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医学院校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学业自我妨碍行为

时间:2022-08-28 08:24:54

初探医学院校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学业自我妨碍行为

【摘要】 医生肩负人类生命健康的神圣职责,医学专业课程设置谨慎,专业知识内容抽象,学习难度大,学业任务重。面对较大的学业压力,医学生在学习期间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自我效能感降低,甚至学业自我妨碍等情况。如果医学生习惯性的使用自我妨碍策略,在今后的医疗过程中将存在极大的隐患。医学院校在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应重视对医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正确引导和培训,让学生学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增加自信,提高内控性,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尝试从时间管理倾向的角度探究干预或改善学业自我妨碍行为

【关键词】 医学生; 时间管理倾向; 自我妨碍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6-0159-02

doi:10.14033/ki.cfmr.2016.16.084

医学是一门涉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崇高学科,医生的职业特点是工作繁重,随时需要处理突发的各种危急重症,所以职业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和综合素质。医学专业学生与非医学专业学生相比,课程相对繁多,学习任务相对较重。医生的职业定位要求他们不仅需要系统全面的学习专业知识,而且需要他们不断拓宽医学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安排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对医学生不言而喻。目前大部分的医学生都面临着时间管理的挑战,也有不少医学生发生学业自我妨碍行为,本文试图从这两个角度探讨提高医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些方式。

1 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

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点,反映了人们对待时间的观点、态度以及实践运用的行为特征。它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3个维度[1]。

肖湘云等[2]的研究发现: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会随着年级的变化发生波动性变化,大学一年级与大三年级的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普遍高于大学二年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变化不仅与学习难度的加深、学习任务的加重有着相互的联系,也与学习压力增大后引起的学习情绪、心理承受能力的变化等因素有着一定关联。

在学习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学习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所有医学生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性,是医学生容易忽略的因素,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学习任务的加重,一部分医学生容易出现成绩下降。文献[3]发现:医学生对时间价值感重视程度很高,而时间监控感最差,这反映了医学生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还有所欠缺。肖湘云等[2]的研究也表明:时间效能感高的医学生遇到紧迫问题的时候,能及时调整计划解决应对,不但增强了解决问题的信心,还有助于减少负面情绪,相反,时间效能感低的医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负面情绪较重,消极应对问题;时间监控感分数高的人,通常能合理认识自己的能力,在遇到紧迫问题时,能谨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包括求助他人,而时间监控感低的人,会因为浪费过多时间而怀疑自己的能力。

管培雯等[4]的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内控性越强的学生,对时间管理的倾向就越强。自我效能高越高,自信心越强;内控性越强,自我约束力越高。时间管理倾向越高的医学生,焦虑情绪越低,这群医学生具有较强的信念,能积极运用和组织行动能力,他们乐观面对生活,能较好的调整情绪,精力充沛面对生活和学习,独立性强。时间管理倾向低的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只能勉强完成任务或是无法完成任务,生活容易混乱,在面对急迫问题时易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这使得他们常质疑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采用消极方式对待自己以后的学业和生活。长此以往对他们以后时间管理容易产生不良暗示。在时间上学会严格的自我监控,从而不断合理的分配时间、调整安排,进而提高效率,对医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时间的有效管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2 医学生学业自我妨碍行为

学习任务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大,医学生的学习时间会逐渐变得越来越紧张,尤其到了期末,各种专业科目考试接连不断,若考试成绩没有达到相对理想的期许,则会认为很“丢人”,这时为了维护自尊,往往会有不少同学采取自我妨碍。

学业自我妨碍是指学生为了回避可能出现的消极的情感结果而采取的降低或放弃努力的行为。主要有几种表现:拖延行为、拒绝学习、逃避努力、有偏差的目标选择即选择难度较低容易成功或特别困难的目标[5]。宋玲等[6]的研究发现:在成就情境中,个体容易采取自我妨碍,在活动任务比较重要时,个体也会采取自我妨碍策略。短期的自我妨碍行为,可以使个体避免消极的情绪,摆脱外在对自己能力的质疑。但长期采取自我妨碍行为,会使得个体回避现实,减少努力,从而减弱解决困难的能力,最终降低自身能力,长远来看不利于个体未来的发展。

