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绿化要努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

时间:2022-08-28 01:07:49

国土绿化要努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民生活的生态需求已成为与物质需求、文化需求并列的三大基本需求之一,而且生态需求愈来愈显得迫切。更多人开始在办公室放上绿色植物、主动参与植树造林、注重社区的绿化水平、开始寻求各种机会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但是,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人口高度密集,工业排放快速增加,城市森林数量少、结构不合理、系统不完善,随之产生的温室气体猛增、空气污染、噪音、酸雨、光辐射等城市生态问题凸显,使得这一需求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激化。在全国绿化委办公室常务副秘书长曹清尧看来,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快国土绿化的水平,增加森林覆盖率和人均绿化面积。

城市森林 作用凸显

《经济》:了解到您一直在关注城市森林的发展,能谈谈您对城市森林的看法吗?

曹清尧: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不仅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各地把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城市森林在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森林是生态产品的最大生产者,发展城市森林是城市解决污染、噪音、粉尘、热岛效应等问题最直接、最有效手段。此外,城市森林为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一个城市经济的增长空间有多大,从根本上取决于一个城市的生态容承载力有多大。发展城市森林,壮大森林旅游、森林休闲、森林保健等新兴生态产业,还可以为城市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扩大城市就业。同时,城市森林为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作出贡献。例如,“林城贵阳”已成为贵阳市最响亮的名片,洛阳正在精心打造“中国牡丹之都”的品牌,浙江安吉、临安,福建永安都充分发挥了“中国竹子之乡”的优势。

其次,城市森林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城乡绿化一体化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基础,以森林为主体的城乡生态建设不仅扩大了主城区的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推动城市郊区、村镇、山区、平原等地森林和湿地面积的增加,而且形成了发展林业产业的良好基础,有利于城市和乡村产业的协同发展、文化的共同繁荣,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生态建设成果,不断缩小城乡差别。

再次,城市森林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城市森林,倡导生态经济型、农林复合型发展模式,加快了城郊村屯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和荒山绿化步伐,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发展城市森林,促进城郊速生丰产林、珍贵用材林、木本粮油、竹藤花卉、经济林果、野生动植物繁育、林产品加工、林副产品采集、生态旅游、木桨造纸等生态产业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展了农民增收和就业渠道;发展城市森林,加强城市和乡村生态文明观的宣传教育,积极繁荣生态文化,提高乡村生态文化水平,促进了农村和山区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最后,城市森林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种一棵树少吃一片药,这句话深刻阐释了健康与绿化的关系。建设城市森林不仅可以让人民享受到健康的空气、享受到健康的水、享受到健康的宜居环境,更可以让人民享受到健康的食品。木本粮油、药材、竹笋、菌类等食品污染少,营养价值高,保健作用好,是有利于健康的绿色食品。浙江临安市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竹笋、山核桃等绿色食品和特色森林旅游,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健康的生态产品,而且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0%以上来自林业。

国土绿化 任重道远

《经济》:城市森林作为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我国的国土绿化情况。目前,我国国土绿化整体情况如何?

曹清尧: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和城乡绿化的高度重视,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森林保护进一步加强,国土绿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比上一次清查净增0.2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净增2.15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149.13亿立方米,净增11.28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0.62亿公顷,净增840万公顷,继续保持世界首位。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造林绿化积极性更为高涨,2009年全国完成造林588.47万公顷。

同时,全民义务植树和部门绿化取得新的成效。2009年,全国有5.9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义务植树24.8亿株;草原围栏9.3亿亩,禁牧、休牧、轮牧14.8亿亩,退牧还草工程围栏封育6.76亿亩,工程区产草量比非工程区提高7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35.29%上升到37.37%,增长2.08个百分点,绿地率由上年的31.3%上升至33.29%,增长1.99个百分点;城市人均拥有公园绿地9.7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73平方米。国土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

《经济》:这些数字很直观地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国土绿化现状。在国土绿化方面是否存在一些问题或困难?

