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困境与破解策略

时间:2022-08-27 03:44:54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困境与破解策略

摘要:学校变革时代中,我国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面临着诸多矛盾:校长的传统管理思想与新课程倡导的课程领导理念之间的矛盾;校长缺乏课程领导的同行者;学校现有资源与新课程所需的课程资源之间的矛盾;传统学校文化与新课程文化难以兼容。要破解校长课程领导的困境,必须借助有效的策略,校长要革新观念——提升课程领导理论水平,优化制度——改善课程领导行为,创新实践——提高课程领导能力。

关键词:基础教育;学校变革;校长;课程领导

中图分类号:GT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8-010-04

在我国,校长在不同的情境中拥有不同的角色,但校长作为课程领导的角色长期受到忽视,人们更多意识到的是校长的行政领导者的角色。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我国中小学长期实行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学校只需按照规定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用统一的教材,而不必考虑课程建设的问题;另一方面,人们认为:在课程建设的四个环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三个环节应由教育部、省教育厅或市教育局来承担,课程实施环节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而校长在这四个环节中只不过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角色。然而,很多研究显示,课程改革特别是新课程在学校中的顺利实施,校长的课程领导是必不可少甚至是相当重要的。

一、校长课程领导和校长课程领导力内涵

校长课程领导是上级部门赋予校长的权利与义务,是校长应该承担的责任,是理论层面的、规范性的、指导性的,用于引导校长的课程领导工作,是一种应然状态。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能否有效履行课程领导权利与义务的自身的内在能力,它接受实践的检验,通过实然状态得到体现。

当前,不少中外的学者从课程领导功能、课程领导内涵因素、课程领导与课程管理等不同层面,对课程领导作了不同的界定,其具体划分维度表现为:

(一)从课程领导的功能方面揭示校长课程领导内涵

美国学者托马斯·J·萨乔万尼(Thomas J.Sergiovanni)将课程定义为:为学校成员提供必要的、基本的支持与资源,进而充实教师的课程专业的知识技能,发展优质学校的教育方案,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观摩,促进学校形成合作与不断改进的文化,最后把学校发展成课程社群,达到卓越教育的目标。

美国学者格拉(A.A.Glathom)从功能行使的角度出发,认为课程领导是使学校达成增进学生学习品质的目标。在这个定义中,第一,强调的是“功能”(functions),而非“角色”(roles);第二,强调领导是使学校教育和个人得以达成其目标的过程,这种功能是具有目标导向性的,而不纯粹是一些例行的活动步骤;第三,强调领导的最终目的是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从课程领导内涵因素方面揭示校长课程领导的内涵

美国学者克鲁格(S.E.Krug)将课程领导分成五个元素:订立愿景、管理课程与教学、监督教学、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教学的气氛。

庄明贞、王月美指出:课程领导是指领导者具备课程哲学与课程知识的专业基础,并运用领导行为领导学校成员专业成长,共同积极进行一系列的课程发展与课程决定,包含学校课程愿景的规划、设计、实施、评鉴等过程,以提供全校学生适切的学习计划,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并发挥潜能,协助教师改进课程与教学质量与提升学生学习成就的历程。

(三)从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的区别揭示校长课程领导内涵

靳玉乐、赵永勤认为,课程领导与课程管理这两个名词有所不同,他们认为课程领导的权利主体分享,课程决策要民主,教师要具有创意,学校内外要做好沟通。

钟启泉认为,课程领导是在摆脱历来的“管理”思想自上而下的官僚体制的“监控”、“管制”。亦即,改变学校接受上级行政部门的指令之后才开始围绕学校的课程展开活动和运作的认识,改变行政和管理是为学校的上司和外部提供驱动力的观念。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模式,就得从“经营”或是“领导”的功能出发,强调诉诸自身的创意与创造力,自律、自主地驱动组织本身的涵义和韵味。

综上所述,校长课程领导是指在课程发展的过程中,课程领导者通过自身领导资源和能力影响并引领被领导者,对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其他相关事项提供支持,从而提升课程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生学习品质。

二、提升农村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困境

(一)传统管理思想与新课程倡导的课程领导理念之间的矛盾

新课程改革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对校长的课程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成为一种必然。课程领导强调“以人为本”、灵活性、主动性,注重学校自身的创新和创造力,学校和教师有权利和义务,并且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领导,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学校发展的动力来自于自身;更多考虑的是管理中的人文和价值,课程领导不是在控制别人,而是要引导别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就是要建立一种开放的课程管理,把学校课程领导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强调管理组织与外部的关系。课程领导具有共同性、平行性、参与性、互动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传统上实行的是僵化保守的、封闭式的课程管理,课程管理更多考虑的是管理技术问题,校长是学校信息和权利的高度集中者,侧重于课程方面的安排和执行;学校在接到上级部门的指令后才开始围绕学校课程展开工作和实施,校长“监控”和“监管”学校课程实施,学校和教师是忠诚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学校的发展动力来自于上级和外部;课程管理是一个在统一化、层级化、秩序化理念指导下的,不可侵犯的、稳固不变的系统,是一种分层组织式的管理模式。

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自身理论水平知识有限,课程领导的意识淡薄,课程领导力低下,在传统管理理念走向课程领导的道路上必然是坎坷的,需要做一番挣扎。

上一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体会 下一篇:浅议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创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