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活动课教学分析

时间:2022-08-28 07:55:29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活动课教学分析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教育中一门培养学生人格的课程,它的良好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活动课是教学过程中重要内容,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将从策略、意义、方式、注意问题等方面入手分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活动课。

关键词:思想品德 素质教育 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28-01

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各科的教学都在积极地探讨有效地教学方式。活动课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思想品德课上的活动课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增加学习乐趣,更能促进学生把理论转化为实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种值得探究的教学模式。

1 活动课的基本概念

活动课就是在文化课堂上根据讲课内容和知识点需要穿插活动。例如,情景表演、角色扮演、分组辩论,有趣问答、观看影像等,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这些课堂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效果[1]。

2 初中思想品德课上活动课的不同形式分析

2.1 讨论辩论形式的分析

讨论辩论的课堂活动形式能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发现自己对事物认知的观点,提高团队意识等一种综合的活动形式。例如在讲“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时”就可以把班级里的同学分为两方:一方的观点是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另一方的观点是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弊大于利,双方展开讨论,老师在旁边作指导,并把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加进去,也可以参与其中和学生们一起互动。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多方面了解网络的利弊,增强学生对网络的认识,还可以启发他们的观点和表达的欲望。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方式,来引导同学们合理使用网络[2]。

2.2 角色扮演形式的分析

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形式是一种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课堂印象的活动形式。它的科学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例如,在上“礼貌与礼仪”课程的时候在课堂一开始就可以安排几位同学扮演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下的礼貌与礼仪。同学可以扮演在公交车上大口吃韭菜包子的场景,可以扮演去面试时穿着类似于睡衣款式的衣服等。然后提问学生,在这些表演中有哪些是不合乎礼貌和礼仪规范的。在课堂的最后,老师强调注重礼貌和礼仪的重要性来深化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

2.3 观看影像资料的形式分析

影像资料具有生动形象逼真情景再现的功能,在课堂上使用能过深入的阐述知识是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问题。

例如,在讲“环境保护”课程的时候,在讲到过度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时可以播放相关影片如光秃秃的沙漠掩盖了村庄,泥土流失严重造成的山岭沟壑等甚至可以播放电影《2012》中的片段,来加强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果,也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有效提高环保意识[3]。

3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活动课的意义

3.1 改进学习方法

活动课在日常文化课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接受者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为课堂的主导者、老师起引导作用,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学习模式。

传统的学习方法是老师讲画重点,学生记笔记依靠课下死记硬背做大量练习来消化课堂内容,不仅消耗了学生的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不好,记忆时间不持久。而活动课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在活动中学习课程知识。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开动脑筋,增加实践,随即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还可以把不同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即减少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也可以保持对知识的持久记忆和应用能力,促进孩子学习。

3.2 培养创造力

思想品德课程中提倡加入活动课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通过掌握的课本理论知识和自己形成的认知方法、世界观和人生观,来指导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再从实践活动中总结正确的认识来实践于自己的人生。

活动课中所创造的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活动课中大多是由学生参与的,这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认知程度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有机会自己去实践在实践中可以加入自己的构思和想法,具有创新的空间。

3.3 推进学校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思想品德课程是帮助学校德育教育的一把利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活动课程可以为学生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参与从中锻炼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老师可以及时做出正确的指导,形成团结集体,关爱他人,融入社会的正确价值观,这也就降低了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犯相同错误的概率,减轻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压力。

4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活动课应该注意的问题

4.1 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实际

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活动设计一定要贴近实际否则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能收到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养成勤俭节约好习惯”的时候引用六七十年代人们穿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例子就有些不合适,因为现在的学生对那个年代的事情没有太多的认知不能产生共鸣。而是要呼吁学生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环保行动才是现在的主流,这样的呼吁和观念的灌输也能产生行动力。

4.2 注重活动的开放性

既然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创新力创造力和实践性活动的内容就一定要具有开放性。只有活动具有开放性才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任其从各个方面切入问题。

4.3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

活动课的实践性比较强,学生各种出奇的观点会迸发出来,对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求也有所提高,在这其中老师对意料之外的学生观点和提问也要尊重和保护,不能置之不理,这也是活动课的实质意义所在。

5 结语

活动时间课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探讨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教学模式。本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活动课的教学的讨论也是从方式方法、教学意义、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的。但是其博大精深是广大教师们在教学经验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教学模式会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3.

[2] 田慧生.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M].远方出版社,2009,4.

[3] 刘宝生.谈初中教学活动[J].教育周刊,2010,9(9):34-35.

上一篇: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