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鉴赏课新课改教学模式

时间:2022-08-28 06:36:16

小学音乐鉴赏课新课改教学模式

摘要: 我们根据新课改理念设计音乐鉴赏课的模式结构:激趣——聆听——创造——升华。(1)激趣——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2)聆听——聆听感知 情感体验。(3)创造——自主探索 积极创新。(4)升华——归纳拓展 审美升华。

关键词:音乐鉴赏;课改;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51-01

美国学者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美感,释放自我。

在我校开始实施新课改之际,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让小学的音乐鉴赏课堂模式从形式上产生根本的转变,从老师的"传授"变成"解惑",从老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和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我们根据新课改理念设计音乐鉴赏课的模式结构:激趣——聆听——创造——升华。

1.聆听——聆听感知,情感体验

1.1整体初步聆听。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聆听音乐,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在初听音乐时,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低年级我们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游戏、诗歌、语言及多媒体技术等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1.2分段聆听。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分段落欣赏音乐作品,进一步分析音乐作品的体裁、内容、风格、情绪、表现手段等;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一步提高自我的音乐鉴赏能力。

欣赏教学深入以后,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赏析,重点的段落要反复听,目的是让学生从音乐的基础要素上去理解音乐,把握作品的音乐形象,同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为了帮助学生深刻地去理解感受音乐,我们教师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动身等积极参与到欣赏教学中。如:在欣赏京剧音乐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欣赏到唱腔、脸谱、服装和表演,亲自敲击锣鼓,练习走台步和念白。这样就为学生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架起联想和想像的桥梁。

1.3复听音乐 情感体验。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再一次深入体验音乐作品,并能展开联想和想像;能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审美评价。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想象进一步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2.借助联想创造,诱发心中美感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理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 音乐作品是与一定事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感觉,这就是联想法。它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物联想。如在欣赏莫扎特作曲,奥弗贝克作词的独唱《渴望春天》后,教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首渴望春天、赞美春天的圆舞曲,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你们一定对春天充满了美好的遐想,脑海中会呈现起怎样的情景呢?这时,学生立即展开想象,有的说:"我仿佛在效外散步,温暖的阳光照在绿草地上,花儿在点头,鸟儿在歌唱……"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同学们迎着春天的朝阳,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者塑造的音乐形象中,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

3.让学生多歌唱

欣赏教学是以听为主,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音乐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它凝聚着作曲家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艺术美,是精美的精神食粮,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被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如欣赏《花儿和少年》,听前我先引导学生一起唱书上的两条谱例,也就是每个乐段的主题,在学唱时,首先对每个主题音乐的拍号、节奏、情绪等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学唱。教师要求学生边唱、边记、边对音乐进行初步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欣赏作品时,不仅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而且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接着,给学生播放一遍录音,很多学生能说出:全曲为ABA三段式结构。A段的旋律欢快活泼,二四拍,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B段与A段形成对比,旋律优美抒情,三四拍;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旋律。听前唱主题,不仅为欣赏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听赏时能进一步的入情、入境地去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4.置过程为重点,实践优化整合教学目标

关注过程方法,把它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目标的高度突出过程方法的地位。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观察、体验音乐,来获取答案与结论,让学生在获取结论的同时,理解了音乐。比如通过观看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们》的片段来导入课题,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放牧"主题时,结合比较已经学过的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来体验蒙古风格,通过感受主题的不同演奏形式来体验音色对比来展现清新活泼,充满动力的音乐情绪。在欣赏抒情段落时候,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讲述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而且答案并不一定限制在"对草原的热爱"之中。只有说出自己对于音乐的感觉,都能够得到积极的评价。

5.以学生为主体,提升音乐活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考虑是否从学生的现实水平出发,通过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获得体验与收获。在欣赏"放牧"主题时,我让学生学唱主题,并且加上了主题的原形《草原赞歌》的歌词:天上闪烁的星星多呀星星多……让学生通过演唱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同时结合音乐,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蒙古舞蹈的基本动作,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上一篇:改变地理教学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 下一篇: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