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 提升优势 培育品牌 人优我新 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和保障

时间:2022-08-28 02:36:00

突出特色 提升优势 培育品牌 人优我新 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和保障

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主导产业作为区域产业系统中的经济主体,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起主要、先导性的作用。适时地选择和培育符合经济发展阶段要求的主导产业,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前提和关键,也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肇源作为欠发达农业县份,如何立足现有条件,走出一条符合县情实际、凸显区域特色而又健康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之路,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县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分析

从我县来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承载产业发展的基础坚实,支撑产业发展的要素齐全,推动产业发展的优势比较突出。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我县地处松花江、嫩江、第二松花江交汇处,哈尔滨、大庆、长春“金三角”中心,是我省西南部出省的“门户”、区域性物流节点和南下入关、北上内蒙的枢纽城镇。境内交通网络完善,投资9.6亿元的松花江公路大桥已经竣工通车,连通“三省五市”,打开了我县的南大门;嫩江公路大桥建设项目已在国家立项,建成后将打开我省西部另一条出省通道;肇源新港是黑龙江省第四大港口,年吞吐量120万吨以上,实现江海联运,开辟了肇源至哈尔滨、佳木斯、同江、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地区北上贸易通道,成为带动大庆,辐射松原的龙江西部地区枢纽港口、“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重要节点和出省入关的重要通道:通让铁路纵穿境内,拥有国家二级站――新肇火车站,年货运能力120万吨。“一港、两桥、三纵、五横”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参与更大范围经济循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资源优势显著。我县物产富饶,粮食年产20亿斤以上,绿色无公害食品标志使用权产品30个,牛羊总量达70多万头(只),盛产“三花五罗”等21种水产品,可为农业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自然资源富足,如原油储量7亿多吨,另有天然气、沙矿、地热等20多种矿产资源,野生植物中草药57科140种;旅游资源丰富,有“白金宝”等古文化遗址105处,拥有莲花湖、大庙衍福寺等省级著名景区景点,旅游业开发潜力巨大。

三是成本优势突出。按可比价格计算,我县土地、水电、劳动力价格仅为沿海发达地区的112甚至1/3,便捷通畅的水陆交通大幅节约了运输成本,日益完善的物流产业群体使我县的物流成本与周边地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四是产业基础较好。依托地缘、资源和人缘优势,成功打造了四大工业园区,形成了皮革、粮食、食品和物流四大特色鲜明的经济区块,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发展配套能力,产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成为我县深入实施产业招商,引进上下游关联配套产业,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五是投资环境优良。以老城改造、新城开发为主体,以港桥为依托,亲水近水发展的城市框架已经拉开,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为扶持产业发展,通过财政担保、设立发展基金和奖励资金等形式为人驻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健全完善了主要领导包园区、处级领导包产业、经济杠杆部门包服务的项目推进服务体系,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二、我县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我县紧扣“产业发展”这一主题,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牵动,全面加快产业兴县步伐,初步培育形成了皮革、粮食、食品、物流四大优势主导产业,为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一是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人无我有。坚持把培育特色作为加快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在县域经济普遍产业趋同的形势下,另辟蹊径,错位发展,提出了辟建皮革园区、发展皮革产业的战略构想。主要考虑是:第一。南方皮革产业受资源、土地、环境等瓶颈制约,皮革企业正在梯次北移;第二,我省以乳、肉为主的畜牧加工企业较多。但以皮张为主的大型加工企业处于空白状态;第三,我县位于黑、吉、内蒙这个全国最大皮源地中心,皮革产业集群化规模生产的原料有充足的保证。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建设,皮革产业已初步形成集约式经营、集群式发展的格局,并成为县域工业的主导产业。截至2010年末,累计实现产值46.2亿元,利税3.77亿元,入驻企业20户,涵盖了牛皮、猪皮、羊皮、狐貉皮、鱼皮等各种皮张及各类皮革精深加工项目。皮革工业园区先后被中国皮革协会确定为中国北方皮革生产基地,被省市确定为“十一五”轻工产业重点规划项目、省级中小企业工业园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和全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省级公共服务平台。 二是提升优势,形成规模,人有我大。坚持把提升传统产业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建设新肇粮食产业园区,引导市域内粮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粮食产业规模发展,链条延伸,效益提升。新站是远近闻名的粮食流转和加工集散地,每年粮食交易量都在50万吨以上;境内有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一百余家,产业基础雄厚;园区背靠通让铁路,运力充足。园区设立后,先后协调沈阳铁路局将新肇火车站升格为二级站,高标准建设了新肇公铁立交桥和1050延长米战略装车点一处。货运能力达到了120万吨。截至2010年末,累计实现产值41.68亿元。利税6.31亿元,人驻企业28户。同时,依托展华20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规划建设了玉米生化产业园;依托战略装车点规划建设了粮食物流园,在“两园”带动下,粮食产业实现了规模化、集群式发展。

