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资源配置论文

时间:2022-08-28 10:45:10

黄河水资源配置论文

1黄河流域水价的历史演变

水价是微观上配置水资源的重要手段。水价的变化过程,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及国民经济政策密切相关。随着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水价也经历了从福利定价到商品定价的过程。综观黄河流域水价的变化过程,总体上可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1公益供水阶段

1980年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水利工程供水一直执行福利性政策,实行无偿供水。水管单位的运行费完全依靠国家拨款维持。在高扬程灌溉地区,只象征性地收取一些电费,其余由国家补贴。该阶段,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国家只管水利工程的投资建设,管理单位仅对工程进行简单维修和管理,对水资源在宏观和微观上基本上没有调配功能。从而造成水利工程维修管理、设备更新费用严重不足,许多单位连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

1.2低水价供水阶段

鉴于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运行不良,举步维艰的局面,1980年国务院提出“所有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凡有条件的要逐步实行企业管理,按制度收取水费,做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根据这一精神,各地拟定了水费标准。黄河流域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差异较大,水价标准并不统一。黄河上游水源充足,地势平缓,灌溉用水自流方便,水费标准较低。如内蒙古河套灌区为0.00114元/m3。黄河下游,引黄渠首水费也开始起步,但标准很低。此阶段尽管各地制定的水价标准极低,仅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但供水管理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水利供水从无偿到有偿,走上了按量计费的起步阶段。

1.3成本水价低级阶段

1985年7月22日,国务院以国发【1985】94号文批准并颁布了《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办法规定“水费标准应在核算供水成本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和当地水资源状况,对各类用水分别核定。”按照这一规定,各地分别对自己的水利工程供水成本进行了测算,并制定了本地区的水价标准。但由于原有标准太低,按当时物价水平测算太高,二者相差较多,用户一时难以接受。所以各地核定的水价相对较低,离实际成本差距很大。如内蒙古农业用水自流为0.009~0.018元/m3,提灌0.002~0.005元/m3,工业用水0.003~0.004元/m3,城镇供水0.05元/m3(斗渠口);河南省农业用水自流为0.008~0.018元/m3,工业用水0.04~0.045元/m3,城镇供水0.015~0.02元/m3(总干渠口);引黄渠首农业自流为0.003~0.001元/m3,工业0.002~0.004元/m3。

1.4成本水价阶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1994年水利部提出水利进入市场经济的“五大体系”建设。同年财政部以【94】财农字397号文“关于颁发《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制度》(暂行)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暂行)的通知”。1995年水利部以水财【1995】226号文颁发了《水利工程供水成本费用核算管理规定》。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各地在进行成本核算基础上,以供水成本为目标,根据物价指数变化不断调整水价,对新建水利工程按产业政策要求,按工程类型和用水性质实行新水新价,这些措施推动了水利工程管理逐步向良性轨道上运行,水价管理体系正逐步形成,各地水价标准都有较大幅度提高。据统计,现行标准较1985年平均提高180%,最高达300%。

2现行水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供水价格偏低

目前,尽管黄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均按照新的供水成本核算办法进行了核算,水资源的价格比成本低水价阶段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甚至有些省区的水价调整幅度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了连续上调,但与水利工程的供水成本仍有较大差距。如2000年黄河下游引黄渠首1~11月份,农业供水价格,河南4~6月份0.00675元/m3,其它月份0.00507元/m3;山东4~6月份0.00649元/m3,其他月份0.00487元/m3;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4~6月份0.0045元/m3,其他月份0.0025元/m3。从12月份开始执行国家计委调整的新水价,标准为农业用水0.01元/m3,工业用水0.039元/m3。引黄渠首供水价调整幅度较大,但农业水价仅为成本的30%,工业供水价格只占其成本的1/2偏上。

供水价格长期偏低,水价严重背离其真实价值,造成了工程管理单位亏损严重,供水工程维修困难,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效益低下,导致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不利于工程及管理单位的良性循环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水价偏低,用水缺乏有效的经济制约手段,用水户节水意识不强,加剧了水资源利用的无序竞争,造成了有限水资源极大浪费。如目前的引黄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0.5左右,高的也不过0.55,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仅为50%上下。这种现象使得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不利于黄河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2.2现行供水价格没有充分反映水资源的价值内涵

供水成本是水价核算的基础。现状条件下,供水成本费用是根据水利部《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管理规定》,按“供水生产”、“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四个科目进行成本费用核算的。在此基础上,供水价格按照供水成本,对各类用水分别核定。农业水价中,粮食作物按成本核定,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等可适当高于供水成本和费用;工业用水按供水成本和费用加4%~6%的利润及税金确定,城镇生活用水可略低于工业用水。

