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传统运输统计体系局限性的分析

时间:2022-08-27 09:00:01

对我国传统运输统计体系局限性的分析

论文 关键词:传统运输统计体系;运输业;储运统计

论文摘要:

一、传统的储运统计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传统的运输统计主要是针对我国物资 企业 而制定的,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物资由计划调拨改为市场自行采购后,物资企业的职能发生了大的变化,大多数企业通过重新定位,努力转变经营机制,多数的物资企业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纷纷向运输企业转型。但是运输统计工作由于受人员和资金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并没有随着经济的转型而发展,这样就导致我国的运输统计不适应现代运输活动,造成了二者之间的脱节。

至今,我国政府及科研机构还没有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运输统计指标,也没有设计出与我国运输发展同步的运输统计体系,现在的运输统计仍然采用传统的储运统计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主要从物资的购进、物资的储存和物资的销售三部分来衡量物资企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受此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运输学者在运输的定量研究中经常遇到极度缺乏有关运输产业的基础经济统计资料,以及没有全面的运输统计数据的问题,运输学术研究还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大量研究的数据支撑只是某一年份的估计值,还不能靠数据来“说话”。用这些指标来衡量运输规模虽然有一定的 科学 性,但却不能真实反映运输的全貌。此外,国内运输研究中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比较少,系统分析少。例如:对国内集装箱的研究,往往局限在数量的对比,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目前集装箱方面的官方统计数据偏少,反映集装箱运输的结构数据,如集装箱码头岸线、集装箱码头泊位、集装箱码头投资情况、重箱情况、中转情况等数据不全,很难展开系统的定量研究。以上种种原因使我们现阶段对运输的理解始终处于定性的认识水平上,难以衡量现代运输产业的成本投入和社会产出的经济效益,也无法较为准确的衡量现代运输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二、运输统计体系不全

目前,我国运输管理体制是按照行业分设部门进行管理的,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与运输直接相关的部门很多。传统的运输业分布在物资、商业、贸易、仓储、 交通 运输等部门之中,牵涉统计的部门有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公安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

随着信息技术的 发展 ,许多统计软件如spss统计软件和sas统计软件等已经逐渐为大家认识和掌握。我们可以在对传统优秀统计方法进行吸收的同时,加强最新统计方法在运输中的应用与创新,如 经济 效益综合评判指数、模糊统计法、回归与相关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方法都需要在这一领域加以应用。

1.经济效益综合评判的统计方法。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于 企业 的经济效益考核和评价,以及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经济效益横向对比。通过考核、评价、对比,发现优劣和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但如何考核并形成结论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一个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常见的有经济效益综合率法、经济效益平均指数法和综合功效系数法等。

2.模糊统计法。模糊统计法是指把模糊数学的思想应用到统计方法中,对运输活动进行模糊处理的有效方法。具体有模糊聚类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其中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可以对运输企业进行评价和归类,利用模糊评判的方法可以评价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对运输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

3.回归与相关分析法。在运输领域中,一种现象的变化往往依赖于其他现象的变化,一种现象的变化也常常影响着其他现象的变化。回归与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回归、非线性回归等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回归与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运输企业的利润与运输费用的相关分析,也可以通过与运输相关因素的分析,对运输数据进行推断或验证。

4.因子分析法。在进行运输成本分析时,我们可以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出哪些因素是对运输成本影响最大的。这样我们在今后的运输活动过程中对这些因素加以控制,从而达到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

5.价格指数法。价格指数法是人们通常对价格总水平升降变动程度的习惯称谓,是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运输行业可以根据价格指数确立运输成本,进行利润分析活动。

参考 文献

[1]倪国定,王亚芬.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统计,2006,(8).

[2]李卫东,龚玉荣,刘延平,冯善唐,郭润英.我国铁路运输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研究[j].北京 交通 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 版),2006,(2).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的探讨 下一篇:城市规划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