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置及施工技术的探讨

时间:2022-08-27 12:00:54

关于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置及施工技术的探讨

摘要 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后浇带的运用能够使温度及收缩变形造成的裂缝现象进行避免的一种变形缝的设置,通过一定时间后方可实施后浇封闭,从而达到整体结构的效果。由于后浇带会使结构达到整体效果,所以,结构质量与后浇带施工质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10-0190-02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作为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后浇带设置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从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在地下室后浇带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工程实际情况以及相关规范等内容对后浇带位置进行确定。因此,应采用有计划的方式对地下室后浇带进行应用,促使后浇带施工难度降低,对施工人员长期困扰的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保证了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1 后浇带的设置的含义

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中,仅在施工过程中对临时性变形缝进行保留的方式则被称之为“后浇带”。该变形缝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当有一定时期保留之后,即可浇筑成整体性的无伸缩缝结构。所以,作为一种特殊性的施工缝,仅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其次,变形缝受到结构温度收缩应力以及差异沉降的影响,也被称之为设计中的沉降缝及伸缩缝。随着建筑工程中伸缩缝及沉降缝逐渐被后浇带所取代,促使建筑平面设置达到灵活效果且施工便捷。在具有较大平面尺寸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进行后浇带设置时应进行30m~50m的间隔,促使混凝土温度收缩以及干缩等不利因素产生时能够使结构受到的影响明显降低,从而在结构中产生较好的抗裂效果。通常情况下,在高层和裙房相连接位置的裙房一侧对一道后浇带进行设置,该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将高低层之间对结构造成的差异沉降现象降低,防止结构裂缝现象形成。

2 后浇带的作用

2.1有效处理沉降差问题

通常高层建筑和裙房结构和基础设计是构成一体的,但对后浇带进行设置时会对该两部分进行暂时性断开,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且超过50%以上的沉降量已完成时,即可对连接部分运用混凝土实施浇筑,促使高低层建筑物构成统一的目的。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对基础的不同受力状态进行分阶段的分析,分别实施强付校核作业。在整体计算时,应充分对由于后期沉降差而产生的附加应力进行考虑。该方法要求具有较好的地基土。在施工过程中房屋的沉降能会基本完成,且还应对以下调整措施进行运用:

1)有效对压力差进行调整。由于主楼有较大荷载存在,在整体基础上通过降低土压力的方式以及加大埋深的措施,促使附加应力得到有效减少。采用相对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对底层部分抽中,进一步增加土体压力,从而将高低层次产生的沉降区域均衡状态;

2)有效的对时间差进行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应先对主楼进行施工,当主楼的构成达到基本完成之后,且确保沉降完成后,即可实施裙房施工,实现后期沉降的效果达到统一。

2.2减小温度收缩所造成的影响

在硬化过程中,新浇混凝土会有收缩现象产生。通过受热已建成的结构会产生膨胀现象,而受冷则会有收缩现象发生。通常情况下,在施工结束后的1~2个月内是混凝土硬化收缩最常出现的阶段,而温度变化也会对大多数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变形受到限制之后,结构内会出现温度应力,甚至引发裂缝的出现。若进行后浇带设置之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收缩会产生自由实施的作用,进一步减少收缩应力的程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制约了温度应力,最终达到结构对温度变化抵抗的效果。

3 后浇带的设置

在设置后浇带的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具有开裂问题存在,后浇带的设置能够示范大部分的约束应力,其次,通过膨胀混凝土填缝的方式对残余应力进行抵抗。当由于施工原因进行后浇带设置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由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位置进行确定,促使后浇带的间距处于合理有效的阶段。通常矩形建筑物的后浇带之间有30m~40m的间距。采用便于施工的原则与结构构造相结合的方式对后浇带的宽度进行确定。

后浇带所处位置的梁板受力钢筋应处于贯通状态,避免有断开现象出现。若梁、板之间有较小跨度存在时,对钢筋的配置可一次进行。当梁、板之间有较大跨度存在时,可以结合规定要求实施断开。在补齐混凝土之前,应确保焊接操作结束。在未实施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禁止有模板及支柱超出的现象发生,否则会导致梁、板出现变形的现象。