目前,就我国水资源价格体系而言,主要包括水资源费和水费两种。第一项是使用者获得的水使用权,第二项是商品水的终极价格。水价作为一种反映水商品的价格,它应该包括水资源费、水资源加工成本费用和合理收益以及水资源使用的消极外部性补偿。因而按照这一水价结构,即使现行水费完全按各类水价标准执行也仅体现了水价中的水资源加工成本费用和合理收益部分,而水资源费和水资源使用的消极外部补偿则没有被体现出来。这表明,水价改革仍然有较长的路要走。

2.3缺乏科学有效的水价形成机制

水价机制涉及水价的核定、执行,水费征收和管理等环节。由于目前我国的水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家、地方政府、工程管理单位和用水户之间的责、权、利并不完全清晰,尤其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之间。受此影响,尽管各省、市及独立核算的供水管理单位都制定了水费计收标准,但真正到位的不多。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物价指数的变化,水价的增长远低于供水成本增长幅度,而在具体核定水价时,还要考虑用水户(主要是农业用水)承受能力,征收的可能性等多种因素,造成了新的价格、价值背离现象,这就是水价调整缺乏科学的联动机制的具体表现。

目前,黄河流域的水费征收工作与水利基础产业地位不适应,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现行的水价标准尽管已将供水水价与供水对象的利益联系到了一起,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水费计收方式,且受黄河流域水资源分布及地域性差别影响,各省区的水费计收方式并不统一,如有的地方按方收费,有的按亩收费;收费制度和办法不完善,不仅造成水费征收困难,而且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费管理上,出现了多头管理,如有水利部门,财政部门、计划部门等;加之收费机构不完善,缺乏检查与监督措施等。导致水费管理处于低水平、低效率状态,不利于水利工程和水管单位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

3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3.1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价核算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商品的价格反映其价值的变化规律和要求。水资源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的变化也应反映市场规律的变化要求。针对目前水价偏低,水资源经济内涵反映不充分的实际情况,根据目前我国水市场的发育状况,在完善现有水价核算办法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完全反映水资源经济内涵的水价核算体系。黄河流域涉及地域较广,水资源在时空上和地域上的分布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和特点,沿黄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程度不同以及不同行业对水资源保证率要求的差异性,增加了黄河水资源水价核算的复杂性。根据黄河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水市场对水资源的配置要求,黄河流域水价应以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核算作为主要内容,结合水资源的用户性质将水资源进行分类,提出各类用水的水价核算方法;同时依据水资源的紧缺程度,丰枯变化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水价核算办法和标准。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水源费。即使用者从资源所有者中获得使用权的成本。水资源作为一种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和战略物资,其所有权属国家所有。尽管水资源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是相同的,但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责权关系在水资源上尚不十分明晰,如果不征收水资源费,则导致流域上、下游,资源贫、富不同地区水资源使用上的不公平,不利于理顺资源使用、管理等诸多环节中的利益关系。

(2)水资源的加工成本费用和合理收益。成本费用应包括基建投资、管理费、运行维护费和税金。合理收益是投资利润,可根据工程类型,目标及发展阶段提出利润率的大小。管理费除供水工程的日常管理费用外,还应当包括水资源的管理费用,主要有水资源勘察、调查评价、规划、管理等内容。

(3)根据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和稀缺程度,确定其丰枯价格,体现市场调节功能。

(4)水资源使用的消极外部性补偿。主要指水资源过渡开发使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业废水的过量排放造成的水环境失衡和下游水体利用功能丧失等补偿费用。

3.2建立水价的补偿调节机制

水资源属竞争性消耗品,上游区域耗用多,则可供下游消耗的水资源量就相对减少,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就变得更加突出。黄河下游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持续发生的断流现象,实质上就是流域各用水区对水资源需求增加,水价调整不到位,水市场调配功能脆弱,从而导致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1998年之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在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的情况下,确保了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流,取得水资源管理的新突破。但这种管理和调度主要是行政手段的作用,缺乏市场规律的调节,黄河上的主要水利工程和水调部门为此都付出了巨大代价。如2000年为确保黄河下游不断流,山东局在调水期间发生的调水费用就高达1100万元。今年,小浪底水库为缓解下游旱情及确保下游不断流,于6月底就停止了发电。所有这些费用支出均没有在现行水价中予以体现。因而,为提高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应在确定黄河流域各省区水权的条件下,摸清黄河水资源的家底,提出沿黄各省区河道生态用水,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等用水控制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水资源的核算方法,逐步建立起水权转让,资源流动(包括质和量两方面)的水价补偿调节机制,促进黄河水资源的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

3.3完善水费征收管理政策

水费的征收和管理是水价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工程管理单位和水利工程步入良性循环和运行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水费征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出台适应市场体制要求的水费征收和管理办法,设置专门的收费机构,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工作作风优良的专业收费队伍,同时加强对水费征收和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水费及时足额上缴,资金支出明确规范。

上一篇:抗洪抢险研究管理论文 下一篇:水利事业会计控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