材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人物、民间风俗等,其内容可分为:古代名著和民间传说的人物故事;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反映生活场景;吉祥人物如福禄寿三星、门神财神。

(2)图腾瑞兽类

在中国宫廷建筑的屋脊上,都会装饰一些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这些神兽在屋脊上的排列有着严格的等级顺序,数量的使用则是根据建筑的等级安放,10个是最高级,但仅限于故宫太和殿,这在中国古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分3、5、7、9个。传统建筑装饰常用的动物纹样有龙凤狮象鹿鹤、羊、鱼麒麟喜鹊、蝙蝠松鼠、蝴蝶等等。这些祥禽瑞兽有的是人们信奉的图腾而被顶礼膜拜。

(3)植物类

植物题材的装饰纹样是民居装饰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食之养身、观之悦目的植物最为人们所爱。民居装饰中植物题材居多的原因之一是古人借此托物言志,因此植物纹样所组成的图案广应用于传统建筑装饰中,常见的植物题材有梅、兰、竹、菊,卷草等。历代虽都用到植物类装饰纹样,但是每个朝代植物纹样的风格都是不同的,如唐代轻松、活泼,宋代精致、玲珑,明清华丽、优美。

(4)传统纹样类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它和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大量的留存于器物、陈设、建筑装饰中。不但是最为普及、通俗易懂的审美对象,而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需要和人们的观念意识。

中国古代的装饰纹样类型丰富、形式多样,不论是生活中存在的原型实物或是虚幻世界中的人物、动物形象,经过古代能工巧匠艺术加工都被发展为纹样的题材。传统纹样图案简洁大方,构图清晰,常见的装饰纹样有丁字锦、万字锦、步步锦、几何纹、回纹、卷草纹、冰裂纹、云纹、水纹以及龙纹、鱼纹等动物纹样。其中一些纹样造型形式直接从现实中提取,让人看到之后容易产生与实物的联想,这类图案可归纳为具象纹样;还有一些图案造型复杂多变,而且在生活中较难找到可以类比的原型,需要去仔细研究和理解才能明白表达的意思,所以这类图案,可称为抽象纹样。

2.表现形式

(1)木雕、砖雕

木雕是根据物体部件的结构筑结构部位,如窗户四周,天井栏杆、凉拖、斗拱等位置,表现题材众多,大多通过木和功能,采用圆雕、平圆雕、透雕、镂空雕、高浅浮雕等雕刻手法表现进行美化装饰的。木雕一般使用在建雕反映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我国传统建筑砖雕艺术是由东周时期的瓦当发展而来,在清代达到巅峰,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砖雕指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典故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砖雕通常作为建筑构件用于大门、照壁、墙面的装饰。雕刻的手法主要有平雕、浮雕、立体雕刻,砖雕艺术具有历久弥新,画面精美,立体感强的特点,因此在现代仿古建筑中也经常使用。

(2)彩绘

彩绘,在中国自古有之,被称为丹青。主要以古建为载体,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在中国古代建筑上,如:雀替、斗拱、墙壁、天花、梁和枋、柱头、窗棂、门扇、瓜筒、角梁、椽子、栏杆等建筑木构件往往运用到彩绘。

中国古代建筑上的彩绘主要绘于梁和枋、柱头、窗棂、门扇、雀替、斗拱、墙壁、天花、瓜筒、角梁、椽子、栏杆等建筑木构件上,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有花卉、飞禽、走兽、仕女、历史人物等。

(3)家具

中式传统家具给人典雅、实用的印象,并具有中华民族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一般以明代和清代的家具居多。明代家具多淳朴、简练,而清代家具更讲究精雕细刻,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融入到雕梁画栋中,彰显出雍容华贵的祥和景象。

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与当代茶楼室内设计的融合

1.直接选用传统装饰元素

中国传统装饰语汇极其丰富,特别以吉祥图像符号为中华文化为典型,是最有代表性的“典籍”。如:龙、凤、朱雀、玄武等图案,回纹、水纹、意纹、太极八卦、中国结等纹样,在现代设计

中通过运用新材料、简化图案、提取元素的手法,将其重新演绎。如传统建筑的窗格采用木制材料,虽然精美但是不能经久耐用,当代茶楼设计则直接采用其窗格的纹样,但使用现代材料制作,质朴的木材被金属和宝石代替,焕发出新的光彩,不失传统韵味的同时体现了现代特征。

