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民族舞蹈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2-08-28 04:51:44

研究民族舞蹈的现实意义

群众文化,尤其是乡镇文化,对民族舞蹈的研究和探讨,是势在必行的。

民间舞蹈和民族舞蹈一脉相承,构成源流关系。

如果说少数民族舞蹈是小溪,那么汉族舞蹈就是大河,民族舞蹈就是大海。

研究民族舞蹈,对于繁荣乡镇文化和中华大文化,都是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人们以往普遍认为,汉族民间舞中,只剩下龙舞、狮舞、秧歌、腰鼓、灯舞、绸舞、剑舞、花灯、旱船、高跷、跑驴、竹马、花鼓灯、采茶灯、霸王鞭、太平鼓、假面舞、小车舞等为数不多的十几种传统形式了。但事实远非如此!据1964年的调查结果,汉族民间舞蹈流传下来的还有700种以上。另据1988年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苏省卷提供的资料,仅其一个省的汉族民间舞就多达69个,其中有许多舞种依然存活在乡村小镇的广场街巷,繁衍在平民百姓的自娱活动之中,但从未被搬上过舞台与都市观众见过面。说得再细一些,仅是汉族的《龙舞》这一大的舞种,就包括了《龙灯》(又分火龙、彩龙)、《布龙》、《草龙》、《段龙》、《百叶龙》、《板凳龙》、《纸龙》、《香火龙》、《星子龙》、《鲤鱼龙》、《牛龙》、《罗汉龙》、《花篮龙》、《断头龙》等几十个小的品种。可见,即使受到种种外在原因的遏止,汉族人的舞蹈天性并未泯灭,只是在都市中相对萧条罢了。

近些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民众的强烈要求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大型系统工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搜集、整理、编纂和出版工作于1981年正式上马。到2001年,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30卷40册的百科全书规模的舞蹈巨著已全部出齐,至此,整个中华民族大家庭中56个民族的代表性舞蹈,从历史沿革到歌词曲谱,从造型、服饰、道具到每个动作的说明,从常用队形图案到每个场记的说明,甚至各舞种的著名艺人简介等方方面面,均已进入史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的民间民族舞蹈,不仅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还得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舞蹈家协会1982年秋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亚洲地区保护与发展民间和传统舞蹈讨论会》,16个亚洲国家以及塞内加尔、英国的舞蹈专家共42人聚集一堂,系统讨论了如何保护与发展传统舞蹈的经验和方法,从而对中国各民族舞蹈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国家对民间舞蹈和民族舞蹈不仅重视,还有大的方略加以实施,从基层的乡镇到大都市,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兼顾业余群众文化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全盘规划,全面启动。1992年春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将56个民族的舞蹈团首次聚集一堂。大家共同欢舞,创造了中国舞蹈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团圆。而参加这届艺术节的中外人士则有幸在短暂的两周时间之内,亲眼目睹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6个民族的舞蹈全貌,既受到极大鼓舞,也等于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中国舞蹈史课。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使得中国人平添了几分民族自豪感,使得外国人对中国舞蹈乃至中国文化有了更加生动和全面的理解。

地球是圆的。因此,地球上的公民无论生活在哪个半球,都免不了要发生接触,产生交流。

在古代的舞蹈交流中,印度对中国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的。宗教和舞蹈在印度人民生活中,历来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因此,印度的舞蹈是随着佛教传入神州大地,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了中国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习俗、文化生活、绘画乐舞,敦煌壁画中留下了大量诸如“三道弯儿”等舞姿的形象证据,舞蹈《飞天》、《敦煌彩塑》、舞剧《丝路花雨》、东方歌舞团的《敦煌舞姿与印度舞蹈比较鉴赏晚会》,则都是以这种外来影响为基础进行的艺术创作。

中国封建社会,尤其是中国汉唐两代的舞蹈,由于社会发展、经济发达、政治开明,以及由此带来的健康心态和文化开放,整个中华民族都处于一种生机勃发的状态之中,从不担心自己会被任何外族影响所吞没,而只是考虑怎样用外来舞蹈为自己服务。加上统治者为了对内显示统一国家的功绩,对外炫耀国富民强的盛景,所以,各种新鲜别致的外来舞蹈都得到采纳,被当作“功成制礼作乐”传统的体现。于是乎,四面八方的舞蹈纷至沓来,什么《高丽乐》,什么《天竺乐》等等不胜枚举,以至于在唐代著名的《十部乐》中,外来的乐舞就有八部之多。汉唐中国人的健康心态和胃口令后世中国人自愧不如。两者协调一致,对那些外来舞蹈进行了自然而然的消化和吸收,没有多久功夫,便将这些外来舞蹈融合到中原汉族乐舞之中,使丰富多彩的唐代舞蹈艺术成为整个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的最高峰。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我们中华的民族舞蹈,由五十六个民族舞蹈的融合而繁荣,由无数个外来民族舞蹈的融汇而丰富。

上一篇:论舞蹈作品的题材 下一篇:山东民歌与东北民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