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的三重节奏

时间:2022-08-27 01:40:12

有效课堂的三重节奏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更是一门综合艺术,而语文课堂教学则是一门体现人文素养和美好情怀的综合艺术。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时注重讲究“火候”和“节奏”。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把握一定的原则,那就是教学过程的推进,流畅而不拖沓,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问与答、讲与练等活动交互出现的各种有规律的发展变化,使教学节奏起伏有致、收放有度、动静相生、疏密相间、快慢相宜,各个环节有机相联,给人以艺术享受。

一、课堂节奏要讲究“张弛有度”

这里所谓“张”与“驰”是就教学内容的推进速度和教师课堂干预程度而言的。教学内容的推进速度通常有两种极端倾向,若速度太快,急如骤雨,学生反应跟不上,只能“干瞪眼”,造成学生“消化不良”;若速度太慢,慢条斯理,迂缓拖沓,搞得学生无精打采,这样的教学很难成功。 一节课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超前”或“滞后”都是不正常的。 讲课的速度宜快慢交替,使人听了有错落之感。

教学一开始,学生的情绪大多处于平静、期待的状态。要让学生马上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就有必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这样的设计可能会让课堂推进有点慢,但是,有些时候还是很有必要慢处理。例如,在教《乡愁》这则诗歌时,我首先准备了一杯酒,让一个孩子用筷子点着尝了一下,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酒味道怎么样?”学生回答“很辣,不好喝,呛得心肺都感觉火辣辣的了。”我接着导入了乡愁的话题,“有人说思乡就是独饮一杯酒,那种火辣辣的、浓烈而深入肺腑的感觉就是乡愁,可是乡愁又不简单是一种感觉一种味道,不同的人生对于乡愁的诠释更是不同,你会更喜欢哪种,我们一起来读读余光中和席慕容的两篇《乡愁》。”那堂课我觉得孩子们用心去读去悟了,可以说开始的小设置有点费时,但是很好的氛围创设,问题的铺垫就会很成功。

一堂课中学生的情绪进入需要精心的铺陈,但是更需要“张的开,收得拢”,对于《乡愁》教学来说这样的导入节奏是缓慢的,所以,接下来的过程就必须快推进。教师设问“对于余光中先生来说,乡愁也可以用其它充满回忆和感情的事物来表达,大家说说是那些事物?”孩子们一下子就能找到不同年代的“意象”,这个环节教师处理得干净利落,课堂推进就很快。这样的“张弛”合理分配,孩子们的精神也比较集中,课堂效率也高。

在讲人物形象分析时可以这样问“你欣赏这个主人公吗?你欣赏他的理由是什么?”这样更贴近倾听学生的独体感受,也很自然地概括了人物性格。记得在讲《老王》的人物形象时,我会这样问“如果你的邻居是老王,你会怎么办?”有的孩子说自己会去关心他,帮助他,还有的孩子回答会联系媒体呼吁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去关心他。根据孩子的回答我接着问“那你说的这些,杨绛夫妻做到了吗?当时的环境他们能做到很全面吗?所以他在文章最后写道的‘愧怍’你能理解了吗?”于是最后的主旨讨论就毫无压力。从而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节奏要讲究“高低错落”

“高”和“低”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氛围的把握和学生整体情绪的掌控。课堂的教学过程应曲折起伏,跌宕有致,富于变化,这样才能整体和谐,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使教学过程有起有伏,形成节奏。

一堂课总是应该有个高潮的预设,或在讨论环节或在展示环节,其它环节的展开以学生的学情为主,以教学目标完成为指引。例如在《云南的歌会》的教学中,在感悟人物描写时,老师把这样的两段文字拿来让学生读品,“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老师先问了一个调节气氛的问题“这两种女人,就凭你读来的初感觉你会喜欢哪个,为什么?”这个问题一下子让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各抒己见,但是大家都围绕着句子里的描写表达着自己的喜爱,接着老师在大家的回答后又进一步提出了深入思考的问题“你觉得这两段描写有什么不同的侧重?”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推进是合理的,孩子的注意力是要老师合理调动的,但是光有热闹的讨论还不够,还需要老师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引领学生进一步进行文本的解读和感悟。

这样的课堂氛围比较活跃但又不脱离语文教学的初心,可以说火候到位,节奏合理。

三、课堂节奏要讲究“情深意切”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每个孩子心里也都会有最柔软的角落,作为语文老师如果能采用恰当的方式,真正做到真情融入、情真意切的话,可能很多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更鲜活生动,也为学生情感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

一堂曹文轩《孤独之旅》的公开课,该老师的开场白印象深刻,“多年来我一直是个很自卑的男生,因为相貌普通家境贫寒,所以,当我意识到自己的自卑时我提醒自己发奋学习,在那个年代也许读书是能改变命运的很好的途径,那么多年我的坚持面对和勤奋努力才有了今天我和各位同学的见面机会,我特别想说今天这堂课要上精彩也有很多困难,但是我想从我身上,让大家找到我能上好这堂课的秘诀”,这样的真情流入真切剖析,孩子们一下被这样的真诚打动,其实这位聪明的老师也为最后中心主旨做好了铺垫。老师们都觉得这样的导入虽然没有热烈的讨论,但是低沉的分享和自我剖析还是一个很棒的处理,孩子们很成功地被带入到了一种氛围中去。

这堂课老师的真情剖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同学们很自然地能和老师交流心底的感受,特别是老师提出“请同学们也把自己的孤独和老师朋友们一起分享一下”时,很多的孩子都发自肺腑地讲述了自己的“孤独之旅”,我想这个环节是这堂课的一个很成功的环节,因为老师和学生都赋予了真情,课堂效果自然就流畅美好。

其实,课堂的任何一个环节,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掌控都至关重要,孩子的课堂认同和参与热情都要教师及时掌控和调整。教师的每一次参与如果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真诚并幻化为共同学习语文的动力的话,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无疑就是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提高于无形。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庵东初级中学(315327)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 下一篇:语文课堂评价语设计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