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环境·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时间:2022-08-28 05:21:07

浅谈人·环境·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端材料和美术元素都被运用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来,大大拓展了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视野。在今天,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呈现出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它成为了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人文代表,我国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关键词】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近年来,环境艺术中的各个侧重点设计不断的发展,并且衍生出不仅仅是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还包括室内外园林,景观,城市雕塑,城市公共环境等等一系列新新学科。这其中公共艺术,公共环境艺术的蓬勃发展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比如美国,日本,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非常注重公共环境的设计与研究,比如日本独特的别墅设计,台湾的城市街道设计,公共艺术在澳大利亚的城市设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而且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艺术品味,反映出澳大利亚公共艺术设计中总体简约大气,细处丰富多彩的风格特征。他们都是目前非常前卫的时尚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我认为:一,广义上来讲,所谓公共环境艺术,我认为只要有两人或两人以上活动的区域及周边环境都是公共环境范畴。

二,从狭义上来讲,很多人认为公共环境艺术及公共场所,公共场合,多人区域及大中型广场的室外环境艺术。公共艺术是指放置在公共空间中(如:公共绿地、广场、建筑以及城市道路)的雕塑、壁画、装饰、园艺、标识、广告、地景等艺术形式。

三,归根结底,公共环境艺术是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设计,就是指以人为本,以城市公共传播,公共环境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公共艺术为主要的对象,运用综合现代设计手段,创造生活空间美,生活方式美和信息传情达意的艺术设计行为。

我们以奥运景观设计为例。这次北京奥运景观的艺术设计,遵循“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宗旨,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真情关爱、对和谐世界的心灵企盼、对自然的挚爱情怀。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理念,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精神核心呈现出来。在奥运雕塑的作品展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以多种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表达着他们对奥运精神的理解,有抒情的、幽默的、挑战的、可爱的、情趣的,激情的,或传统或前卫,写实,抽象,尽显了艺术家的个性,同时,也在与其他人相遇中自由交流,我们在这种交流、欣赏、品味中建构着公共的人文精神。

对于公共艺术来说,其所铸就的公共精神、人文精神,所陶冶的艺术灵魂,都不仅仅是属于艺术家个体的生命存在,彰显其个人的意义生存,而是在用各种公共艺术的符号语言对公众说着一个意义世界,构筑着一种精神生命的屏障。所以,如何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中使创作者与公众能够达成这种意义的生成共识,是值得我们当代公共艺术设计应该着力反思和探索的问题,这关系到公共艺术生命力的展现及其存在的价值。

公共环境艺术最根本特征是公共性。城市是公共艺术的载体,公共艺术属于城市,它随城市而生,为城市而存。公共艺术从产生时期就与城市结缘,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从设计史上看,公共艺术的最早发端应追溯到古希腊雅典城所出现的阳光广场,那时,大型广场和公共建筑的出现就使得艺术有了开放性、民主性和参与性的特征。现代意义的公共艺术诞生在二战之后,伴随着美国对城市的重新规划与治理,一些艺术家开始把艺术创作的场地从美术馆挪到了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以雕塑为主要代表的室外艺术大量出现,公共艺术一词也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由政府倡议、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实行的“公共艺术计划”直接赞助公共艺术则把这种艺术活动推向高潮。

二,从发展的角度讲,城市是变化的,公众对城市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城市的片面发展必然引发对文化的诉求,唤醒人们对艺术化的回归,即人文。进入21世纪的城市,经济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城市发达与否的唯一标准,文化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要素,以文化内涵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氛围已成为表现城市魅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有专家指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将向有文化积累的城市转移,艺术开始走向更广大的人群,走向生活本身,而公共艺术则代表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的一种新的取向与融合。

三,从功能的角度讲,公共环境艺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理想的一种体现。相对于纯艺术和架上艺术,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特质必然使得公共艺术的文化表现性要强烈得多,它承载着更多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政治上的功能,带有更多的群体而非个体、社会而非个人、共享而非占有的非功利色彩。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公共艺术就是还城市以美感,让人体会生活于其间的真正乐趣,让城市成为人诗意栖居的理想场所。

四,从文化本身来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内涵,是一个城市的品格的象征。城市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社会形式,或者说是人类的社会化存在与文化存在的形式。

我国公共艺术这一概念提及之前是以“城市雕塑”、“环境艺术”的面目出现的。在上世纪80年代,公共艺术是以城市雕塑为主要形式。北京在1984年,率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以雕塑为主题的石景山雕塑公园,长安街沿线也汇聚了众多的城市雕塑和其他形式的公共艺术作品。位于复兴门西的和平少女则成为这一地区的标志性雕塑,少女洁白的形象与浓郁苍翠的绿色背景相映成趣,其内蕴的主题传递出和平这一永恒的人间理想,应该说,这件艺术作品成为那个时代公共艺术的大成之作。

公共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多个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与商业社会的特征相吻合,出现了一批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艺术,以充斥于各公共空间的各种广告为标志;另一方面,伴随着公众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消费观念的更新,以消费为特征的艺术――波普艺术悄然兴起,它强调公众的参与和兴趣,提倡具有平民趣味的文化消费,公共艺术呈现出大众参与的态势。在艺术设计上,由于城市设计思想纳入城市规划当中,随着大量欧式建筑在中国大城市的出现,追求艺术风格的个性异彩的公共艺术和个性建筑相呼应,市民广场、沿街立面、草坪美化、滨水景观、商业街公共艺术等的大量出现成为90年代以来的城市文化景观,公共环境艺术的多元化存在成为构筑城市文化的风景。

小结:

公共环境艺术可以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代表,是城市内在的文化,是城市底蕴的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拥有一个怡人而美好的公共生活环境是当代人的强烈愿望,所以我们要在公共艺术,公共环境艺术上正视问题,认真解决,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才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上一篇:浅谈退耕还林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析室内灯光照明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