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时间:2022-08-28 09:13:19

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当代学生要学习、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加强自身修养,理解“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如何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呢?我们不妨从读诵、练习、积累三方面着手。

一、多读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古诗文,首先要多读。

(一)把握古诗文的感情基调

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体会古诗文的节奏美和音律美,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主旨,关键要把握好古诗文的感情基调。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要以豪迈的语气去诵读,体会到山河的壮丽、诗人的喜悦之情;杜甫的《春夜喜雨》,要以喜悦、自由的语气诵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要突出诗人的悲痛心情与悲壮的气概。

(二)把握古诗文的风格

古诗文因人物不同、时代不同,或同一人物所处的时代不同,其作品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有浪漫的,有现实的;有豪放的,有婉约的……此外,我们还要熟悉作家风格。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等。诵读时注意对作品的风格仔细体会,可更好地演绎作品,传达出作品的神韵。

(三)把握古诗文的诵读节奏

1.古诗词中的五绝、五律等多按读音节奏划分,有“二一二”式,如“晨兴/理/荒秽, “夕露/沾/我衣”; 有“二二一”式,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七绝和七律主要可分为 “二二三”式 、“四三”式和“二二一二”式,如“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古文的节奏多按语义划分。如,按主谓划分、谓宾划分、修饰语与中心语划分等。

(四)把握重音和语调

文章的意思和情感表达是依靠情感和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句子的表意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

二、多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巧能生花。”一定量的练习,能引起质的飞跃。要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一定要多做多练。我们可针对近两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的古诗文题型,多加练习。如:

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加强积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打开古诗文的神秘之门,走进它神秘而奇幻的世界,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把握一定的技巧。这里教给大家四种技巧。

技巧一,抓住意象。意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情感。代表清高、坚强,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鹃代表凄怨哀伤、乡愁乡思,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以月亮思乡、怀人,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梅花代表高洁、傲岸,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莲代表爱、高尚品格,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梧桐代表凄凉悲伤,例如:一声梧叶一声秋。鸿雁代表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例:归雁洛阳边。浮云代表游子漂泊,例: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时,可抓住其中鲜明的意象,透过意象破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

技巧二,抓住关键词。关键词是指古诗中带有喜怒哀乐等情感色彩的词语,它们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往往也是全诗之“眼”。像李白《峨眉山月歌》中“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思”字,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秋思” ,李白的《春夜洛城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故园情”,都是关键词。找出这些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解读诗歌的钥匙,就把握了诗人要表达的意思和抒发的感情。

技巧三,抓住修辞。在古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和其它文体中修辞手法的作用大体相同。如:比喻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的特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的多而白的特点。拟人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的特点,表达……的感情。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莺、燕的活泼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夸张的作用是强调和突出,对偶可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文外在的形式美。

技巧四,关注注释。这是针对解答试题而言的。在命制考题时,命题者为考生着想,认为考生解读有困难时,往往会给出一两条注释,帮考生打开一扇理解诗句、解答题目的“窗户”。我们一定要领这个情,借助它撩开诗文神秘的面纱。

现在的语文考试对古诗文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能够诵读,还要能理解;不但要积累,更要能够按照一定的要求提取,甚至能够运用。所以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对古诗文的学习。如果我们能坚持做到多读、多练、多把握技巧,那我们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定将得到较大的提升。

上一篇:对一节初中英语课的教学反思 下一篇:让学生真正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