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时间:2022-08-28 04:11:32

信息技术课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信息技术课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这是一个颇难回答的问题。不管怎样,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备操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应该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是,每一堂课由于课型和内容的不同,其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掌握双基:让学生学会比较和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单纯的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会让学生感到很枯燥。教师设计的任务要体现不同信息处理途径的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看到优劣,在总结中升华提高。比如,对于Word中“查找和替换”的教学,我设计了教学任务一:给出一段话“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我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让学生将这段话中的“自己”替换为“我”,要求用人工查找和替换练习,然后,重新用Word中的替换功能进行查找和替换体验。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认识了什么是“查找和替换”,以及查找和替换的关系,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同时,在实践中总结出: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提供的常规功能能够快速地处理信息。其中逐个替换和全部替换的操作,虽然存在着速度的差别,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设置知识冲突:让学生产生疑问

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必须训练的基本技能,有时候并不能解决一些复杂的信息处理问题。教师要让学生产生疑问和冲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Word中的“查找和替换”教学为例,我又设计了教学任务二:把“在工作中,我们没有必要把合同工作为临时工看待”中的“工作”替换为“生活”。操作完成后,学生检查替换后的句子有没有问题。有眼快的学生说:“替换后这句话语意不通。”为什么会这样呢?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呢?虽然前面的教学解决了替换的技术问题,但是后一个词组“工作”被替换是没有意义的。这就促使学生思考,“查找和替换”并没有这么简单,应该注意其所能处理的范围。因此,采用“全部替换”的功能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要求替换的只有一句话,不复杂。过了一会儿,有的学生干脆用人工修改,有的学生逐个查找替换。这样,问题似乎得到了圆满解决。我再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所要替换的词句比较多,该怎么办?

不断变换思路:激发学生创新

关注学生创新的做法,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启发学生。我让学生把“在工作中,我们没有必要把合同工作为临时工看待”复制20遍,然后把这些话中的“工作”替换为“生活”。我以为学生会用常规的思路去完成。谁知不到1分钟,有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做完了。”这让我感到很吃惊,其他学生也都瞪圆了眼睛。原来,他在替换好一句话后,再复制20遍。我欣赏这位学生的创新,因为他走出了我的预设,同时解决了我提出的问题。我变换思路,反问这位学生:“如果这20句话每句都不完全相同,你能用这种方法吗?”学生回答:“不能。”那么,有什么解决的新办法呢?课堂陷入一阵沉默。我启发思路,怎样才能使这句话中的前一个“工作”能够被查找和替换,而后一个“工作”不被替换呢?这就引出了“查找和替换”“高级”菜单里的“格式”功能的教学。此时,解决这个问题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

信息技术课教给学生的内容应该体现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它是系统、生动的教学过程,不能被割裂开来。教师应该有所侧重地让学生得到最基本的知识和必要的能力锻炼,学会独立思考和相互协作,享受课堂精彩的生成。

(作者单位:广东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龙芯梦兰着力打造教育信息化自主产业支撑 下一篇:自信 兴趣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