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读书习惯的养成

时间:2022-08-28 05:02:05

浅析读书习惯的养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那么,怎样教学生读好书,就成了一个问题,我想只有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和效果。

一、读书贵博览

所谓“博”就是广泛,所谓“览”就是看、阅读,不言而喻博览就是指广泛地阅读书籍,形容知识面丰富――这是我对博览的理解。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书籍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肖博士说:“博学能够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开掘我们生命的深度,提升我们生命的高度,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纯净和厚重。走在通往博学的路上,是一种姿态,一种开放的姿态,一种学习者的姿态,一种诚实、谦逊和求实的姿态。”因此,“博览”与“习惯养成”这两个词之间的关联非常密切。因此,学生博览群书是必要的。

二、读书贵有疑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因此,要打破对书本的迷信,避免陷入盲目性,就要让学生在读书时大胆质疑。在这方面我给他们举了清代著名学者戴震的故事。有一次,私塾老师给他讲授朱熹的《大学章句》,讲完“大学之道”一段以后,照本宣科地说:“这章叫《经》,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以下十章叫《传》,是曾子的见解,由曾子的学生执笔写出来的。”戴震问道:“老师,你这样讲,有什么根据呢?”“这是朱熹说的呀!”老师理直气壮地回答,满以为抬出“朱夫子”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朱熹是哪朝人?”戴震歪着小脑袋问。“宋朝人。”“孔子、曾子呢?”“周朝人。”“那么,周朝与宋朝相隔多少年呢?”“将近2000年了。”“既然如此,那么朱熹又是怎么知道的呢?”戴震幼稚的小脸充满了疑惑,塾师一下子被问住了,一时竟想不出用什么适当的话来回答。塾师笑着摸摸戴震的头说:“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

疑能增进兴趣。读书如能以疑见读,其味无穷。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悟。”学生只有善于思考,勇于质疑,书本上的知识才能为我所用,用他人的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

三、读书贵勤记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致用。在我们身边,有的学生真是读了不少书,却如过眼云烟,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读书笔记,对纠正学生读书陋习,使自己慢读、细读、精读,加深理解,促进消化吸收有好处;对“积学以储宝”,增强识记和增强积累,进而增加知识有好处;做笔记,对于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有促进作用。有了五花八门的笔记,有利于自学,做到需要资料时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取得良好效果。

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是一项持久的工作,需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他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他们个人、对整个民族,乃至对整个国家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上一篇:上好综合性学习课的几个关键 下一篇:普通高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