4 后浇带施工的施工工艺

4.1模板的支设

结合分块图,在混凝土浇筑层区域进行模板的支设。在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

4.2运用混凝土对地下室顶板进行浇筑

1)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施工方案对后浇带两侧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厚度进行分析,避免出现过厚混凝土导致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增大而形成向外凸出的现象,从而形成尺寸偏差的出现;

2)对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进行运用。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及振捣的过程中,应对分层浇筑的厚度和钢丝网模板与振捣器之间的距离进行特别关注。为了避免在振捣过程中出现水泥浆流失严重的现象产生,应对振捣器与模板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制。

4.3处理垂直施工缝

1)从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进行分析,当混凝土有初凝出现时,通过水压力实施冲洗,清除其中存在的浮浆及碎片。对冲洗效果达到骨料露出的效果即可。其次,还应彻底清洗钢丝网片。当混凝土有终凝出现后即可对钢丝网进行拆除。在施工缝表面运用高压水的作用进行及时冲洗;

2)从木模的垂直施工缝进行分析,先采用高压水实施冲毛,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有关规范要求,尽早对模板进行拆除,并通过人工施工的方式将施工缝位置进行凿毛;

3)当混凝土已经有硬化出现时,应运用凿毛机进行操作;

4)对存在蜂窝或孔洞的位置进行及时处理;

5)在后浇带实施混凝土浇筑之前,需结合喷枪对表面进行清理。

4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

1)后浇带混凝土类型的不同,所对应的浇筑时间也不同。对于伸缩后浇带来说,应结合现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状况对浇筑时间进行确定。一般时间实在施工结束后的42d~60d。当建筑物沉降基本完成之后,即可进行后浇带进行操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若存在设计单位对后浇带保留时间中的特殊要求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其进行保留;

2)在对后浇带进行浇筑混凝土之前,应采用水对施工缝进行冲洗,使其达到24h湿润,并对混凝土表面的积水进行排除。在施工缝位置对混凝土内砂浆成分一致的水泥砂浆进行铺设;

3)在后浇带混凝土施工中应采用无收缩混凝土进行作业。在配制时采用膨胀水泥、普通水泥或膨胀剂进行操作。当混凝土出现强度提升后,可采用试验的方式来确定配合比。掺入早强减水剂。由于膨胀剂掺入量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专业人员对膨胀剂的称量应进行落实。

5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保护

1)从底板后浇带进行分析,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位置采用临时挡水砖墙进行设置时,与底板高度相比,临时挡水砖墙的高度相对较高。在墙壁的两侧运用防水砂浆进行涂抹。

2)若底板周围有施工积水存在时,为了避免向后浇带内流入,应运用后浇带两侧50cm宽的位置对高5cm~10cm、宽5cm的砂浆挡水带进行设置。

3)当处理后浇带施工缝完成之后,且确保处于清洁状态时,即可在顶部采用木模板或铁皮进行封盖。采用砂浆进行设置挡水带,在周围运用临时栏杆实施围护,禁止在施工过程中有垃圾堆积现象或钢筋污染的现象发生。

5 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5.1材料的质量问题

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握,确保达到不跑浆现象,且不能对直槎进行留置。当直槎留置之后,会导致梁的后浇带有过大木模分析存在,造成混凝土漏料发生,从而形成混凝土密度不足的现象发生,应在预留的过程中运用斜坡槎的方式进行施工。

5.2客观因素造成的问题

客观原因的产生都会导致未能严格按照施工规定进行工程施工,出现下班部分完工,而上办部分停工的现象。该情况出现时,若对后浇带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会导致沉降裂缝出现,从而对结构造成破坏,当解决新的结构裂缝时会有较大难度存在。所以,通常在加强处理后浇带时,应采用内置高强度钢筋及高强度混凝土的方式对上半部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结构内应力进行有效承担。

6 结论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能够对建筑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作为一项重要的施工技术,后浇带的实际施工可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性质以及作用进行施工及设计,促使建筑工程结构实现合理连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超.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J].四川建材,2009(2).

[2]刘锋易.浅谈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中国建材科技,2008(2).

[3]杨贻彬.后浇带施工的重要作用和技术手段浅析[J].科技资讯,2009(14).

上一篇:养护管理方式与养护成本 下一篇: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