传统装饰艺术从装饰内容到装饰技巧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当代茶楼空间的设计可以直接运用,但是根据不同的空间特点、类别需要有选择的运用,不可以随意照搬传统装饰元素,更多的是对其部分装饰图案、造型的抽象、变形,装饰技艺上的采用,以及装饰内涵、装饰风格等进行采纳。直接使用传统装饰元素要避免一味的堆砌装饰元素,避免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装饰元素生搬硬套;还要考虑装饰对象与装饰题材在文化寓意,造型装饰、色彩装饰是否能与主题契合。

2.提取和重构传统装饰元素

在造型、图案、色彩上对传统装饰元素进行概括,运用各种传统装饰元素、传统造型、文化内涵和艺术设计法则在茶楼室内设计中,提炼、组合传统图形元素,融入现代的审美理念进行新的演绎,最终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的空间设计作品。在设计时,先抽象与变形选取的传统装饰图案使之具有现代形式感,再按照现代设计中的构成形式法则对其进行组合。设计师可以从传统装饰图案中,挑选出可以被现代设计所吸取的图案元素,将其分解成单元元素,再将其重构。这个过程并非简单机械的拼接与罗列,而是在把握对象特征、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分解-重构”。因此演绎传统装饰图案时,要充分考虑和分析原图案的形式特点、组合方式,保证提取的元素具有独立性和代表性,合理从传统装饰元素中提炼出最符合现代审美倾向的图形,从而在设计里体现出传统的味道。

探索广义的传承传统建筑内涵

作为一个设计人,当我们在谈论继承传统的时候,到底该谈论些什么,难道不发展新的东西,只讲我们的老传统吗。或许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能让人轻松一些。那就是将传统一词的概念理解得更广泛一些,这样传统的继承就变成了一个多层面的问题。

继承传统可以是继承形式上的,中国近代时期的建筑运用大屋顶、斗拱、柱廊在就属于这一类,然而因为这些建筑元素的出现是与当时的环境、人文、技术条件密切相关的,如今时代在发展,建筑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仍旧生搬硬套这些东西,未免太过牵强。当然,这些传统形式符号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苏州园林博物馆、北京国家图书馆等,这些建筑能获得很高的赞誉,许多综合的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也可以继承传统古建筑在平面布局,构图形式。如园林造景所运用的隐喻、象征手法等就可以运用到现代茶楼空间的造景中。

继而,还有精神的领悟,即更深层面的继承。比如现代一些文化空间体现一个“禅意”,虽然空间的内容形式简单,却包含了很深的传统文化内涵,因此设计师想要更多的自由创造空间,需要对传统有深刻的精神领悟,了解其内在本身,而不在于其外表。

在当代设计界,一些日本的大师级设计师提到他们的作品创作在传统的东西中汲取灵感,如:丹下健三,黑川纪章、矶崎新等都在论文中论述过传统和创新。他们将传统和创新看的同等重要,传统在作品中以一种潜在、内隐的方式表现出来。他们很少强调形式上的继承,而注重精神内涵的传承。黑川纪章曾在论著中说“今天的东京是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建造起来的,因此从外观上很难说东京继承了日本的传统。然而,日本的传统以东京人的生活方式、东京人对自然的强烈感情、东京人的秩序感仍深深地隐含在东京。

做了这些分析和比较,我个人认为“传统”存在于个人的心中,卸掉形式的枷锁,把传统看的轻松些,它是一个人内心潜在的对审美,对文化的感悟和思考,是自然形成、存在于人思想精神意识层面的。传统的形成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历经了时间的考验、世代的传承发扬,足见其极强的适应性,同时它又极具个性魅力,因地因时因人不同发展得丰富多彩。这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形成,刻意模仿或追求都会使创新离不开形式上禁锢,也会使传统失去原来的味道。

事物存在或不存在都有它的理由,并非要走极端,对待传统的态度不一定是要完全秉持或者完全舍弃。适应发展趋势的传统会继续传承下去,而无法适应时代潮流一起的传统注定成为历史。艺术的最终鉴定者应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者只需理解传统文化,领悟和认真感受思考传统即可。传统与创造的最完美结合应是让设计的艺术载体适应时代和人类的真实需要。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上一篇:论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 下一篇:探讨现代图形设计的重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