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题设计的求新求活求近

时间:2022-08-27 11:07:51

浅谈习题设计的求新求活求近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笔者总结在设计数学习题时,把兴趣作为内在的“激素”,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地做题,提高作业效果,减轻作业过重负担。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

1、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

“新”,就是要让题目新颖一些,以“新”吸引学生,产生直接兴趣。

(1)题型新。目前课本中的题型几乎被计算题、应用题“垄断”。在教学中注意使用客观性题型,如选择题、是非题、改错题、匹配题等,新“包装”让学生具有面目一新的感觉。

(2)数据新。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告诉学生这样两个数据:1984年南通市国民生产总值53.5亿元,1993年南通市国民生产总值232亿元,算一算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4年增长百分之几?学生在读读、写写、算算的过程中,认识到祖国在发展,改革成就大,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题材新。如教学“时间”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出示中央电视台星期日节目表(部分),回答下列问题:①爸爸吃早饭的时候看《东方时空》,估计吃早饭时是几点钟?②现在是8:10,婷婷正在做作业,她想看《少儿节目》,她最长还可以做多长时间作业?③《正大综艺》估计用多长时间?这样的新“产品”以新引思,以新促思,以新成思。

2、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

7:00 东方时空

8:21 焦点访谈

9:05 少儿节目

10:06 东西南北中

10:56 红黄蓝

14:36 人民子弟兵

15:30 旅行家

16:06 正大综艺

18:05 文化长廊

19:00 新闻联播

习题尽可能生动活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尝试运用开放性习题,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促使学生的思维呈现活化状态。

(1)思维方法活。如第十册有这样一道题:王成3小时走14千米,李明辉5小时走23千米。谁进得快一些?常见思路:①比较两人单位时间(1小时)所走的路程;②比较两人走单位路程(1千米)所用的时间。在教学时挖掘蕴藏着的“活”因素,由上面两条思路引导学生联想出下面两种方法:③比较两人相同时间(非1小时,为了计算方便,取3、5的最小公倍数15)所走的路程;④比较两人走相同路程(非1千米,可取14、23的最小公倍数322)所用的时间。再让学生比较四种方法,揭示其中内在联系。解题思路的开阔,数学思维特殊而巧妙的形式,显示出数学特有的内在逻辑魅力,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2)思维成果活。如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设计这样一道题:把含盐16%的盐水4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怎么办?“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陈规旧矩”的束缚,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高浓度的途径有: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由此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①需要加多少盐?②需要蒸发多少水?从而使问题的思路明朗化。当加盐时,盐水中水的重量不变;当蒸发水时,盐水中盐的重量不变。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小学生常常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设计这样的习题让学生去解答,恰恰给他们创设一种“探索”的感受意境,解题中感到乐趣无穷。

3、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

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1)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在六年级复习分数、比例应用题时,联系学生的语文考试,让他们把语文考卷上语文基础知识七十分制中的分数换算成百分制中的分数,再给自己的作文提出一个百分制的分数,换算成三十分制的作文分数。在教完“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要求每个学生把各自小组体育达标所测的立定跳远、50米跑的成绩排列名次。

(2)贴近学生的家庭生活。教了“归一应用题”后,补充下面两道题:

①一种猪用饲料复合添加剂,每包剂量是100克,可拌50千克配合饲料。现在要拌饲料250千克,需要多少添加剂?

②王大伯从饲料公司买回两瓶鸡用多种维生素(简称“多维”),每瓶50克。用量说明,5克“多维”可拌饲料50千克。王大伯买的两瓶“多维”要拌饲料多少千克?

这两道题从当今农村“养殖热”实际出发而设计,富有浓郁乡土味,学生倍感亲切。学生从课上练习,再引向课后当一当“小助手”、“小能人”,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赏。这就学以致用,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数学知识与家长和社会对自我评价联系在一起,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的间接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习题,加强设计“精品”习题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在知识和难易程度适宜的基础上设计习题务必求新、求活、求近,并将“求新、求活、求近”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让习题练习不断成为儿童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激发器,要让孩子产生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的学习情绪的最佳境界。

上一篇: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形成机制分析 下一篇:让我们了解一下民谣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