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10-26 02:35:56

42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单位:463000 河南省一五九医院

通讯作者:张亚东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42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年龄、原发性持续昏迷时间、GCS评分、脑疝发生及多发伤情况、并发症、CT征象、血糖,进行观察并记录。在给予相关治疗后,将死亡病例的情况与生存的病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患者中,生存18例,死亡24例,死亡率为57.1%,通过比较,生存组病例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死亡组。结论 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死亡率较高,且主要死于术后并发症,因此,应积极对患者的并发症予以处理。

【关键词】 重度颅脑外伤; 老年; 预后; 随访

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情重,临床症状情况复杂,并发症及合并症较多,伤残及病死率高【sup】[1]【/sup】。选择本院2007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42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重型老年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期对其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共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61~89岁,平均(71.0±6.9)岁。其中61~70岁18例,70~89岁24例。其中车祸伤25例,跌伤12例,其他致伤原因5例。40例患者在受伤后24 h内入院,伤后48 h和72 h入院的各1例。受伤部位:18例枕部、12例颞部,6例额部,3例顶部,2例面部,1例不详。合并症:18例高血压,6例慢性阻塞性肺炎,5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2例脑梗塞,同时6例老年患者患有以上两种疾病。10例老年患者无原发性昏迷,14例出现原发性昏迷时间在30 min以下,18例出现原发性昏迷时间超过30 min。31例瞳孔正常,7例一侧瞳孔出现散大,4例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入院时21例老年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于8分,8例入院时大于8分,但在伤后24 h内病情加重导致GCS低于8分。8例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伤,3例出现腹部伤,3例上肢骨折。35例伤后早期血糖在10 mmoL/L以上,7例在10 mmoL/L以下。

1.2 影像学检查及分析方法 全部病例都予以CT检查,均存在阳性发现。其中35例颅内血肿,包括8例硬膜外血肿,20例硬膜下血肿,7例脑内血肿,25例血肿量在25 ml以上;33例脑挫伤,包括21例局限性脑挫伤,11例广泛性脑挫伤,30例单纯或合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中线移位≤5 mm且血肿量≤25 ml”组(弥漫性损伤Ⅰ、Ⅱ、Ⅲ)18例,另一组为“中线移位>5 mm或血肿量>25 ml”组(弥漫性损伤Ⅳ、手术清除的占位性血肿、未清除的占位性血肿)24例。

1.3 治疗方法 在治疗中要注意以下原因:早期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对患者积极控制血糖,使血糖水平低于10 mmoL/L。加强老年患者呼吸道管理。对长时间昏迷的患者要早期采取气管切开术。积极开展手术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

1.4 并发症 全部老年患者中,11例出现肺部感染,5例呼吸衰竭,4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肝衰竭,2例心衰,其中3例出现多脏器衰竭。对出现并发症的老年患者,都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2 结果

生存组18例,占42.9%,包括3例恢复较好,6例轻伤残,8例重伤残,1例植物生存。死亡组24例,占57.1%。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生存组的平均年龄为(66.0±7.1)岁明显低于死亡组的(74.2±6.9)岁。(2)生存组的原发性持续昏迷时间低于死亡组。(3)生存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死亡组。(4)生存组脑疝发生比例明显低于死亡组。(5)生存组的多发伤情况较死亡组少。(6)生存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死亡组。(7)生存组的CT检查阳性程度低于死亡组。(8)生存组的平均血糖水平10.0 mmoL/L明显低于死亡组12.2 mmoL/L。在全部的死亡病例中19例由于病情严重,导致脑干功能衰竭死亡,2例由于多脏器衰竭死亡,2例由于心力衰竭死亡,1例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对全部的生存病例出院后3个月、半年及1年内进行随访,随后每年1次随访,并采用GCS评分进行表示。由于4例患者住址联系方式更换失访,余生存患者随访时间为半年~5年,随访半年后的结果是,7例恢复较好,2例轻伤残,1例重伤残,4例死亡。

3 讨论

有文献证实,原发性昏迷持续时间、GCS评分、是否脑疝都是反映脑外伤严重程度的指标,能够影响患者的预后【sup】[2]【/sup】。在本文报道中,患者高龄、合并多发伤、入院时的高血糖水平均是导致患者预后差的原因。院前急救十分重要,对生命体征不平稳者就地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伤口止血、抗休克及全身对症处理等。同时应仔细了解有无胸、腹部外伤及骨折。对于有呼吸及循环障碍的危重患者,应尽早进行气管内插管,有条件时可行气管切开辅助呼吸,输液扩容,尤其是对于合并有四肢、骨盆甚至脊柱骨折的患者,稳定血压至正常水平,避免早期低血压和高碳酸血症造成的脑损害【sup】[3]【/sup】,建立有效的急救体系可以使脑外伤病死率与致残率下降。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改变明显,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硬化,使血管弹性、收缩力减低,出血常难以自行停止,以致老年人颅脑外伤后,常引起广泛性脑挫裂伤和颅内多发性血肿。脑血管硬化亦可导致动脉血管内腔狭窄,血栓形成,可引起大片脑梗死,继而广泛脑水肿出现致颅内压增高【sup】[4]【/sup】。另一方面脑萎缩使得颅腔内容物缩小,颅脑间隙相对增宽,对颅内压增高的代偿能力较大,故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症状的改变相对滞后于颅内病变的加重,一旦突破容积一压力曲线的界值,难以救治【sup】[5,6]【/sup】。所以早期得到正确及时的救治是取得较好预后的关键。老年人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的体会:(1)术后血肿。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血管弹性减低,特别是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术后血肿多发生在术后24 h内,因老年人生理性脑萎缩,颅内容积增加至一定程度才能出现临床症状,所以老年重型脑外伤术后血肿往往较大,且预后差,是老年重型脑外伤术后死亡的另一主要原因。(2)肺部感染。老年人肺功能下降,呼吸肌萎缩,自行排痰功能减弱,加之昏迷、呕吐、误吸,术后呼吸道感染,则影响有效气体交换。血液中氧含量减少,脑水肿加重,又反过来影响呼吸功能,形成恶性循环。对于估计昏迷时间较长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加强翻身、拍背、吸痰,据痰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sup】[7]【/sup】。(3)肾功能损害。术中失血和术后入量不足以及甘露醇的应用,会造成老年肾功能损害,主要是血中尿素氮的升高。为此老年患者甘露醇的应用要慎重,应提倡少量、多次,如认为脱水不够,可辅以其他对肾功能损害小的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一旦出现肾功能损害,应及时换用甘油果糖等脱水药物。(4)高血糖症。颅脑外伤后早期血糖升高主要与应激反应有关。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早期监测血糖并积极给予胰岛素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吴春明,卢军,董斌,等.老年人重型颅脑外伤的救治(附43 例分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13(6):272.

[2] 张卫东,母绍琼.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症70例分析.四川医学,2009,30(10):1636.

[3] 李玉波,王春明,刘海霞.老年颅脑外伤43例诊治体会.武警医学院学报,2005,14(4):305.

[4] 张毅,庞玉玲,王画鸽,等.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家属需求调查.西南国防医药,2008,18(5):775-776.

[5] 张斌,刘彦,王贤,等.69例老年性重型颅脑外伤的特点及救治体会.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1):96-97.

[6] 柯以铨,陈利锋,王松青,等.老年人颅脑外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4):380-382.

[7] 方亦斌,周晓平.老年人重型颅脑外伤预后分析(附73例报道).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2(4):147-150.

(收稿日期:2011-04-13)

上一篇:碘缺乏病预防干预可持续性探讨 下一篇: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