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时间:2022-08-27 04:43:09

中西药结合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作者单位:527300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冯少刚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将4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密达莫、益肾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24例患者中,症状基本消失15例,好转5例,无变化4例,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中,症状基本消失8例,好转5例,无变化11例,有效率为54.1%。两组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中西药结合; 糖尿病肾病; 双密达莫

Medium the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 the clinical research that the kidney that cured diabetes in early days gets sick FENG Shao-gang.Yunfu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Yunfu 527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quire into to the kidney of the diabetes of the earlier period patient the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 in the middle of the adoption of the method carry on the influence and effect of treatment.Methods The kidney of 48 earlier period diabetes patient is random on the average divided into matched control and treatment set 24 for each,2 sets all go diabetes to synthesize to cure a general method and use in treatment set the foundation that cure in the matched control is solid from the benefit kidney drawing up this soup treatment.Results In treatment set 24 sufferers, the symptom is basic to disappear 15, turns for the better 5, didn't change 4, efficient is 83.3%;In the matched control, the symptom is basic to disappear 8,turns for the better 5,didn't change 11,efficient is 54.1%. Two sets of symptoms improvement rate shows Zhao difference more already (P

【Key words】 Medium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s; Kidney disease of diabetes; Benefit kidney solid origin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尿微量白蛋白的监测是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早期的干预治疗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十分重要[1]。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24例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与对照组对比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8例,糖尿病(DM)诊断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糖尿病肾病的分期采用Mogensen分类法[2],Ⅱ期为早期糖尿病肾病。EDN标准为4~5个月内至少连续两次晨尿微量白蛋白(MAU)>30 mg/L、尿蛋白阴性、血尿素氮及肌酐正常为入选标准,并严格排除以下可能引起尿蛋白增加的原因,如剧烈运动、原发性肾病、泌尿系感染、心肾功能不全及药物所导致的肾损害等。48例患者平均分配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治疗组男15例,女9例,年龄46~68岁,平均55.6岁。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9~63岁,平均52.8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控制饮食(低脂、低盐饮食,优质蛋白的摄入量为0.6~0.8 g/kg・d)及适当体育活动。口服降糖药(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或阿卡波糖等)或(和)胰岛素(优必林或诺和灵),控制空腹血糖(FBG)在4.7~7.6 mmol/L,餐后血糖(PBG)在7.1~12.0 mmol/L。高血压患者应给予钙拮抗剂或合用小剂量利尿剂,使收缩压控制在110~130 mm Hg,舒张压控制在60~80 mm Hg。待患者血压、血糖稳定5~7 d后,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密达莫和益肾中药,双密达莫25 mg,每日2次;益肾中药组方为黄氏35~50 g,淮山药15 g,炒白术10 g,菟丝子12~15 g,当归15 g,山萸肉10 g,茯苓18 g,黄精15 g,丹参30 g,地龙10 g,水蛭10 g。每日大便保持1~2次,适当调整大黄用量。阴虚者加生地、地母;阳虚者加附子、仙灵脾;兼湿者加黄柏,兼水湿者加泽泻、车前子。上述药水煎浓缩服用,每日1剂,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8周后,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餐后2 h血糖(P2BG)、尿微量白蛋白(UAER)、血浆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流变学等指标。

1.4 疗效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药(中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临床指导原则》[3]拟定。(1)完全缓解:水肿等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持续阴性或24 h尿蛋白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组24例患者中,症状基本消失15例,好转5例,无变化4例,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中,症状基本消失8例,好转5例,无变化11例,有效率为54.1%。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SCr、血浆Alb、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变化比较(x±s)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DN)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DN的病理基础是肾脏的微血管病变,即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肾脏的血流灌注改变,蛋白尿是DN的主要标志。如何控制临床蛋白尿,阻止DN肾功能进行性损伤,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4]。目前对于此病的治疗仍以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及优质低蛋白、低盐饮食为主,但临床治疗尚未取得明显突破。

中医学无糖尿病肾病的名称,多将其归属于“消渴”、“水肿”、“关格”、“虚劳”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肾藏精,精微外泄及肾的固摄失权,肾精日耗,正气必虚,消渴日久,伤阴耗气,气阴两虚贯穿本病始终,兼有外感、水湿、湿热、淤血、浊毒等,其病机为本虚标实[5]。

DN多在DM气阴两虚、阴虚燥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肾阴虚为主,涉及肝脾,早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中晚期则以脾肾气阴两虚多见。气虚血行无力,阴虚血行艰涩,淤血内生而淤阻经脉,形成淤血症候。双密达莫、益肾中药由参氏地黄汤加减而成。方中黄氏、黄精、地黄、山药益气滋阴,益肾固本;丹参、地龙活血化瘀,疏通肾络;益母草、泽泻活血利水;茯苓、白术健脾化湿;大黄活血祛瘀泄浊,攻补兼施[6]。结果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益肾固本汤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

DN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是治疗的关键。本研究表明中西医药结合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具有显著疗效。中西结合,优势互补,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前景,但同时也存在多方面待解决的问题。正如文献报道的诸多资料间的差异很大,可比性较差,难以正确评估其治疗方法及水平。因此,必须进一步统一分期、分型、诊断、疗效判定标准,使其更具可比性、科学性。

综上所述,中西医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优势,取得显著的疗效,并创造了大量有效方法。不过,大多数研究之停滞在临床疗效的观察上,缺少药物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强中西医药结合作用机理的研究并开发出疗效显著、机理明确的中草药是中医学者今后面临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志红.糖尿病肾病:深入研究,全面认识,推进临床.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9):521-522.

[2] Mogensen CE.Early diabetic renal involvement and nephropathy.The Diabetic Annual, 1987,3:306-3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中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临床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中国医药学报,1990,5(4):76-78.

[4] Kelley K,Aricak O,Light R,et al.Proteinuria is a determinant of quelity of life in diabetic ncphropathy:modeling lagged effects with path analysis.American Journnal of Nephrology,2007,27(5):488-494.

[5] 李宇丹,丁志胜.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近期疗效观察.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6):496-497.

[6] 王聪.中西药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6例临床观察.江苏中医药,2008,40(9):31-33.

(收稿日期:2011-05-16)

上一篇: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进展 下一篇: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抵抗素测定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