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目标》英语教学中听力材料的处理

时间:2022-08-28 08:38:55

浅谈《新目标》英语教学中听力材料的处理

英语是一门有声语言,与其它任何语言一样,它是用来交流思想的,其重要作用就是交际,首先要求说话者必须听懂对方的话,听不懂也就失去了交际的意义。有语言学家曾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交际活动作过调查,发现“听”占语言交际活动总和的45%,说占30%,“听说”活动占语言活动总量的75%(李磊,王优,1998)。前副总理李岚清指出“很多学生经过八年或十二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却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而“听不懂、讲不出”在我国中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口语交际能力远远低于阅读能力,这与国内外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是格格不入的。如何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通过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交际能力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5年,《新目标》在我省全面推广和使用,这给很多师生(特别是缺乏英语基础和师资水平的学校)带来了困难。《新目标》将大部分词汇和对话都渗透在听力材料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练习他们所要掌握的语言,整册材料中示范性的语言材料很少,这实际上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师常喊:怎么备课?怎样让学生预习?让学生读什么?背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使一部分教师陷入一个误区:把教材中的听力材料简单地当作听力任务来处理,局限于“听录音---做练习---对答案”的层面上。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听前引导不够、听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定位不当、听后任务缺失,听与说、读、写环节割裂。

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采用听前(pre-listening)、听中(while-listening)、听后(post-listening)三个步骤对听力材料予以处理。

1 听前:注重听力策略训练

Krashen曾说:“无论儿童或成年人,在语言习得中,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广大英语教师也已认识到听力教学的重要性,但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听录音——做练习——对答案”式的训练方法。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还能捕捉到信息,基础差的学生往往一无所获,甚至产生畏惧和焦虑情绪,同时对听力越来越不感兴趣,最终还会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那么在听前进行情感策略训练和听前预测能力的培养是听力理解的前提。

1.1 情感策略训练。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在听音时的情感因素和听力理解的有效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对原本可以听懂的内容在理解上大打折扣。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控制紧张和调整自己的态度、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形成以下情感策略:①认识到听力理解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②充分利用每一次听力训练的机会;③克服听力过程中的畏惧心理,树立信心;④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不急躁,学会调整听时的状态。当然在听之前,教师应处理好关键词和疑难句。

1.2 听前预测能力的培养。预测是听力中尤为重要的一项能力。所谓预测,就是听者在做听力理解前,根据各种信息,如所给的答案选项、段落或对话标题等,对即将听到的材料内容进行预测;或者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已获得的有关信息线索,如标题、主题句、句子结构、词的运用、句子的语法关系、语言环境等,预测情节的下一步发展或说话人下一步要叙述的内容。做好听前预测可消除学生对听力的畏惧心理。具体可以从听力问题和选择题二方面进行预测:

1.2.1 根据听力问题预测材料内容(Answer the questions)。

七(下)Review of unit1-6,2d

教师在听前呈现这一表格,学生即可预测对话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肯定是Li Fang , Kelly, Nick三人的职业及选择职业的原因。因此,在听时要求学生对这方面内容引起注意。

1.2.2 根据选择题预测内容(Choose the right answers)。听对话或短文,选择正确答案是听力测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考试形式,这些选择题,前后往往有一定的联系,并往往会有一些核心部分,听者可根据这些核心部分猜测、分析、归纳,在听力时可有选择地听。

2 听中:设置有梯度的任务难度

教师在设置听力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任务的难度。听力材料一开始就出现理解障碍,容易给学生造成不安或畏惧的情绪。教师首先可呈现较容易的学习内容,旨在使大部分学生有成就感,再呈现较难问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听力水平。这样递进式的训练,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会有所提高。

这种“Task-based Listening”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是有明确教学目标、具体操作要求和辅助材料的学习活动。这种模式的听力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从易到难,如果任务太易,学生听一遍就能得出所有答案,使听力材料失去挑战性,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反之,又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为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听力任务的难易程度。

