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8-28 07:15:41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如今,伴随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好物理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立足于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现实状况,深入分析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40-01

毋庸置疑,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不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升学乃至工作均有着深层次的影响。然而,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较抽象、难以理解,导致广大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持一种恐惧、担忧的心理态度,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养成学物理的兴趣,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本文联系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出若干可靠的方法与实施策略。

一、运用实验教学吸引学生投身于物理探究的乐趣中

实验是物理教与学的重要根基,实验教学固然异常关键,然而物理实验往往非常形象、直观、生动,所以,相较于日常课堂教学,实验对于高中生而言无疑更加具有吸引力。高中物理教学需切实发挥实验教学的各类优势,借助于若干新颖的、趣味化的实验来进一步激活学生对物理的探索欲望,进一步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动手操作实验,也是解决悬念及疑难问题的过程,不断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印象,深化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独立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学习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平抛运动》时,作为一类相对复杂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概念及知识点的引入,有赖于演示、导引等实验探究活动。为使广大学生更有效地取得知识、学会探究及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要身体力行,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设置必要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和方向,独立完成初步探析、猜想、实验步骤操作、观察实验外在现象、总结规律等诸多环节任务,进而发挥学生实验教学主体的地位。教师首先提问:物体做曲线运动所应具备的条件及物体自身的速度方向是怎样的?学生们经回顾过往所学知识,很容易给出准确答案;教师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案例,理解平抛运动的概念;接下来进行演示实验,陆续探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小球的运动规律。学生们操作完成实验后,即可归纳出位移规律及速度规律,完成了平抛运动的物理规律探究。由此可见,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入实验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更能形成并保持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进而使物理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要运用情感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过渡的年龄段,情感十分丰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相对复杂、难懂,如若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激励,那么便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挫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教师需经常性地换位思考,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妥善设计教学方案,依靠自身丰富的情感及神态,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物理科学殿堂的无限魅力。实践证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同教师的情感表达息息相关。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高中教师要同学生积极展开互动,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及雅观得体的神态举止,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彻底改变过往过于严肃、呆板的“教师形象”。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平等、和谐、宽松、愉悦的新型师生关系得以确立,学生们学习、探究物理的兴趣自然与日俱增,大家自然也能集中身心地投入到物理课堂的学习中。教师热情友好地为学生解疑答惑,学生对教师充满爱戴,也加速了物理教学的进度。

三、介绍若干有趣的物理现象或物理学研究的案例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有众多十分有趣的物理现象,而这些均能作为巧妙地引入教学活动的良好素材。长期以来,物理教师往往热衷于照本宣科,讲解新内容时会直接切入新主题,如若新内容同之前所学的知识点的衔接程度较低,则会使广大学生难以理解而陷于压抑、忧虑的不良心理状态,直接损害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正式讲解新课前,先将搜集到的物理现象或物理科学家的研究状况等课外内容进行适度地介绍,不仅能作为成功引入教学新内容的“引子”,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对高中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科学使命感和责任感。

例如,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离心力”的知识时,教师可首先介绍一个人人均遇到过的物理现象――在高速行驶的车辆上,当拐弯时,会有身体向外甩的感觉。教师描述现象后,必要时请学生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面对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便向大家说明此现象属于离心现象。学生们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也更提高了探究物理现象、解开“未知”物理问题的干劲,使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得到激活。

四、将教学活动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物理是一门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自然学科。高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简单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兴奋剂。为降低教学难度,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体现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提醒和鼓励学生注意留意身边发生的物理现象,并运用已掌握的物理知识试着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实现学用结合、用以促学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新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要努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兴趣中将物理概念及现象理解透彻,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娟.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2]李红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10)

[3]杨晓翠.兴趣:浅议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

[4]王伟红.新课程背景下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13)

[5]廖强.中学物理课堂中演示实验有效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14)

上一篇:“乙醇”教学设计 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师课堂语言及非语言沟通交流能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