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关的“三项工程”

时间:2022-08-28 09:13:16

天津海关的“三项工程”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将天津滨海新区“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要求,天津海关专门研究制定了《天津海关在“十一五”期间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若干措施》。这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规划,全面描绘了天津海关在“十一五”期间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主要任务。

2006年6月15日,在天津海关召开的“天津海关:三项工程全力支持滨海新区”新闻会上,天津海关关长黄胜强说,天津海关规划从现在起到2010年,为实现滨海新区“十一五”发展目标,将实施“改革、促进、建设”三项工程。

这三项工程分别是:深化口岸通关、保税园区和加工贸易监管业务改革的改革工程,包括推进大通关制度改革、深化区域通关改革、推进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区区联动改革等11项任务;进一步发挥对口岸、保税和临港产业进出口物流发展促进作用的促进工程,包括提高口岸通关效率、维护口岸进出口秩序、促进东疆保税港区建设、建设天津保税物流大体系等10项任务;以建设合理的监管格局、优化的海关机构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主要内容的建设工程,包括重新规划海关监管格局、优化海关机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7项任务。其中深化区域通关改革、扩大电子通关、推进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区区联动、实行“量体裁衣”式监管模式、建设天津保税物流大体系、发展临港产业物流、建设合理的海关监管格局等等,都是天津海关为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和物流运作需要而研究推出的新举措。

据悉,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将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积极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以点带面,推进区域整合。

因此,天津海关将推进保税园区监管业务的改革作为重中之重。一方面将努力推动区区联动改革,全面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下统称为“保税园区”)海关监管业务信息化,统一各类保税园区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跨园区的保税物流信息平台,扩大与有关部门、区内企业的联网数据交换范围。预计到2010年,海关与各类保税园区管理部门、企业、物流单位全面实现联网管理;简化港口与各类保税园区之间、区区之间的转关作业流程,开辟“无障碍”快速物流通道。到2010年保税货物在各类保税园区之间全面实现监管作业信息化条件下的自由流动。

另一方面,天津海关将整合各类保税园区功能,结合滨海新区区内保税园区功能齐全、地理集中的特点,研究对各类保税园区实行统一优惠政策和海关监管制度,提出改革建议报请海关总署批准,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开展“境外入区保税、区外入区退税、区内出区征税、区内免征增值税、消费税”等统一税收政策调研,积极争取保税区“入区退税”、保税仓库存入一般贸易货物的政策在全国率先试点。

据介绍,天津海关目前已经在区内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在今年将主要完成以下6项任务:一是年内争取东疆保税港区和两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得到国家批准,并以此为统筹,对滨海新区现有各类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进行功能整合;二是针对物流和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模式,主动为企业“量身定做”新型监管模式;三是落实各项便捷通关措施,提高通关应急处理能力,实现每月进口货物申报7个工作小时内放行率达到85%,当日放行率达到70%,出口货物申报7个工作小时内放行率达到98%,当日放行率达到85%;四是全面落实全国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现场会精神,大力推进天津电子口岸基础建设,积极推动更多的、与大通关密切相关的管理部门、口岸物流单位在电子口岸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为构筑天津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统一信息平台,实现口岸管理与服务信息共享,为企业提供“一卡通”、“一站式”服务奠定基础;五是大力推动区域通关改革,积极开展海关总署批准的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改革试点工作;六是扩大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改革,年内要新增联网企业100家,联网企业电子账册通关金额达到天津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90%。

上一篇:寻找报关“旗帜” 下一篇:透析“零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