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时间:2022-08-28 11:00:06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具有公理化的逻辑体系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便顺利开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圆满达成.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抽象思维能力

一、从有利于提升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安排教材,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组织课堂教学,从有利于提升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如,“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这一教学内容中的“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教师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并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物理实验,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发展.即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总结出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如,“相互接触的两物体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绳子松驰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为零,存在静摩擦的连接系统之间相对静止与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看似高深莫测的物理知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教师还可以给出有关例题: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质量为M的倾斜度为a的斜面上,如果物体与斜面间、斜面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均不计,请问,作用于斜面体上的水面力为多大时,物体与斜面体刚好不发生相对运动?此时m对M的压力为多大?此时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多大?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同学们通过对于知识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推动了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遵循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的核心则是抽象逻辑思维,而智力则是顺利完成每项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按照思维结构发展的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较高阶段,也可以说是思维发展的最后阶段.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上进行深化和建构的过程,即将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内容建立联系,并予以融会贯通和有机结合.为了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围绕物理教材,以心理学尤其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作为理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在带领同学们学习“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一加速度”这一章节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速度”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从直观观察和亲身感受的角度描述“百米起跑”等通俗的生活事例,并通过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为同学们播放赛车起动、列车开动或运动员起跑到加速的慢镜头,在帮助同学们温习“速度”的概念,并体会“速度的改变”的同时,“顺理成章”地引入“加速度”的概念.这时同学们已对于“加速度”这一新的知识点产生了感性认识,“加速度”的概念可以顺利进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遵循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强调对“已有认知结构的顺应过程”,从同学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熟悉的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因势利导,将新知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进一步“内化”为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改革的深化,对于“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相对于初中知识来说,对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直觉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造性、跳跃性、推理性等特征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进行顺利转化.从高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来看,学生在16岁的时候已完成了人脑96%的发育过程,即已经具备必要的“物质基础”,为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从高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的思维能力较初中阶段趋向成熟,其抽象逻辑思维正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而这一跨越性的“台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无论是在校期间的物理学科的学习,还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同学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在帮助学生学好物理学科的同时,也为同学们适应将来的学习或工作奠定基础.

上一篇:她的心终于敞开了 下一篇:从“假性体验”到“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