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勺脸谱造型因子提取

时间:2022-10-16 07:47:53

主要研究了马勺脸谱造型因子的提取方法及造型推演过程。首先在研究史料及实物资料的基础上从谱式、纹饰、色彩以及线条四方面进行整体比较分析;其次,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谱式、色彩及纹样等元素。

引言

中国现代的马勺脸谱文化起源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李继友先生将传统的社火脸谱绘制在木马勺上,使得社火马勺脸谱逐渐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品。社火马勺脸谱最初是祭祀活动中先民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和敬仰的一种体现,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富有美学价值的民间手工艺。陕西社火马勺脸谱采用鲜艳的颜色,通过线条、图案的间隔和穿插,色彩巧妙的组合和分布,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有统一,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使得人物特征明确,加上图案具有原始图腾的风格,具有强烈的象征性,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完美的艺术效果。马勺脸谱色彩大胆绚丽、造型厚重古朴、风格多变不一、左右高度对称,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和极高的研究价值。论文以马勺脸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量实物及图片资料的深入分析,从马勺脸谱实物及图片入手,分析马勺脸谱造型元素,归纳与总结造型元素特点,用因子分析法提取马勺脸谱造型中的谱式、色彩、纹样等,探索中国优秀的传统造物审美思想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方式。

马勺脸谱造型因子提取

1.谱式因子提取

马勺社火脸谱的谱式概念是民间手工艺人经过无数代人的摸索和经验提出的。艺人在绘制大量的脸谱时为了便于记忆,按一定规律总结出不同的谱式,以便于社火脸谱的绘制。这是一种类型化、程式化的绘画方法。社火脸谱中谱式依据塑造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等的不同可以将脸型分为对称型、破型、旋型、固定型、立体型五大类。对称型多表现忠正、庄严、尊贵的任务;破型多表现刚强、勇猛、不稳重且身份相对不高的人;旋型多表现凶恶、残暴且身份不高的人;固定型用来表现一些特定的角色,如包公、关羽、赵公明、杨任等。在马勺脸谱中,一般多采用的是对称型谱式。这也形成了马勺脸谱左右高度对称的艺术特色。

2.色彩因子提取

色彩是社火马勺脸谱最重要的视觉元素,它不仅能够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是用来表现所塑造角色身份、性格的重要工具。色彩处理上,民间多以大红、大黑、大绿、大黄为基调,间以粉红、青紫等色,或以黑、白二色为各鲜艳色彩的间隔介色。黑白二色强有力的调和作用使原色彩艳丽却不浮躁,在对比中更厚实沉着。马勺脸谱色彩属于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体系,因此具有中国民间美术色彩体系的特点。“民间美术色彩不只是具有欣赏功能的物质存在,更是创作者与受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体现了民众心理的深层需求,代表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识存在,是民族心理感情和文化思想的综合载体。”象征性是中国民间色彩体系的鲜明特征,其内部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伦理内容。在社火马勺脸谱中亦是如此:红色多表现忠正的形象,粉红色多表现老年的文臣武将,黑色多表现刚直的形象,绿色多表现侠义豪爽的形象,黄色多表现身份尊贵或性格刚烈、暴躁的形象,青色多表现勇敢凶猛的形象,蓝色多表现草莽豪杰的形象,白色多表现奸诈的形象,金、银色多表现神仙、妖怪类形象。民间艺人将此编成口诀:“红为忠勇白为奸,黑为刚直青勇敢;黄色猛烈草莽蓝,绿是侠野粉老年;金银二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 赤、黑、黄、青是马勺脸谱中最主要的几种色彩。红花脸是马勺脸谱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进一步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和因子分析法对红花脸马勺脸谱中的主要色彩,进行更深入地提取,取得最具特点的色彩,最后归纳出这几种代表色:红、黑、蓝、绿、黄、白。

3.纹样因子提取

纹样是马勺脸谱除了色彩之外另一最具特色的要素。陕西社火马勺脸谱的纹样稚拙,造型夸张豪放。繁杂的纹样也是马勺脸谱粗中有细的体现,以细腻、柔和之美中和过度的粗犷、雄壮。马勺脸谱的纹饰、图案使得角色具有更好的辨识度,也使其色彩纹饰更为丰富,更具艺术观赏价值。纹样作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时代的象征性,因为各个时期的纹样各自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所以不可避免的被烙上时代文化的印记。而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是我国传统纹样的一个明显特征。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实践与摸索中形成了一定的公众审美标准,并为所见的事物赋予了独特的内涵与象征意义。这使得事物不仅仅停留在表层的外在形象,还上升到了情感化的境界。马勺脸谱中所运用的一些纹样正是符合群众共同的民族文化情感的。宝珠纹、佛手纹、太极图、火苗纹、旋纹、金钱纹等都是较常用的纹样。

结论

从陕西马勺脸谱入手,提取马勺脸谱的造型因子,运用图案学、构成学的知识,并考量传统文化中色彩、纹样的感情化象征,重现民间传统文化与民族情感的光辉。探索当代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提取和延伸。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曹廷蕾(1994-),女,山西省大同市,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上一篇:竹编织品现代样式造型研究 下一篇:两种不同带教模式在眼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