现举八(上)Unit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B 2a,2b 听力材料为例。此篇听力材料融合了本单元重、难点,现设计如下:

第一,泛听和有选择地听(Global Listening and Selective Listening)。①泛听就是为把握听力材料的整体意思而听,即让学生听一遍后获得文章的主要意思。在放音前,教师提问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to make a turkey sandwich);②有选择地听就是让学生捕捉听力材料中的某些具体信息,旨在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由于该听力材料较难,现设计如下:

首先,写出对话中提到make a turkey sandwich的关键词 (what),设计表格如下:

其次,再根据关键词(what)获得信息 (How many/much)。

第二,精听。精听就是对所听材料从语言、语法、词汇以及语音方面做进一步学习的听力活动。由于本单元教学重点是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教师应充分利用听力材料,在理解和分析单元目标的基础上,挖掘、细化听力教学目标,为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做铺垫。

在完成泛听和有选择地听之后,教师就可让学生精听(当然并不是每个听力材料都需精听的,得视单元目标而定)。

第一,How to make a turkey sandwich?①Put some butter on a slice of bread.②Cut up some tomatoes.③Cup up an onion.④Put some turkey slices on the sandwich.⑤Put some relish on the turkey.⑥Put another slice of bread on top.在学生回答时,一定要提醒他们模仿语音语调。

第二,听——重述。此步骤要求学生将听到的材料几乎一词不漏地重述出来。这可以达到两个目的:训练学生听力精确性和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它对训练学生的听觉、记忆力也颇有好处。

3 听后:延伸任务,发挥听力材料的四重功能

《新目标》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听力录音的声音、语速和节奏等都比较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和语境,具有较强的真实感。而听力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能力,而理解和表达是交际的两个方面,不能完全分离。因此,听力教学应让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围绕听的材料说,在说的同时提高其听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完成听力任务的同时,模仿并朗读听力材料,最后围绕话题展开自由讨论。

杰斯珀森说过,外语教学的首要条件是要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外语和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泡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get a sprinkling of water now and then),学生必须潜到(be ducked down in)水里去,这样,他才能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able swimmer)那样乐在其中。其中的关键是:必须有足够的语言输入,让学生学习、掌握并积累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并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为真实交际作好铺垫和准备。外语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情景,让他们多听、多说。

例如,在《新目标》七(下) Review of units1-6,2d,听力任务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Ask and answer in pairs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

A:What does Li Fang want to be when she is older?

B:She wants to be…….

A:Why does she want to be…….?

B:Because…….

A:What does Kelly want to be?

B:She wants to be…….

A:Why……?

B:What about Nick?

A:…….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听力材料,在听力理解的基础上过渡到说。)

第二,Read after the tape.(设计意图:加深对语篇的印象,模仿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并为3作好铺垫。)

第三,Say something about Li Fang/ Kelly/Nick.Li Fang wants to be a reporter when she is older.Because she likes talking to people.Kelly wants to be…….

(设计意图:语言输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Copy the dialogue in the book.(设计意图:把听力材料抄在课本相应的板块旁,既能复习巩固,又使语言更直观,为后续学习带来方便。)

第五,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Li Fang, Kelly, Nick.(设计意图:最终落实到写,检测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巩固情况。)

上述听力任务设计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在听力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听力材料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就会有效地转化为听、说、读、写的能力,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总之,任何听力材料都包含语言知识,与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语篇方面的知识,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听力任务,把听与说、读、写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把通过听力材料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提供大量英语听力实践的机会,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去听,并根据听力进展情况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对训练方案做必要的调整。这样,学生的听力一定会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Scrivener J. Learning Teaching Oxford:Macmillan,1994

2 江玲.初中生英语听力预测能力的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1

3 孟晓研.在情景教学中营造视听说三位一体的语言环境.中小学英

语教学与研究,2006.4

4 倪丹英.新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6

上一篇:拓展训练引入中职体育课之初探 下一篇:农村留守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陋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