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融资刚性约束及化解对策

时间:2022-08-27 02:12:30

创业融资刚性约束及化解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从融资开始。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必须解决创业融资刚性约束的问题。创业企业具有产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等特点,这使它在保证充分有效的竞争,进行技术创新和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创业的融资刚性约束,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创业融资 融资刚性约束

我国创业融资现状

(一)资本市场创业融资状况

目前,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创业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200多家,但大都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为筹得更多的资金,各地、各部委都竞相推荐大公司上市,这也导致了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创业融资非常困难。而且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

(二)民间、政府创业融资状况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多数在民间中小企业融资,采取职工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或借民间的高利贷。尽管筹资成本较高,但由于手续简便、资金到账及时,多数中小企业还是愿意到民间中小企业融资。但由于民间资本毕竟规模不大,且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所以中小企业民间融资不能长久。

(三)金融机构创业融资状况

截至2007年末,全国小企业授信户数381万户,小企业贷款余额2.52万亿元,仅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9%。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取得银行贷款很难,主要表现为抵押难;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一些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繁琐。这就使许多中小企业放弃银行贷款,而被迫选择民间贷款的途径。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加之为中小企业贷款监控成本高、风险大而银行不愿意放款。

(四)创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布局不匹配,政策力度不强。我国已经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每年只安排10多亿元,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担保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与企业信用能力提升的需求不适应。据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拒贷的比例高达23.8%,因无法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比例高达32.3%,二者合计总拒贷率高达56.1%。但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另外,与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

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据有关数据表明,2008年前两季度股市融资仅占1.6%,前三季度股市融资占2.2%。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极不协调的前提下,证券市场还是以主板为主向大型企业倾斜。加之低门槛的创业板迟迟不开,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被纷纷取缔,非正规融资缺乏法律支持,创业直接融资困难加剧。

创业融资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的积极性。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加之关联交易复杂,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资信度不高。创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银行常常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贷款的交易和监控成本高且风险大而不愿放款。2008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对创业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为32.11%,比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不良率高出15.7个百分点,贷款质量较差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我国创业融资刚性约束

(一)信用短缺与商业信用的刚性

由于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不足,往往需要通过外源融资尤其是债权融资来筹集资金,这就需要中小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信用作保证。目前,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问题已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因此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是当务之急。企业信用是指企业能够履行与客户、社会约定的职责而取得的信任。信用缺失会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大大挫伤商业银行对创业资金支持的积极性。由此引起的信用短缺加大了资金供需双方交易的信息成本,并且这种信用短缺是刚性的,易引起资金供方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堵塞了创业的融资渠道。

(二)资本市场制度环境的刚性

创业融资渠道不多,现行的制度更加强化了创业的融资约束,而不是为其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从内源融资渠道而言,我国《物权法》刚刚颁布,其实施及人们对其认可的程度还需一个过程,创业者及其亲友并不能放开地将自有资金投入到企业中;从直接融资渠道而言,较为苛刻的准入门槛阻止了大多数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目前,为创业融资服务的二板市场还极不完善,创投基金和风险投资的发展也十分缓慢。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制度、管理办法主要是为国有和大型企业服务,而忽视了优质的中小规模的企业,并没有为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作适当而充分地调整。

(三)融资成长周期的刚性

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而创业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又相对不足,同时还缺乏专门的为创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撤销大量基层网点,瞄准大企业。创业其鲜明特点是自身的风险高、资产规模小、资金需求量大,以及盈利能力不明确。并且,在它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资金需求和风险、融资渠道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而,创业呈现出融资成长周期的特点。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表现出不可逆转性。越小的、越年轻的企业,越是信息不透明,它们越要依赖内源性融资;当企业成长时,才会获得进一步发展。并且,信息也逐渐公开透明化,这时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选择就会发生相应变化。

(四)担保设计体系的刚性

目前,为创业而设计的信用担保体系具有很强的僵硬性,极大地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具体表现为:补偿机制的刚性。担保机构所获得的资金是政府财政资金一次下拨,并没有定期的损失补偿机制,这决定了其资金来源的一次性,导致后续资金短缺。行政干预的刚性。由政府出资建立的政府担保机构,在运作体制上依然是带有强烈的行政干预成分,市场运营的灵活性和企业化经营的弹性较差。担保份额设计上的刚性。在担保金额的份额上,政府担保的份额过高,民间资本型担保(包括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的比重严重不足。这些结构上的刚性决定了担保功能上的僵硬性。

