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8-27 04:39:44

浅析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摘 要: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显示出了特殊的群体特性,他们由于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家庭的经济条件差距较大,导致了不同的消费行为。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收入、消费支出和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人的需要由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部分组成,由此产生的消费也是多种多样的,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发展消费和交往消费都是人们消费的主要方式。而影响消费方式的衡量指标包括消费水平和消费内容,前者决定了消费方式的“量”,后者则是消费方式的“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心理也随之产生了改变,对大学生群体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消费是一种自主选择,缺乏科学的指导,具有一定的盲从性和被动性。因此,大学生的消费选择是否合理、是否切实符合大学生群体的经济能力和实践需要,这对当代大学生树立理想、科学的消费观具有重大的影响。笔者将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消费。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超前消费,校园浪费现象严重。很多大学生存在互相攀比,盲目消费的现象。对校园周边的餐馆酒楼略加观察不难发现,大学生喜欢结伴请客吃饭,常常三日小聚,五日大聚,推杯换盏之间难免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生日宴、老乡宴、期末宴、奖学金庆祝宴等等,都免不了人情消费。特别是在大学谈恋爱的情侣,圣诞节、情人节等更是出手阔绰,送花、看电影、买礼物等花费较大,往往超出正常的生活支出水平。

同时大学校园水、电、粮食等生活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人走灯不灭,任凭水长流”的情况在学校比较普遍。大学校园各教学楼的教室灯火通明,通常一直等值班教师关闭,很多学生尚未养成随手关灯的生活习惯。

2.过分依赖他人,缺乏自强自立。大学是传播文化的载体,也是实现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随着大学校园文化的日益开放,大学生群体受西方超前消费的文化影响较大,使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价值选择、就业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呈现出新的变化。一些家境不富裕的大学生虽然经济上并不宽裕,却又由于嫌脏怕累、“没面子”、“没精力”等原因不愿意勤工助学,只想不劳而获。过分依赖他人的心理导致其成为经济上和道德上的“双困生”。有些大学生过度消费,每月的生活支出缺乏合理安排,将“月光进行到底”。这些消费行为不但加重了家庭生活的负担,也不利于大学生独立自强性格的培养。

3.诚信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消费水平也逐渐水涨船高,逐渐淡忘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盲目追求物质生活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很多大学生诚信意识逐渐淡薄。在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后,部分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信用意识淡薄,毕业之后迟迟没有进行还款。虽然我国在实行助学贷款前,大多数学校推行过无息贷款制度,但由于很多毕业生没有及时还款,校方和教师成为贷款担保人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大多数教师都不愿再为学生贷款进行担保。

4.家庭教育不足,学校教育缺乏适当引导。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较多,家长的关注重心一直是子女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很多家长对子女的生活开支不进行严格的限制,基本对其实行无条件供应的方式,自己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尤其是子女上大学后,明显放松了对孩子经济上、物质上的管束,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孩子的不合理消费,造成了目前大学生过度花销。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培养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也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规范。在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中,世界观、国情观等重要想观念紧紧先联系的消费观尚未进行专题讲授,没有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对当前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缺少及时有效的引导。尤其是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难以与时俱进,不教育理念陈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的难度较大。

二、解决大学生不合理消费的有效措施

1.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教学风尚。高校应把对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良好的教师作风以引导和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养成勤俭有序、勤劳质朴的生活作风。高校的德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实现方式。教师应该意识到育人是教育的首要原则,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都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社会文化决定了人们的社会行为,校园文化对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科学的消费行为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形成,会对高校校风的塑造起到促进作用。

2.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和切身体验,对社会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由网络所构造的数字化空间影响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若长期沉溺于虚拟时空中,会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对现实认识的不足。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投身现实社会的实践活动,全面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3.学校缺乏适当的教育与引导。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原因,在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中,与人生观、劳动观、国情观等重要课程,对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进行积极的引导,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鸿清编著.百年树人一中国教育问题[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

[2]杨家栋,秦兴方著.可持续消费引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3]朱耀华著.消费新论――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话题[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侯雪松(1992- ),男,哈尔滨学院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学生

上一篇:物流信息技术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安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