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含量的测定方法

时间:2022-08-28 02:10:57

分析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含量的测定方法

[摘 要]目的: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使用离子色谱法对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的具体含量进行检测,这样也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非常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方法:在研究和测定的过程中采用离子色谱法,在研究中选择的流动相是浓度为5mmol/L的氢氧化四丁基铵溶液―乙腈,二者的体积比应该是750:250,检测波的波长也应该严格的控制,通常选取的波长是254纳米,流速是1ml/min。结果:头孢西丁在0.3101到3.1010微克的区间之内和峰面积呈现出非常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文中所提到的方法在操作上非常的简单易行,同时还可以重复的操作,这种方法也为检测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关键词]头孢西丁钠;离子色谱法;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P7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388-01

头孢西丁钠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抗生素,它是上世纪90年代上市的,这种药物的抗菌作用及抗菌谱和第二代头孢是十分相似的,但是二者还是存在着很明显的区别,这种药物对厌氧菌的抑制作用更加的明显,内酰胺酶作用的状态相对比较稳定,在临床上主要是治疗腹膜炎、盆腔炎、妇科感染和败血症等,在头孢西丁钠含量的测定上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来进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离子色谱法对头孢西丁钠的含量进行检测,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改善色谱峰值出现拖尾的现象,同时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也非常强,结果的可见性也非常的强,所以在检定的过程中也使用这种方式。

注射液用头孢西丁钠比较适用于各种感染和由于感染引起的疾病,这种药物是一种非常好的抗生素类药物,它对很多细菌都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对需氧和厌氧混合症状引起的感染有着非常好的抑制作用,因此这种药物也在临床上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收获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1、仪器与试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工作站,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乙腈为色谱纯,实验用水为超纯水,磷酸、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10%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为分析纯。头孢西丁对照品,注射用头孢西丁钠。

2、测定方法的建立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ZORBAX80AExtendC18柱(150mm4.6mm,5mm);流动相:5mmol/L-1氢氧化四丁基铵溶液(取10%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13.2mL,加水900mL后,用1mol/L-1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4.0,再用水稀释至1000mL)乙腈(体积比750:250);检测波长254nm;流速为1mL/min-1;进样量5L。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内容物,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头孢西丁15mg)置50mL量瓶中,用磷酸盐缓冲液(称取磷酸二氢钾1.0g和磷酸氢二钠1.8g,加水900mL使溶解,用磷酸或10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0,再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制成每1mL中约含头孢西丁0.3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图1和图2是供试品和对照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2.3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取头孢西丁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磷酸盐缓冲液制成0.6mg/mL-1的对照品储备液。

2.4 线性关系

分别精密量取质量浓度为0.6202mg/mL-1头孢西丁对照品储备液1、2、5、6、8mL,加磷酸盐缓冲液稀释成质量浓度为0.06202~0.6202mg/mL-1的对照品溶液,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质量(m)为横坐标,各自峰面积(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了回归方程A=1.277×106m+9.774×103,r=0.999 9(n=6),经过了实验和研究之后,结果表明头孢西丁的质量在0.3101~3.1010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也就证明二者之间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

2.5 精密度试验

取质量浓度为0.3mg/mL-1的对照品溶液,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重复进样5次,测得头孢西丁峰面积的RSD为0.57%,表明试验精密度良好。

2.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供试品溶液于0、1、2、3、4、5、6h内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测得头孢西丁峰面积的RSD为0.98%,表明供试品溶液在6h内基本稳定。

2.7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样品,分别按2.2项下的方法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头孢西丁的平均含量为94.26%,RSD为0.29%,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8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5份,按2.2项下的方法制成每1mL中约含头孢西丁1mg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3mL供试品溶液置5个20mL的容量瓶中,再分别精密加入已知浓度的对照品溶液10mL,加磷酸盐缓冲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头孢西丁的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1.05%。

2.9 样品测定

取3批样品,按2.2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外标法计算头孢西丁的含量。结果3批样品中头孢西丁的平均百分含量分别为94.43%,94.71%,9359%。

3、讨论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在选择检测波长之前仔细参考了注射液用头孢西丁钠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最终选择了长度为254纳米的检测波。

3.2 流动相中氢氧化四顶尖浓度的选择

在选择流动相的时候要选择水和乙腈,且二者的比例应该保持在750:250,同时还要考察流动相当中氢氧化四丁基胺的浓度,还要观察其浓度变化对头孢西丁色谱变化的影响。在经过了相关的研究之后发现,当流动相中氢氧化四丁基胺的浓度时每升5mmol的时候,头孢西丁的塔板数和拖尾现象达到最佳水平,所以在实际的检定过程中应该将氢氧化四丁基胺的浓度设定在每升5mmol。

3.3 流动相的PH值选择

在上文提到的流动相的基础上还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其PH值进行有效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还要仔细的观察色谱相的变化,相关的实验结果表明,当色谱相的PH值是4的时候头孢西丁的理论塔板数达到最高水平,而拖尾因子在这个时候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最小的,所以在选择流动相的时候要将其PH值控制在4.0。

3.4 方法耐用性考察

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对不同品牌和不同型号的色谱柱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将其与国家药品监督总局制定的标准色谱条件进行严格的比对,经过了详细的对比之后发现,采用国家药品标准的流动相试验是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的,在国家药品标准当中明确规定头孢西丁的塔板数不能小于2800,而拖尾因子也不应该超过1.5,在检定的过程中只有使用符合要求的色谱柱才能更好的保证检定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检定的准确性,在对方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良之后会使得各种色谱柱和色谱仪都可以达到国家药品标准的相关规定,说明这种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很好的适用性,同时还具备很强的重现性。

一般正常志愿者肌内注射1g后,20-3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为24μg/ml。静注1g后,5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为110μg/ml,4小时后血药浓度低于1μg/ml。静注后本品半衰期为41-59分钟,肌注后本品半衰期为64.8分钟。6小时后约85%药物以原型经肾脏排泄,肌注本品1g后,尿药浓度可达3000μg/ml以上。

本品在体内分布广泛,给药后可迅速进入各种体液,包括胸水、腹水、胆汁,但脑脊液穿透率较低,蛋白结合率为80.7%。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主要以原型从肾脏排泄,肾清除率包括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排泄,给药后6小时相当于所给剂量85%经肾从尿液中排出,血浆消除半衰期为1小时。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YBH14042005国家药品标准[S].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YBH17442006国家药品标准[S].

[3] 王秀萍,费瀚雨,储潼.HPLC法测定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的含量[J].中国药师,2007(01):46-47.

[4] 谢英新,房玉兰.HPLC法测定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头孢西丁含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1:226.

[5] 盛龙生,何丽一,徐连连,等.药物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40-241.

上一篇:草坪施肥技术要点分析 下一篇:客家建筑的室内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