曹清尧:国土绿化最根本的是要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国土绿化要依靠人民群众,但绿化成果也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现在国土绿化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土绿化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东西部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从森林总量来看,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0.36%,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人均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的1/7;从森林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已经达到了34.2%,中部27.12%,西部只有12.54%,东西部国土绿化差距很大。

其次就是造林绿化推进的难度越来越大。经过这些年的国土绿化,好造林的地方已经造完,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国现有4400多万公顷的宜林地,其中60%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绿化推进的难度很大。

同时,管护的程度很低。现在各地加大了对造林本身的投入,但是对之后管护的投入很少。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无论是严防人为破坏,还是应对火灾、病虫害,投入明显不足。尤其是西部地区,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如果只造不管,国土绿化的成效将很难巩固。

最后就是投入不足。虽然2009年国家对林业的总投入达到了900多亿元,但是历史上国土绿化欠账很多。特别是地方财政困难、占全国GDP5.1%的西部地区,资金需求矛盾更大。我国对国土绿化的投入不是全额,而是补贴性质,虽然这两年造林国家补贴提高到200元/亩,但是西部地区造一亩林的成本是1000元左右,靠地方政府和老百姓投资很困难。

积极应对 持续发展

《经济》:面对这些问题,为了保证国土绿化可以持续健康发展,在您看来应该怎么做?

曹清尧:要实现国土绿化可持续发展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现在我们国家的国土绿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质量问题需要提升。而且今后造林绿化任务近60%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我们要努力转变林业增长方式,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草,加强科学造林和后期抚育管护的力度,做到速度、质量相统一。

二是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城市造林人们重视的是生态效益,但是在经济状况不佳的地方,人们可能更重视林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建设要产业化,这样才会有造林的动力。

三是处理好统筹发展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就全国来讲,到2020年全国森林面积要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3%以上,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实现这一目标共同努力。但西部地区和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是我们造林绿化要突破的重点。特别是西部地区有大片的荒山荒地,人们对绿化的需求更为强烈,必须下大力气推进绿化进程。

四是处理好国有林业与集体林业发展的关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从“要我造林”变为“我要造林”,广大林农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国有林业虽然林地面积小于集体林业,但是林木蓄积占大成,要加大更新造林以及森林抚育、经营保护的力度,加快森林资源恢复,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五是处理好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关系。中西部地区荒山面积大、森林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经济滞后,要加大国家资金投入,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乡土树种、耐旱树种,强化科技支撑,提倡和推广低成本、高效益造林绿化技术和方式,大力推行封山(沙)育林(草)、飞播造林种草措施。东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通过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广大林农及其他造林主体投入林业建设的积极性,营造珍贵、优质树种和特色经济林木,加强森林经营,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发展现代林业。

六是处理好林业建设与部门绿化、全民义务植树的关系。林业工程是国土绿化的主体,部门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全民义务植树是提高全民绿化意识、推进国土绿化的有效措施。只有在充分发挥好林业工程作用的前提下,积极调动城建、农业、交通、铁道、水利、部队等部门(系统)以及全民义务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局面。

七是处理好造林绿化与基础建设的关系。过去城市种树只是道路旁边栽一些树,而现在很多城市已经把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把水网、电网、林网建好之后再规划建筑物,充分保证绿地面积。还有,西部地区要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就必须把生态用水作为基础设施;边远地区造林绿化要把林区道路建设好。

高品质的生活绝不是产生在钢筋水泥构造的建筑环境中,全面小康的生活需要绿树成荫的宜居环境。森林多了,国土绿了,我们的城市才有生机,我们的家园才有活力,我们的人民才有福祉。我们要实现国土绿化又好又快发展,让更多的绿色走进人民的家园、走进人民的生活、走进人民的心中。

上一篇:著名项目范例简析 下一篇:我国面临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和升级转型的关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