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高中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时间:2022-08-28 02:05:04

学好高中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宋词到元曲,诗歌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始终光芒四射,它以自己独特的美和内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中华儿女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文化气质和精神。中学语文,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占有重要位置,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环境里,诗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通过引导学生鉴赏诗歌,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自然美、人文美的向往,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一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爱国主义传统,由古及今源源不断地贯注于诗词瀚海之中,成为我国文林诗苑中一道璀璨夺目的风景线。由《诗经》、《楚辞》、乐府歌行,乃至唐宋以迄于近代诗词,无不有关注国运、系心中华的杰作。其中有不少名句,如“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这些警句至今仍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和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把这类爱国吟唱、脍炙众口的诗词精品,贯穿在高中的诗词教学中,对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强化青年建设祖国的责任意识,激发青年效力民族的奋进热情,大有裨益,意义深远。

二 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为历代读者所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适宜。学习这些古诗词,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作品感染熏陶下,能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好的诗歌散文,特别是诗歌直接诉诸情感,又有节奏,语短意深,易于记诵,使人百读不厌,无形中会受到熏陶。如读《静女》、《蒹葭》等,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喜悦和忧伤,就会深深触动我们的情感之弦;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白的高傲人格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弘的气势;杜甫《春夜喜雨》的“喜”与《春望》的“忧”会带给读者截然不同的感受。“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初春;“接天莲叶无穷碧”是盛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严冬,妙不可言;“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景象宏大,美不胜收。诗词如一泓清泉,注入学生干涸的心田,会使他们以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去看待春夏秋冬,山川景物,感动于一片凋零的落叶,一棵枯黄的小草;让他们以一颗关爱柔软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去对待生活和人生,同情弱小,向往美好。

三 培养学生求真乐美、向善博爱的健康人格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诗词“养心修身,润人心田”,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载体。小说家金庸曾说:“让孩子背诵古诗文,不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要继承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中国原是诗的国度,自古培养学生就注重“诗教”。孔子教诲弟子学诗,指出诗有“兴、观、群、怨”等多种功能。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是自幼学诗,在“修身”上下功夫,立志“治国平天下”。读诗,是接触、感受一颗颗鲜活的心并与之共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让我们感受到屈原坚持理想,九死未悔的高洁之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我们看到陶渊明那颗追求自由、向往平静的淡泊之心;读“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谁不为坡那虽历尽挫折磨难仍乐观旷达的开阔胸襟所倾倒!……读诗,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情,自然就润养身心,优化灵魂,铸造人格。

四 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重熏陶、重课堂、重活动、重积累,引导学生诵读大量的古诗词,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其精华,得到诗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增强语言感受力、领悟力和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本人谈谈自己的看法。(1)巧设诗境,激发兴趣。诗歌教学的前提是使学生兴趣浓厚,教学伊始,师生迅速进入诗歌境界,这样才能领略诗歌的美,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而多媒体在诗歌教学中具有极大的优势,教师要利用它有效创设诗境。(2)配乐诵读,唤起情感。诗歌和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乐声中诵读,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唤起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妙。(3)咬文嚼字,品味意境。咬文嚼字,并不是对诗歌字字句句作诠释,而是抓住诗歌中的意象作细致的推敲、分析,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领悟诗歌的意境。(4)课外积累,不断提高。中国是诗的国度,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因此诗歌的学习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课外积累。如利用课前五分钟演讲,学生制作名句、名篇卡片,教师搜集、打印古典佳句背诵给学生,以增加学生的积累量。

总之,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可挖掘利用的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充分发挥它在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作用,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上一篇:以话题为中心的Verb—ing形式教学 下一篇: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