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有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时间:2022-08-28 05:06:31

中职计算机有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面对这种新形势,我们计算机专业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为此,结合在中职学校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中职学校 计算机 有效教学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取得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根据中职学生的差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呢?本人就此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与广大计算机教师共同探讨。

一、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鉴于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枯燥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仍然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接受心理,那么,学生很难从本质上理解、掌握计算机学科知识,久而久之,还会产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厌恶和排斥。因此,计算机教师应积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趣味、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身心放松、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投入学习,以消除对于教师的隔阂感、消除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排斥感。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游戏教学”是一种不错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游戏元素,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还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事实证明,游戏化环节的设置,不仅能带动学生积极投入新知识的探索中,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的内在动力。

二、运用有效手段抓好新课导入

课前导入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也是一节课能否取得较高效率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一定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程内容,采取有效的、多样的导入方法。比如在教授《Flash基础与应用》这一节时,可以先不介绍Flash的基本知识,而是播放一段当时比较流行的、为学生多熟知的动画短片。当学生的兴趣都被激发起来以后,再趁热打铁的介绍与Flash相关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溶于教学活动。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又具有个性明显,自尊心强、不喜欢任人摆布的心理,因此,作为计算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优势,设计新颖独特的课前导入,为整堂课的教学开一个好头。

三、实施有效的提问式教学方法

给学生提出问题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提出质量较高的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开动脑筋,发展创新思维。因此,授课之前,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定问题的范畴,设计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问题,以此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思维深度。教师要注意所设计问题的广泛性,既可以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可以包括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在巩固学生基础认知的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提问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也要鼓励学生给教师提出问题,当学生对教材知识产生疑惑与质疑时,可以大胆的向老师提出自己的异议,这一过程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体现,是学生主动挖掘知识内在的良好开端。因此,教师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模式,为学生提出问题打好基础,在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创意与想法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树立学生继续创新的信心与勇气。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只有明确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疑问,才能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教学计划设计是否能够满足学生需求,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与更改教学规程。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两者的优势互补,保持学生思维的动态发展,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高,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

四、贯彻实施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学生们在智力方面、学习方面以及接受能力方面都有存在差异性,有些学生接触计算机次数较多,对计算机知识具有基础性的认识,而有些学生对于计算机接触较少,对计算机没有形成一定的基础概念。那么,当我们面对这样一群差异性较大的学生时,应该采取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的教学方针,在对学生做出基本的了解之后,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面对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时,教师应多安排一些难度稍微高一点的计算机训练内容,意在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师要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弄清学生的实际需要,给他们安排一些趣味像较强的学习内容,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对于中职计算机的教学上,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力求帮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五、培养中职学生的实用技能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社会各界中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显得越来越迫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就要严格按照国家既定方针政策,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基本导向,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实际应用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学校要制定一套灵活的符合社会发展形势的教学改革方式,可以先对企业进行基本的岗位调研,然后对岗位技能进行分析,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在设置一系列的专业课程,最后制定一套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有社会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技能的目的。

六、给学生提出合理有效的点评

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后,提出具体作业和任务,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上机实践操作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他们在亲自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感悟。在学生自主实践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共性以及差异性,制定集体解决或单独辅导的具体方案。对于学生的操作结果,教师要给予客观的评价,保证学生能从评价中获取有用经验与教训,使学生取得真正的提高,实现评价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评价的层次性,针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出激励性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不断促进学生向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大胆尝试、认真思考,努力提高,最终取得计算机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刘大明.关于对计算机教学的浅见[J].新课程,2002,(2).

[2]赵明安,刘民刚.素质教育视野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J].高职教育,2000,(3).

上一篇:以动态评估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一篇:从大学生就业角度反观教学体系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