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时间:2022-08-27 02:30:11

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1-0104-02

【摘要】目的: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3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术后护理。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康复指导,可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甲状腺;腺瘤;护理

甲状腺腺瘤是五官科的一种常见病,是一种甲状腺良性肿瘤,临床多见于20~40岁女性。系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造成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当肿瘤生长迅速时,易发生坏死、出血、囊性变等退行性变[1],病理组织学上可分为滤泡性腺瘤、非典型腺瘤和状腺瘤3种[1]。临床上治疗甲状腺腺瘤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手术切除,一般行患侧甲状腺大部切除,主要是防止腺瘤发生恶变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本组30例,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3~68岁,平均48岁。病程1w~2年。大多临床无明显症状,有3例患者伴甲亢症状,大部分患者由体检发现。颈部包块为主要的临床特点。本组患者术后3d体温、白细胞计数、分类均在正常范围。术后未出现切口内出血、神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甲状腺危象。

1.2 治疗效果:全部病例手术1次完成,手术时间30~60min。术后无伤口感染、渗血、血肿形成。术后5~7d拆线,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及消除顾虑。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恐惧原因等,鼓励患者表达其内心的感受,给予必要的安慰,同时向患者解释与手术相关的问题。针对患者恐惧的具体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对策,给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使患者对治疗有全面的了解,消除患者的怀疑和恐惧心理,以便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以轻松的心态接受检查和治疗。

2.2 术前用药:让患者理解药物准备的重要意义并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向患者解释药物准备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让患者明确:通过积极的药物准备,可降低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减轻甲状腺肿大及充血,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告知服药的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3 饮食管理:甲亢患者分解代谢加速,机体消耗大,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糖类及高维生素饮食。应禁用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的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2.4 术前指导:指导患者练习手术时的头、颈部过伸。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观察有无声音嘶哑、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妥善处理颈部皮片引流,做好标记,并经常检查并及时更换敷料。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言语及活动,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若引流液呈血性,且量比较多时或引流不畅,形成颈部血肿或声音嘶哑时,应通知医师做相应处理。

3.2 术后:术后患者清醒和血压平稳后,宜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及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及肺不张,有利于渗出液的引流,促进伤口的愈合。

3.3 术后活动与饮食:术后6~8h下床,恢复轻微活动,如短距离行走、下床排便等。术后1~2d,进温热流质,以防呛咳。

3.4 术后指导:患者拆线后,练习颈部活动,防止切口粘连及瘢痕收缩。遵医嘱口服甲状腺素片,定期复查血象。

4 讨论

甲状腺腺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患者术前并无直接不适表现,近一半患者是在无意中发现颈部包块或体检时发现。单纯药物治疗周期长,多数患者不能坚持按时定期服药,且部分腺瘤可能发生恶变。而手术治疗不仅使患者病情得到迅速缓解,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费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但鉴于甲状腺瘤切除术可能损伤喉返、喉上神经、甲状旁腺等,导致声音嘶哑、呛咳或低血钙抽搐等[2];同时,一旦伤口感染延期愈合,颈部瘢痕较大,影响美观。因此,对护士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从本组30例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中体会到术前解释取得患者的配合、术中操作仔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术后对引流液的观察、保持引流液的通畅,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步骤。

【参考文献】

[1] 沈锡琳,曹修淮,张晓华等.甲状腺腺瘤超声声像图与手术病理相关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1):2374~2375.

[2] 郑炳行,师天雄,谭焕东等.甲状腺外科治疗的现况.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2,29(2):79~80.

[收稿 2008-10-27]

上一篇:Foley’s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原因分析及处理体... 下一篇:胸部穿透伤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