大量文献资料表明医学生是否采取学业自我妨碍行为主要受以下几点因素的影响。

2.1 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高低

班杜拉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决定个体在成就情境中采取的行为。能力相当的人做同一件事情,可能会由于自我效能感水平的不同而使得事情结果出现很大的差别。比如期末考试,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低的医学生相较于自我效能感高的医学生,在面对临近的众多科目考试时,往往容易高估困难,觉得自己的能力难以改变,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为了避免自我价值感遭受打击,很可能采取自我妨碍策略。由于减少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2 焦虑情绪

医学专业内容繁琐,科目多,课程严谨,医学生学业压力普遍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再加上专业知识抽象,学习难度大,医学生学习负担通常较重。面对期末繁重的考试这一应激状态,如果医学生能较好的调整学习情绪,正确看待考试,就会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相反,如果过度紧张,对考试过度焦虑,担忧因考不好而带来“丢人”的后果,试图逃避直面能力不足的事实,自我妨碍就会成为这部分学生自我保护的利器。大部分医学生对自身的要求和标准定位较高,高标准严要求而不在乎失败的医学生,考试焦虑水平最低。否则,高标准严要求只能导致严重的考试焦虑[7]。学业自我妨碍行为在短期内会使个体获得自我安慰,但客观上并不能降低焦虑情绪。

2.3 成就目标定向

在学业情景中,成就目标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根据学业任务目标的不同分为:掌握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8]。前者关注的是发展能力,后者通过成绩证明能力。以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医学生多认为能力是可变的,通过不断的持续努力,能力可以发展。当他们面对失败或挫折时,他们大多认为是努力不够,只要下次投入更多努力,困难终会迎刃而解的。这样不利的结果不会对他们的自我价值造成影响,自我妨碍策略很少被前者使用。而以成绩证明能力为目标的医学生,会尽力避免因成绩的下降带给自己的消极评价,为了减少面对能力不足的“尴尬”,多倾向于采取自我妨碍的策略,这种非适应性的策略会导致更大的设置障碍的需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医生肩负人类生命健康的神圣职责,医学生如果习惯性的使用自我妨碍策略,在今后的医疗过程中将存在极大的隐患。我们试图改善医学生学业自我妨碍行为先着手,从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和表现行为中寻找干预因素和实施方法,尝试从医学生的时间管理培训这个角度探究出一些改善措施。

赵维彦等[9]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行为的训练可以降低工作诱发的紧张以及躯体紧张。个体在拥有较多的掌控时间感的同时,及时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事务,不仅能减少抑郁、焦虑,还能增加幸福感[10-12]。同样,学习效率容易在井然有序的时间安排里得到提升,让医学生在学习里获得成就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学习倦怠程度也会降低。因此,有效的时间管理倾向培养和训练可以帮助医学生更合理的管理时间,进而调节负面情绪,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2]肖湘云,梁瑞琼,任滨海.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3,27(5):293-295.

[3]曾凡星.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其成绩预测的调查分析[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26(2):127-128.

[4]管培雯,张德亮,孙宏伟,等.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908-1910.

[5]陈栩,雷万胜.学业不良学生自我妨碍行为及其干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11):125-127.

[6]宋玲,杨欣虎,邵先锋.大学生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干预[J].教育探索,2012,32(2):142-143.

[7]王燕春,杨宏飞.完美主义与学业自我妨碍、考试焦虑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4):672-674.

[8]廖美玲.医学生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的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29-32,36.

[9]赵维燕,侯日霞,吉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8):124-126.

[10]汪玉兰,邹峰,朱晓菲.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1006-1008.

[11]吴伟,姚海波,钱聪,等.一学生自我效能感、自尊与焦虑的关系: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效应[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5):749-751,755.

[12]范红霞,王潇.时间管理训练对焦虑、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2):285-288.

(收稿日期:2016-02-07)

上一篇:探讨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价... 下一篇:氯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