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石化企业一体化监管模式

时间:2022-08-27 11:45:04

探索石化企业一体化监管模式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我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具有优良的产业基础、发展优势。特别是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来,石化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滨海新区支柱产业之一。2013年,石化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天津市的90%左右。

截至2014年6月底,全区共有危险化学品企业1 597家。其中,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工艺的企业69家,有危险工艺15种;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企业150家,有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50种;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企业112家,占天津市的63.6%。

为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滨海新区以化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四化建设”为支撑(即:企业管理标准化、企业安全本质化、监管手段信息化、监管模式网格化),积极探索石化企业一体化监管模式,科学规划园区布局,分类指导园区的安全发展。

科学规划园区空间布局

结合石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以及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滨海新区按照“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东港口、西高新、南重化、北旅游、中服务”的产业板块规划。

同时,根据天津市的相关空间规划、产业布局,滨海新区在“十一五”期间,进行了天津市危化企业的产业布局规划、园区建设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如今又及时对滨海新区的石化产业发展进行了重新设计,形成了《滨海新区石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原则,在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安全现状、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对石化产业园区进行了重新布局,形成了“5+4”的总体格局,即:南港工业区、临港经济区、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区、南疆石化区、大港石化产业园区等5个政府主导型化工园区,以及中石化天津分公司、中石油大港油田及石化公司、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天津渤海化工集团等4个企业主导型独立园区。

根据空间战略发展规划和产业板块布局,滨海新区对7个功能区、19个街镇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调整明确,并通过控制规划、详细规划进行固化。天津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滨海高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东疆保税港区、中心商务区等功能区,被确定为禁化区,明令禁止从事危化企业的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19个街镇作为城市生活区、人员聚集区,分别就既有化工企业的集聚转移、搬迁改造做出部署安排。

分类指导“五个化工园区”发展

按照重点支持、控制提升和转型压缩的总体思路,滨海新区对5个化工园区的发展实施分类指导。重点支持南港工业区石化产业园区建设,围绕打造世界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集中全区优势资源、力量,通过石化项目优先摆放、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安排等方式,加快推进开发建设,尽快形成集聚效应。控制提升临港经济区和大港石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对临港经济区的化工企业重点控制规模、优化完善调整;对大港石化产业园区,在现有的大炼油、大乙烯项目基础上,控制规模、优化提升、发展石化服务业。同时,控制保障南疆石化区危化企业发展,转型压缩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区危化企业发展。

在招商阶段,滨海新区建立了安全、环保与招商部门联动的机制,对于危化项目,坚持在招商引资阶段,安排安全环保提前介入、参与意见。实施安全环保“一票否决”,强化项目安全环保评价,严把安全生产标准、园区产业链安全、安全风险容量等关键因素,做到不达标决不批准,把工艺设备设施落后、本质安全水平低,以及光气、剧毒等项目挡在门外。危化项目建设中,实施全程监管。对于新建项目,严格依照有关法规标准,对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报警系统、“两重点一重大”生产储存装置的安全联锁系统,做到应备必备、安全有效,不埋下安全环保隐患。

推进园区一体化建设

滨海新区按照扁平、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进以所在功能区管委会为责任主体,相关安监机构具体负责的安全监管体系。在南港工业区、临港经济区、大港石化产业园区、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区,分别独立设置了安监机构,在天津港南疆石化区,建立了安监站,坚持机构独立化。

各园区分别配备了专职人员,并赋予这些人员行政执法权限。在管理体系设计上,坚持与美国休斯敦、德国路德维希、日本千叶、新加坡裕廊等先进化工园区对标,使管理专业化。在日常监管上,积极实践“责任关怀”,并通过定期开展安全评价,做好风险分析预警。

化工园区的一体化应急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滨海新区按照功能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原则,建成了覆盖全区的危险化学品应急平台。

通过在各园区、各企业分别设置终端并联网运行的方式,实现对“5+4”布局内企业应急工作的全覆盖,应急响应、指挥协调的一体化。滨海新区安监局组织各园区、各企业编制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施了对全区危化品应急资源普查登记整合;编制了滨海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手册,并坚持每年组织综合应急演练。

依托中石化天津分公司,滨海新区启动了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同时还拥有中石油、中海油、大沽化等28支企业专业应急救援队和13支企业专业应急消防队。在南港、临港、南疆、大港石化产业园区、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区,分别建设了特勤消防站。安排专项资金,采购了包括消防远程供水系统、消防坦克在内的一批消防装备。滨海新区还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应急救援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开展了滨海新区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研究。

滨海新区还按照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原则,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一体化建设,包括以专用码头、水、电、汽、污为重点的公用工程岛建设。在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先后完成了2个5万t石化专用码头建设,启动了6个5万t专用码头建设;完成了公共管廊带、地下管网规划建设;完成了北疆电厂、大港发电厂等一批海水淡化项目,以及华能IGCC、华能燃气热电厂、北塘热电厂等一批热电项目,形成了铁路、公路、港口、管道等一体化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了危化品运输车辆进入园区专用车道、专用停车场,利用绿化带、景观河,实施与化工园区外的隔离。

此外,根据天津市战略东移、危化企业进园入区的总体部署,滨海新区通过承接市、区危化企业搬迁,推动本区危化企业转型等方式,加快危化企业进园入区进程。

20世纪90年代,滨海新区为承接天津市外环线以内危化企业的搬迁,开发建设了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区,承接了卡博特化工、东海碳素等一批危化企业。2000年以后,围绕优化中心城区规划布局,启动了临港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实施了天津碱厂等一批百年老企的搬迁入园、升级改造。

目前,滨海新区正在组织实施大沽化工厂、渤天化工等大型危化企业搬迁改造、进园入区等的前期工作。下一步,将依托正在实施的“万企转型”“美丽天津”等行动,对一批散落在街镇的小化工企业进行搬迁改造、转型淘汰。

上一篇:奇妙de动物 下一篇:叮叮当当郊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