三是培育品牌。抢占高地,人大我优。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为了培育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我县在原有工业格局的基础上,通过改革重组、招商引资、扶强壮大等办法,用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延伸粗壮肉、乳、米、油、糖、番茄、皮毛、水产“”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食品工业,使之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替代产业。目前,天源食品、文国冷冻已成为区域内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

四是延伸链条,孵化产业,人优我新。辟建港桥经济园区、发展物流产业,是根据松花江大桥和肇源新港启动建设后凸现出来的区位优势提出的思路,既符合我县实际,也顺应了当前区域经济由相对封闭到参与更大范围一体化循环的发展趋势。总的想法就是依托肇源新港和松花江大桥,加快推进肇源、松源两县(市)一体,黑龙江、吉林两省一体,构筑哈大长两小时交通经济圈、松源经济圈、三肇经济圈和沿江经济带,提升物流产业,打造发展强势。园区规划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规划分为物流、生活服务和生态旅游三个板块。目前,园区已纳入全省物流发展规划,富康集团杂粮城市配送和家具加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总体来看,通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县优势主导产业已经初步确立,园区

载体日趋完备。产业集群初见雏形,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的制约因素,影响了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二是规模以上企业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三是投融资渠道单一,产业发展资金短缺。四是硬件基础不完善,产业发展支撑力不强。

三、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实践证明,发展优势产业,把资源优势尽快转换为经济优势,把发展潜力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后发赶超的现实、有效途径。就我县而言,加快产业发展,应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要突出规划引领,增强产业发展的科学性。按照“规范、整合、创新、提高”和“适度超前”的原则,认真研究制定《肇源县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产业发展子规划,科学定位产业发展方向。粮食产业,打造肇源粮食品牌。皮革产业,侧重发展皮革,着力打造产业链配套、上下游互动的皮革加工产业集群。食品产业,要围绕日处理300吨鲜奶、文国冷冻肉鸡屠宰和天源食品罐头制品加工项目,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物流产业。要依托港桥园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新站粮食物流节点功能,策划大型物流项目,培育引进大型物流企业,配套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打造我省西南地区和哈大齐工业走廊物流节点。旅游产业,开发精品旅游项目,挖掘特色旅游文化,培育地方旅游品牌,使旅游业成为继粮食、皮革、食品、物流之后的又一优势主导产业。

二要夯实园区载体。提升产业发展的承载力。要把工业园区作为我县产业发展的最大平台,加快建设,提升档次,促进集约。一是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定位。二是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三是突出解决好园区投入问题。

三要强化项目带动,突出产业发展的实效性。继续深入实施项目牵动战略,充分发挥区域招商办作用,紧紧盯住国内五百强、民营五百强,着力引进有实力、有潜力、有牵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1)耍继续完善项目储备。(2)要深入对接优势项目。(3)要着重培育特色产业。

四要优化内部环境,集聚产业发展的吸引力。坚持从“软、硬”两个方面人手,尽快形成利于促进产业发展的环境洼地。要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深化“平安肇源”建设,加强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加快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严肃查处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努力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和亲商重商的社会环境,让投资者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五要破解瓶颈制约,保持产业发展的持续性。重点是要解决好三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用地”问题。二是“人才”问题。三是“融资”问题。各乡镇、部门要通过对上三争。争取一部分上级扶持资金;各类投资主体要通过积极参与。筹集一部分社会闲置资金。同时,要统筹解决好环保前置、手续审批、部门梗阻等瓶颈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和保障。

上一篇:让阳光洒满庆阳大地 下一篇:一切为了学生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