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耳鼻咽喉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28 06:53:55

循证护理在耳鼻咽喉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耳鼻咽喉科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耳鼻咽喉科围手术期治疗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耳鼻咽喉科常规护理方法治疗,其具体操作流程按照标准护理程序进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心理情绪好转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疾病知识普及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耳鼻咽喉科; 围手术期; 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081-03

循证护理作为护理界应用较广泛以及前言的护理模式,主要是强调以患者为主体的要求,从而来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选择机会越来越多。医院要想从根本上得到患者的信赖以及配合,就必须要重视护理的水平,尽最大可能的满足大众对治疗以及护理的要求。而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的解决患者护理满意度问题,此护理模式要求审慎地运用各种研究资料以及原理对患者群体和个体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并且能够保证每一项护理干预的实际应用都能够具备强大的科学理论依据[1]。随着近年来耳鼻咽喉科发病率越来越高,笔者对耳鼻喉科围手术期中常规护理方法与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耳鼻咽喉科围手术期治疗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5~65岁,平均(48.6±9.6)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5~65岁,平均(48.6±9.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都需进行详细全面的检查,其中对照组应用耳鼻咽喉科常规护理干预治疗方法,观察组需采用循证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治疗方法,且具体的护理操作流程需按照相关的标准护理程度步骤实施[2]。

1.2.1 总结和提出循证问题 对耳鼻咽喉科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可得出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护理问题有以下几点。(1)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由于患者和家属在进行病症治疗的过程中,难免会由于情绪的焦躁和不安等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以及服务质量提出质疑,而且患者家属与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缺乏最有效的沟通,从而导致质疑矛盾升级。最终导致患者在接受检查以及治疗费用上会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对护理工作的实施会产生一定的阻碍。(2)出血。针对顽固性鼻出血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出血现象比较严重,如果患者鼻出血的部位比较隐蔽,护理工作者盲目应用前后鼻腔堵塞方法,极易导致止血效果不明显,从而导致医患关系矛盾更加激烈,也使患者的疼痛感增加[3]。(3)心理情绪极不稳定。由于耳鼻咽喉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暴躁以及恐惧不安的情绪,从而使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护理舒适度都遭到消弱,对护理工作的展开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患者心理情绪不稳定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并且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也不能实现。

1.2.2 循证护理支持 针对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搜集和查阅相关资料,并且要适时更新健康宣传教育手册以及相关的护理计划,最后提出可行性的循证护理干预对策。相关的工作人员需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为耳鼻咽喉科围手术期循证护理的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1.2.3 循证应用护理干预 针对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护理问题,科学合理参考相关的循证护理文献资料,从而提出护理干预的方法。(1)健康教育。耳鼻咽喉科的护理工作人员需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时间内向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的工作以及医院环境进行仔细耐心的介绍,加强患者与护理工作者之间的沟通,尽最大可能帮助患者对医院以及自身病症的了解。护理工作者需对患者面临的疑难问题进行主动询问,降低患者与医护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2)疼痛护理。疼痛是导致耳鼻咽喉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产生较大波动情绪的主要因素,因此,护理工作者就需要尽最大可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从而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治疗的依赖感和配合度。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可应用音乐疗法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来增强循证护理效果。(3)心理治疗方法。患者对医生的临床治疗方法产生怀疑是一种不可磨灭的现象,而且患者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对护理干预后的恢复情况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耳鼻咽喉科护理工作人员就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护理以及关心,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情绪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原发性出血、继发性出血以及患者伤口发生感染和肺部发生感染)和疾病知识普及状况,其中疾病知识普及内容主要有自身疾病具体知识、术后疾病知识以及术前疾病知识,同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护理满意度的临床效果评估总分为100分,评分≤75分为不满意,评分75~90分为基本满意,评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针对耳鼻咽喉科围手术期中两种临床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通过数据显示循证护理比常规护理的效果更加明显。其心理好转情况以及疾病知识普及和并发症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社会大众对护理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传统的护理治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医疗需求,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逐渐成为医疗事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由于耳鼻咽喉科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耳、鼻、咽喉等器官以及疾病进行全面的护理,病种多而复杂。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是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及临床试验效果数据资料来为护理方案提供理论支持,制定出针对性强、实施可能性高的护理措施以及对策,从而达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目的,并且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达到最佳的护理状态。

陈胜燕等[5]针对循证护理在耳鼻喉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也进行了研究,研究后的临床治疗结果显示,循证护理干预模式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情绪好转情况、疾病知识普及和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护理方法效果更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与其研究结果基本相吻合。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耳鼻咽喉科围手术期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让患者和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能够得到质的和谐。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循证护理能够成为临床护理理论的实践展示,能够有效促进临床护理理论的科学发展,从而建立护理学科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玲中,周丽华,汤莉,等.循证护理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2,7(6):91-92.

[2]杨晓玲,谷彬,王桂芝,等.循证护理在OSAHSA综合征术后疼痛中的运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2):177-178.

[3]田梓蓉,张平,梁晶,等.老年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后便秘的循证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27(6):6-8.

[4]张慕冰,杨惠珠,林佳伟,等.循证护理在鼾症患者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2(12):1821-1823.

[5]陈胜燕,陈波.循证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9):2393-2395.

[6]陈玲.鼻咽癌放疗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579-581.

[7]胡爱龙,徐小球,李凡,等.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咽喉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60-61.

[8]何国平,霍芝美,何娟娟,等.循证护理在75例耳鼻喉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14,38(6):575-576.

(收稿日期:2016-01-17)

上一篇:空间异质视角下产业结构对环渤海大气污染的影... 下一篇:经济趋同的计量分析和收入分布动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