我国创业融资刚性约束的化解对策

(一)建立创业信息查询系统

创业信息查询系统可以使信用的提供方之间就企业的贷款及其他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换,获取所关注企业的信用等信息,进而有效甄别“守信”和“失信”企业,消除创业融资刚性约束。首先,信息系统提供创业贷款余额和企业违约记录,增加企业的透明度,降低了信贷市场对其信息收集和甄别成本。其次,查询系统能起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作用,使企业在同行乃至业界建立其透明“声誉”,失信将面临着严重的“声誉威胁”,提高了“不偿还”策略的机会成本,从而减少由于道德风险产生的威胁。再次,金融市场通过它可以大致了解企业所处的融资成长周期。操作层面上,可以借助业已建立的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基本数据库,由政府或中介机构出面协调相关部门(如税务、企业界、工商部门等)来动态实时地收集创业信息,并佐以个人信用信息作为补充,由此形成的信息查询系统可为中小企业及信贷市场提供决策依据。

(二)推进区域内创业集群模式融资

单个孤立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内在的缺陷性,决定了其先天不具备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前提条件。区域内创业集群模式则有其独特的减少资金供需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功能。

一方面,区域内创业集聚形成的企业集群,其本身就具有消除融资刚性约束的作用。如同区域相类似的产业环境,相互依存的产业生态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促使企业维持其在此特定区域下的信用。并且,产业集群模式融资使企业信贷产生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使融资获得了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进而减少信用风险。

另一方面,一定区域空间集聚的创业群,即使不处于同一产业内,但其天然形成集聚使得它们相互间交易对象相对稳定,有助于减少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或复杂性,使企业间的信用相互融合,如在产品、材料上有业务上往来的企业,它们之间的信用互相熟悉,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从而形成合作型信用,破解单个企业形成的融资刚性约束。

(三)健全创业金融支持系统

为加快中小金融机构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质量和力度,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韩国和日本等中小企业发展成熟的国家的先进经验,设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项中小金融机构。从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还是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方面,主要还是中小金融机构及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因此,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对广大城乡创业的融资服务,中小金融机构把握好自己的合理定位,探索适合创业资金需求的信贷方式,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健全现有国有银行针对创业贷款的融资机构,建立大量的民间金融机构作为补充,形成为创业提供融资支持的多层次系统。这些面向创业的金融支持系统,提供具有国家导向的不同期限和低利率的贷款,旨在为创业提供稳定的、长期的、固定低息的设备资金以及运营资金。这样的创业金融支持系统,在面对不同贷款对象和不同成长周期企业时,贷款利率和条件也应有所不同,以缓解融资刚性的约束。

(四)完善信用担保与保险系统

在创业发展过程中,获得银行贷款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该问题,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创业信用担保体系。我国在建立创业信用担保制度、制定担保政策时,既要借鉴外部经验,又要根据我国财政、金融和创业管理体制的特点,建立为创业服务的金融担保体系。信用担保的出发点是为了化解交易双方的不对称信息而产生的一种信用中介活动。但目前担保体系设计及运行上的刚性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所以要完善现行的信用担保体系,以增加创业的信用价值。信用担保与保险体系如图1所示。

信用担保与保险体系由两部分组成:创业信用担保系统与创业信用保险系统。在贷款运作上,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可以通过信用担保机构进行担保,然后,由信用保险机构对该笔贷款进行保险。当贷款全部或者部分得不到偿付时,债权也就转移到担保机构。通过这样的机制对贷款进行担保、再保险及债权转移,能减少担保份额及行政干预,降低对创业贷款的风险,增加贷款的可获得性。

综上所述,分析创业融资刚性约束的问题,资金是生存的关键,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的有利武器。一个健康的中小企业不但能充分地利用好内部资金来源,还能有效的从外部融入资金。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融资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活动。分析创业融资刚性约束的问题,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规范金融机构向创业贷款机制,保证中小企业稳定发展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何剑.国际化视野下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经济问题,2006(4)

2.杨娟.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与中国经验.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张立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探析.中国集体经济,[J].2007(10)

4.顾永敏,聂银学,王东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发展月刊,2008(2)

5.宋碧蔚.浅谈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对我国的借鉴.经济师,2006(10)

上一篇:基于实物期权的企业项目投资时机选择分析 下一篇:企业财务结构最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