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文件见解

时间:2022-08-28 11:54:20

浅谈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文件见解

摘 要: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以前的老城区已不在适应城市的发展扩张,为了配合政府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就需要企业从大局着想,根据政府的安排进行搬迁,为了补充企业的损失,政府也会在资金及政策上给予企业更多的优惠,但税法天天都在更新,企业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应该依据哪项政策呢。

关键词:政策性搬迁 所得税汇算清缴 国税公告

近几年随着各地经济的飞速发展,楼市的快速扩张,房价的居高不下,房地产企业大量购置土地,建设商品住房商铺,以及配套设施等等各种因素,使得原先的城市布局已经不再适合新型城市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进行搬迁,退出城市迈进经济开发区是现行比较有效的措施之一,在此以国税函2009年118号和2012年40号文件为例,企业搬迁分政策性搬迁和非政策性搬迁有的也称为商业性搬迁,前者是因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原因进行的被动搬迁,后者则是企业为了扩大发展或合并等原因进行的自主搬迁。搬迁收入主要是对被征用资产价值,搬迁、安置,停产停业形成的损失,资产搬迁过程中遭到损毁等给予的补偿,有政府或者其他部门拨付的补助,企业自身搬迁资产处置的收入及其他各种补偿性质的收入等,118号文件所规定的收入仅指从政府部门取得的而40号文件把这一范围扩大为政府和其他部门,比如保险公司的赔偿款等,但是企业由于搬迁处置存货取得的收入是不可以作为企业搬迁收入的,这应该按照正常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处理,两者不能混淆。而搬迁支出主要包括搬迁过程中的费用(含安置职工,停工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福利,临时存放搬迁资产等发生的与搬迁相关的费用)和由于搬迁所发生的企业资产报废处置支出等。如某企业政策性搬迁发生的费用和政府的补助一直都是按照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执行的,从2008年规划搬迁至2013年搬迁完成用了五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实际取得的搬迁补偿及收入依次为600万,500万、300万、300万、100万,实际费用支出为600万,400万、400万、200万、50万,按照118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企业根据规划搬迁用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或者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改造的,安置职工的,准予从搬迁或处置收入中扣除,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同时也规定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五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或处置收入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五年期内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收入按上述规定处理,也就是说企业在2013年以前完成搬迁的话,所取得的搬迁收入及处置收入1800万扣除购置改良改造固定资产1650万后的余额150万暂不计入企业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计征所得税。在向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时,税务机关却要企业按照最新出台的国税函2012年40号文件执行,搬迁收入包括政府补偿款等都要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征税,搬迁期间新购置的各类资产发生的支出也不得从搬迁收入中扣除,待清算结束时一次性计入,也就是说在搬迁的这五年里企业收到的1800万补偿要照税,购置资产的1650万支出也不能从搬迁收入中扣除,只能等到搬迁结束进行清算的时候才可以扣除,从本质上看40号和118号公告是一致的,只是在计算方法上有些差异,但是40号公告这样从企业救命的搬迁补偿资金中强行拿走用于重建的一部分资金,大大的增加了企业搬迁期间纳税负担,对于政府主导的政策性搬迁,就算按照市场价格得到补偿款很高,但是要完全按照现有的经营条件恢复生产经营能力,这些补偿款跟资产损失支出相比,实在是太少了,入不敷出,新购置的资产也不允许扣除,就导致企业资金紧张,影响整体搬迁进度。在40号文件中也提及到了企业如果在五年内完成了搬迁还是可以按照118号文件继续执行下去,如果超过了五年就要按照40号文件执行,这就造成了企业与当地税务机关在政策理解上的偏差,有些税务机关对公告的理解不够透彻,看公告只看一半,断章取义,只看能征税的条文,而忽视例外的条款,只看到了被拆迁企业的钱,不考虑企业的经营是一个持续发展和长期的事情,想当然的就认为企业以前执行的政策立即作废,要按照新出台的政策执行补税或者不允许扣除等等,这样做无形中也给企业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总体来说,118号和40号公告都是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方便税务机关操作,所以企业在规划政策搬迁的时候,要积极的与当地税务机关沟通有关的优惠政策,配合当地政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搬迁,从始至终严格按照公告的规定执行,做到合情,合理,合法,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的损失和不必要的额外支出。

衷心感谢作者、专家、读者的投稿与支持!

上一篇:浅谈成本核算方法在钢铁企业里的应用 下一篇:吊斗铲提升、回拉电机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