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学生要学会叙事散文写作

时间:2022-08-28 12:55:22

师范类学生要学会叙事散文写作

内容摘要:我国当下初中语文课本现行版本当中除人教版以外便当属苏教版的应用最为广泛。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有20篇记事写人散文,属于叙事散文的范畴。今天的中文师范学生就是明天的初中语文教师。所以写好叙事散文就成为中文师范学生培养教学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生成路径,本文围绕着叙事散文写作展开必要性、可行性及讲授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叙事散文 教学 实践性知识

所谓叙事散文,是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生活场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征的“散点式”刻画,来表现任务的形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的散文作品。笔者之所以要鼓励中文师范学生学习叙事散文写作,是着眼于未来的教师职业发展需要,是当今中文师范学生教学实践性知识重要生成路径,为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叙事散文写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讲授策略。

(一)必要性

与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的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且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就结尾而言),结构更加明了。与抒情性散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较其多一个叙事部分,而没有记叙文那种鲜明的开头。据此看来,叙事散文可分为侧重记事的记事散文与侧重写人的写人散文。

1.记事散文:侧重记事,表达“事”情,即把叙述事情作为重点,文章着眼点放在叙述的过程上,重在表现事件的意义。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有12篇记事散文,分别是:七年级语文上册《往事依依》(于漪)、《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月迹》(贾平凹)、《三颗枸杞豆》(程海)、《柳叶儿》(宋学孟),八年级语文上册《老山界》(陆定一)、《枣核》(萧乾),八年级语文下册《散步》(莫怀戚),九年级语文下册《给我的孩子们》(丰子恺)、《送行》(比尔博姆)。

2.写人散文:侧重写人,抒发“人”情——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或几个片断)来写人,重在表现人物的形象气质、性格特征或精神面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有8篇写人散文,分别是: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阿累)、《我的老师》(魏巍)、《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八年级语文上册《我的母亲》(邹韬奋)、《背影》(朱自清),九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鲁迅)、《生命与和平相爱》(铁凝)、《享受生活》(海伦·凯勒)。

这样统计下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共有20篇叙事散文,占全六册所选课文数目156篇的13%强,足见小小的叙事散文其实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另外,如果再加上教材中融入各个单元合成的“写作”专题训练,诸如“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等等,其中多半牵扯到叙事散文写作能力的日常培养问题。

(二)可行性

目前中文师范专业的写作课程,基本上是将课堂授课的主攻方向定位在文学文体、文艺评论、新闻文体、师范文体以及实用色彩较为突出的应用文体上,其中文学文体理所应当地成为授课的重点。然而从实际的掌握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尤其是在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要求学生一出手就作小说乃至诗词作品等等,分明不切实际。在多年的写作课程讲授中,作者发现将叙事性散文作为写作起步阶段的首选文体,不失为一条现实可行的教学选择。理由有二:

1.从学生接受能力的正常成长轨迹来看,由记叙文向叙事散文过渡,对于教师引导学生最终掌握其写作要领确实是一条入门捷径。众所周知,人类认识物质世界,首先是关于具体物象的感知把握,尔后才有可能运用概括,由个别到一般上升为抽象的理念。艺术和文学以创造形象为已任,创造形象的思维过程又始终未能脱离具体的形象。此种“寓于形象的思维”,借助形象的思考,正是人们初识世界的童稚期方式,焕发着童心天性的光彩,格外值得珍爱。叙事性散文或记人记事记物记游,总归是要采集撷取形象、处理加工形象、描绘展示形象,围绕形象大做文章。写作起步将叙事性散文作为首选,便是提倡借形象表达,用语言画画。凡方寸中一种心境,一点佳意,一股牢骚,一把幽情,凡自己熟悉的且动了感情的人和事,皆可听其由笔端流露出来。在小学阶段学生掌握得最好的莫过于记叙文了,记叙文如确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看作是叙事性散文的预备阶段。如若任课教师能够更好地因势利导,就更能激发起学生对写作叙事散文的兴趣。

2.从写作叙事散文的一般操作程式来看,学生易于摹写、易于掌握。首先,细节刻画是关键。叙事散文的基本特点在于其造型性、可视性,基本功能是“以形示人”。在叙事散文写作中尤其要注重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因为一个深刻的细节不但是形象思维的一个具体展现,而且往往会成为文章中的一个亮点。其次,凤头部分要果断采用切入式开头形式,直揭主题,严禁拖拖拉拉,此为“开门见山”是也;猪肚部分要充分运用比喻、拟人、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和诸多美文字眼,“慢”说细微之处,让细节膨胀为一个个情景交融的场景、剖面,此为“情景交融”是也;豹尾部分要发掘、升华作者心底的情感潜流,余韵袅袅的审美效果异常重要,此为“卒章显志”是也。最后,坡《和子由渑池怀旧》曾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他给我们留下了“雪泥鸿爪”这样一个很有意境美的词汇,其实我们可以体会到“雪泥鸿爪”般的审美韵味与叙事散文的美学本质非常一致,它完全可以作为检测叙事散文的写作合不合格的标准。

(三)讲授策略

对于如何提高叙事散文写作教学效果,策略有二:一是手段的现代化,二是观念的现代化。

1.手段的现代化:激活信息技术课堂。

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现作教学改革一个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而高师写作教学的一大趋势就是日渐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合拍。新时代的叙事散文写作教学迫切需要高科技手段以及必要的科技设备给予辅助。以“童年往事”题目为例,通过多媒体声光电的综合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情境描述,穿插操作演示,调动各种感官手段强化感知,快速而有效地构架出富有傻趣、乐趣、痴趣、童趣的“童年往事”场景。再加上电脑的动态执行浏览器可提供超文本格式的图形、图像、语音动画与卡通等多媒体信息,唤醒长期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让我们的中文师范生在有限的大学写作课堂授课中间有一种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事的现场感。

2.观念的现代化:调动师生参与意识。

如何调动中文师范学生对于叙事散文写作的“参与”意识?亟须开辟“第二课堂”,建立供学生观摩、参与的场所,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接近大众,了解国情,激发兴趣,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不二选择。只有回归生活,融入体验,学生才能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缺陷,才能跳出“笔记——作文——考试”的格格框框,从而彻底激活学生的“参与”兴趣。叙事散文作为一种文体,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第一,取材凡人琐事;第二,把握细端末节;第三,抒写真情挚爱。所以说它天然具有坚厚的现实腹地,它能够比其他文体更迅捷地介入现实,反映社会,参与人生、历史、政治、文化以及生态变迁的探讨等。因为在现代生活中,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一项闭门造车式的静态行为,而是早已成为一种争夺信息、选择视角、激发文思、争取速度的竞争比赛。因此,叙事散文写作课程对“参与性”的追求并不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兴趣,而是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写作实际状态的模拟。换言之,写作在现今社会中存在状态的改变决定了我们教学观念的改变,这其中既包括中文师范学生的观念更新,也包括高等学校写作学教师的观念更新。

在中文师范学生的大学课堂上,应当有所针对性地开设一些诸如叙事散文写作训练等等的实践性色彩浓厚、现实性需求强烈的专题课程,使我们的语文新课程教学体系与当代中小学教师对教学实践性知识的需求能够保持同步,从而更好地为中文师范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更多可能。我们相信,这也是未来大学写作学授课的一种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上一篇:解析《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拉德利的象征意义 下一篇: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