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8-28 02:15:28

主体性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中的作用

【摘要】 近几年,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进行改革,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它的教育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开拓头脑中的数学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主体性教学法的应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主体性教学;初中数学;作用

主体性教学法就是要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旨在培养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能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思维上的创新.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主体性的教学法能够符合学生的需求. 主体性教学过程能够使老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数学课堂的互动交流体现主体性教学法的作用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比较古板,老师为了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一直不停地讲解,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 过少的交流或是不交流使得数学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主体性教学法的应用就是要求师生之间要多互动,促进彼此间的交流.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做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呢?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提出合理的问题,好的问题能够将学生引入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于问题的设计最好具体一些,不能太抽象,要贴近生活,便于学生回答. 例如,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图形初步认识”这一章节的学习,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哪些东西是属于直线、射线或是线段的啊?”这样的问题比较开放,且符合实际的生活,像马路上的斑马线、学生的尺子均可视为线段,手电筒照射的光可视为射线,等等. 学生回答起来比较容易,又使学生动脑思考,进行发散思维.

通过课堂上的有效互动,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信任老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老师也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特点,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体现主体性教学法的作用

情景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枯燥、沉闷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但是,老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时,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数学的奥妙. 例如,七年级下册中关于“平行线”的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内容为火车的行使轨道、游泳池中泳道隔栏、书桌的两端、房屋墙壁的两端等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之后老师讲解平行线的原理,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等;然后播放小短片,让学生在影片中找到哪些事物属于平行关系.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会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数学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境教学营造了一个丰富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更有效地巩固了数学知识原理,使教学手段得到创新,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真正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意义.

三、数学课堂活动的开展体现主体性教学法的作用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一直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主体性教学要求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因此,老师在数学课堂上应多安排一些课堂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例如,八年级下册中关于“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剪出不同大小的直角三角形,然后测量三个边长,通过计算找到其中的规律,认真的学生一定会发现“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一规律. 通过自己动手,自己发现规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再如,轴对称或旋转问题,都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完成教学过程,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很多窗花就是很好地运用了轴对称原理,老师可以教学生剪一些简单的窗花,沿着不同直线进行对折,都会得到另外一个与之相重合的图形,同时也可扩展到房屋的建设,有些设计就利用了轴对称的原理.

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亲自动手操作,在愉快的氛围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结束语:

主体性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到很多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主体性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了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覃英.主体性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12).

[2]姚晓蕊,伏奋强.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J].考试:教研,2010.

[3]张华伟.主体性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1).

上一篇:鼓励学生参与 自觉引导发现 下一篇:注重主体 重在发展 促进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